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3.2新文化運動 _廣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3.2新文化運動 _廣西省優課
全區高中歷史優質課展示活動
課堂教學設計表
地區
崇左市
課題名稱 新文化運動
課題來源
□年級:高二 □教材版本: 人民版 □所屬章節:專題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設計思路
本課是人民版必修三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中的第二課,在本專題中新文化運動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過渡到思想文化層面上的表現,是上一節課的深入,也是下一節課內容的背景,本課的課程標準是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基于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定位為以新邦舊民、新邦新民、新民新氣象為主線,在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中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課標與學情分
析
本課的課程標準是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學情分析:(1)學生在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9課已學習過《新文化運動》一節課,對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內容、歷史地位和作用已有過系統學習。(2)人民版《新文化運動》一課的教材編排清晰明確,《新青年》與新覺醒、高揚科學民主大旗、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三個子目分別介紹了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概況、內容和意義,而高二學生在高一學習的基礎上已具備一定的閱讀信息、理解知識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問題引導、討論“打孔家店”口號來培養學生解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及概況的學習,使學生體會陳獨秀等人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通過對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民主與科學的內涵和意義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認識民主與科學的傳播對于改造中國的積極影響,并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是作為中國未來存在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個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體現,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歷史理解。 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幻燈片展示北京大學圖片。
教師:北大,中國的哈佛,人類繁榮的希望之源,它譽滿全球,海內皆知,在中國更是家喻戶曉。我想,北大也是你們心中的理想吧。可是,你們知道嗎?北大真正的崛起是跟中國近代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息息相關的,這是哪一場運動呢?這一場運動的爆發又折射出怎樣的時代變遷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一起重返1915年,共同回望那段歷史。
設計意圖:習大大說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這段光榮歷史的見證者,而它亦是中國學子心中的最高學府。以北京大學圖片導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同時傳達用歷史的眼光去理解、洞察日常熟悉的事物的理念。
【新課學習】
提到新文化運動,同學們一定會想起陳獨秀和《新青年》。1915年,36歲的陳獨秀從日本回到上海,此時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生活窘迫,但他仍執意要創辦一本雜志。三個月后,這本雜志問世,陳獨秀給它取名《青年雜志》,誰也沒想到,這本雜志會拉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設問:陳獨秀為什么要創辦這本雜志呢?(1915年前夕,陳獨秀看到的民國是什么樣的?)播放《百年中國》關于民國三年前后中國社會狀況的視頻。
一、 新邦舊民--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教師:辛亥革命后,國家曾一度短暫的閃現民主的新氣象。但隨著政權落入專制者之手,一切向復舊之路倒退,乃至兩度公然復辟帝制。革命者與改革志士犧牲奮斗,只剩得一塊共和國的招牌。正如陳獨秀所說: “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苦。”新邦已建,舊民依舊。 (課件展示,如下)
設計意圖:民國的建立并沒有帶來真正的民主共和。相反,袁世凱的尊孔復古以及民眾思想的落后,說明新的體制難以扎根于舊的社會土壤。民國亂象催生了更多的知識分子重新思考治國的新方案。
教師:亂象刺痛了陳獨秀的神經,他內心很苦惱,為什么帝制在中國還有這么大的市場?展示材料:
設問:陳獨秀通過思考,認為中國出現如此亂象和什么有關呢?
于是。1915年,他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陳獨秀滿腔熱情的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他們有新思想。用來自西方的新思想來洗刷中國的舊思想,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早期的《新青年》并無多大影響。陳獨秀發出的吶喊,。只在少
數知識精英中得到了響應,《新青年》發行量僅僅1000冊左右,影響非常有限。但隨著1917年,蔡元培將陳獨秀聘為北大文科學長,《新青年》迎來了發展的轉機。同時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針的指導下。北大匯聚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他們后來很多人都加入了《新青年》的作者群。如胡適、李大釗、錢玄同等。他們對于如何塑造新國民又發出了怎樣的呼聲呢?
設計意圖:陳獨秀等先進的知識分子意識到,這個國家需要一些基本的東西來喚醒民眾的思想。因此,《新青年》創辦的緣由從某種程度上說亦是新文化運動發生的背景。
二、新邦新民——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教師:用什么塑造新青年,塑造什么樣的新青年,陳獨秀等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舉起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這和之前的民主和科學的差異又在哪里呢?請同學們通過兩則材料來獨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歸納處。
設計意圖:在通過展示陳獨秀等人著作中對民主科學“新”內涵的剖析,引導學生得出認識:新文化運動所提倡的民主科學是近代以來中國思想變革的延續和發展,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人們開始由器物和制度層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層面。
教師:然而,當時候的中國舊思想依然喧囂不已,康有為提出把孔教定為國教,為此,《新青年》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同學們看這些文章的標題,他們把斗爭的矛頭指向了誰呢?為何要針對孔教?
設計意圖:學術界對新文化運動對待傳
統文化的態度有不同見解,這一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論證觀點的能力。根據史料,讓學生認識“打孔家店”,反對舊道德的真正內涵和動機。
教師:新文化運動不僅是一場思想革命,還是一場文學革命。那么為什么還要進行文學革命呢?
教師:什么是新文學,什么是舊文學?二者有什么區別?我們先不急著回答,先來做一個詩歌對照題。
(課件打出《鳳求凰,無標點,隸書,繁體字,突出文言詞匯)
教師:世人都知道這是司馬相如向卓文君發出的癡迷而摯烈的求愛誓言,那么放在現在,這樣一個誓言,用我們的話語來表達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請同學們做一個嘗試。
設計意圖: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提倡新文學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思想,讓國民更容易接納德先生和賽先生,利于國民性的塑造。
教師:可見,為重塑國民性,新文化運動倡導者掀起了一場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它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猛烈抨擊舊道德,提倡白話文,給當時的中國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那么,對國民的塑造成效如何呢? 三、新民新氣象---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出示三種現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