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態工程,基本原理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選修3專題5生態工程5.1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遼寧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選修3專題5生態工程5.1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遼寧省教學設計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5.1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課程模塊:人教2003課標版 選修3 |
|||
教師姓名:楊睿 學校:大連市莊河市高級中學 | |||
課時安排:2課時(講授第一課時) | |||
教學目標 | |||
知識方面: 1.了解生態工程建設的原因。 2.簡述生態工程的概念和生態經濟的概念。 3.簡述生態工程的物質循環再生和物種多樣性兩個基本原理。 2. 能力方面: 1.舉例說出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種多樣性原理的內容。 2.通過社會實踐調查,嘗試運用生態工程原理,分析生態環境問題及解決對策。 3.通過自學教材、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關注生態工程的建設。 2.從我國古代“無廢棄物農業”實例,了解我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民族自豪感。 |
|||
教學重點和難點 | |||
重點: 1.生態工程的原因分析。2.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難點: 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
|||
教學分析 | |||
教材分析: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選修三模塊的最后一章《生態工程》的第一節,包括關注生態工程建設和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兩部分內容。從知識和能力銜接上來看,本節課以必修三的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以及第六章《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為基礎,其側重于科學向技術的轉化以及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既是對必修課中所學知識的系統地、有針對性地總結,又是對前面所學知識地充分地運用。 本節課的特色在于其充分地體現了生物課程的人文性,本節課中學生能夠關注生態工程建設,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這也是我們國家提出的“中國夢”的核心思想。所以能否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十分重要。教材中的實例為進行STS(科學技術與社會)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素材,但是有些實例年代地域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較遠,本節課以播放視頻的形式增加了生態工程建設的實例,提高學生對生態工程建設的關注度,提升自身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使命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本節實例較多,可分2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通過資料分析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態工程建設,另一個任務是能嘗試應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樣性原理來分析生態環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學情分析: 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生態學知識基礎,如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圖的分析以及群落的特征和結構的相關知識。具有資料分析和整合能力,具備上網搜索信息和信息初加工的能力。學生認同全球化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全球合作解決,但是對于解決的措施并不明確,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應對策略:情境的創設盡量具有沖擊力、說服力、本土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更能全面的概括和總結。教師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邏輯性。通過大量的實例,是學生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內化。 |
|||
教學資源、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 |||
教學資源: 錄制微課、自制PPT(下載相關圖片、視頻進行剪輯)、編制導學案(課前案、課后案)、編制課后習題等。 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等。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講授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等。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 | 教師為主的活動 | 學生為主的活動 | 設計意圖 |
課前預學 |
課前準備預學案,讓學生完成相關基礎知識。 | 學生課前以作業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 | 為課堂小組學習研究做鋪墊。 |
激情導入 |
播放視頻“地球污染樣片”。 師:如何修復和重建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呢?如何改善這些造成環境污染的傳統的生產方式呢?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講的手段——生態工程。 |
觀看視頻。 |
創設情景,引入本專題學習。 引出本節課的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
一、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
師:為什么我們要進行生態工程建設呢?通過下面兩則資料我們先來了解傳統經濟模式有哪些問題。 【合作探究點一】閱讀P108資料2,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1.“石油農業”,其因何而得名?又有什么優缺點? 2.該農業中過量的使用化肥,如果化肥進入水體會造成什么危害?過量使用的農藥又會有什么危害? 3.你對于改進石油農業能提出哪些措施呢? 師: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都有意或無意的注意到了“可持續發展”,下面請大家觀看“循環農業”視頻。 師:從這個視頻中我們充分理解到“污染物就是放錯位置的資源”,變廢為寶的經濟模式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生態經濟”,請大家閱讀教材P108黑體字部分。 師: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我們所講的生態工程。 |
學生仔細閱讀資料,小組內討論,代表發言,說明“石油農業”的內涵和特點。 學生運用富營養化和生物富集作用等已有經驗說明“石油農業”的危害。 學生列舉出使用可再生能源,多用有機肥,生物防治,廢物回收再利用等措施。 學生認真觀看錄像,體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以真正實現“發展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學生更加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學生獲得新概念。 |
小組成員在組長組織帶領下,對課前自主探究的內容時行積極的交流和討論,形成共識。了解經濟發展必須打破傳統經濟模式,走生態經濟之路。 通過正反面的例子,學生自覺地選擇以“生態經濟”取代“石油經濟”,自覺地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
二、生態工程的概念 |
【自主探究】閱讀題圖右側的文字和P107第一段的文字,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 1.生態工程的理論基礎? 2.生態工程的技術手段? 3.生態工程的操作對象? 4.生態工程的特點? 5.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 |
自主學習課本上的核心概念,對概念進行分解,說出生態工程的理論基礎、主要任務、目的、特點,并通過小組的交流討論進行補充。 |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和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同時也讓大家互相借鑒,達到方法共享。 |
三、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二).物種多樣性原理 |
播放微課《沼氣工程》 師:“循環農業”視頻和“沼氣工程”微課都反映了生態工程的重要原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請大家閱讀p109,思考什么是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其理論基礎是什么。 師: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些具體實例來進一步了解在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應怎樣遵循這些基本原理。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要種植一些農作物。土壤肥力是農作物生長的基礎,現如今土壤的肥力主要依賴于化學肥料,但是古代根本就沒化肥的投入。那么,我們的祖先靠什么維持了土壤肥力幾千年,并沒有被耗盡,也就是我國古代農業最早的生態工程模式是什么? 【合作探究點二】閱讀我國古代“無廢棄物農業”的物質和能量流動圖,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1.如果將古代的“無廢棄農業”換成現代的“循環農業”,圖中的哪幾處箭頭可以去掉? 2. 利用農作物、牲畜、人、食用菌、沼氣池這些組成,構建一個物質良性循環利用的循環農業系統。(可用箭頭表示物質循環的方向) 師:在構建的這個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進行的渠道是什么?從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復雜程度考慮,構建生態系統時,如何設計才能保證物質循環的順暢進行? 【合作探究點三】閱讀P110資料分析,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1.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蟲會肆虐,幾十億株楊樹會毀于一旦?而珊瑚礁區卻能夠在養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著很高的生物多樣性? 2.從上面正面和反面的實例,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實質:物種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抵抗力越強,系統穩定性越強。 理論基礎:生態系統穩定性 |
學生觀看微課,分析整合信息。 學生說明物質循環再生的范圍,特點。 小組積極討論,并構建物質良性循環的循環農業系統。將構建出的循環農業進行展示、點評。 分析生物多樣性對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主要作用。 |
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理論聯系實際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聯系舊知識,以“廢棄物農業”為例理解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承上啟下,引出生物多樣性原理,同時體現各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 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體系。 學生接受新的任務,為下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
小結 | 完成學案上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種多樣性原理對比表格。 | 學習內容回顧,強化記憶,梳理知識脈絡。 | |
習題檢測 | 完成學案上習題,課件展示。 | 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進行反饋。 | |
作業 |
1、結合微課《沼氣工程》視頻,對家鄉附近的沼氣 工程進行調查,并畫出沼氣工程物質循環示意圖。 2、調查本地區環境污染情況及生態工程建設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并對家鄉建設獻計獻策。 (1、2 題 任 選 其 一) |
完成知識和遷移,給與學生自主空間,培養學生創性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
|
情感升華 |
課件展示圖片“美麗地球家園”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 |
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三個理念:(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等產生學習興趣。(2)吸引學生從事動腦活動,促進學生合作探究進行主動學習。(3)讓學生獲得對生態工程核心概念的理解,充分理解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谶@些想法,一周前下發導學案,要求每個學習小組由組長作為召集人,用25分鐘統一預習,填好問題生成單,作為備好課的重要依據。整合學生生成的問題,錄制微課,準備好相關視頻,制作好課件等。本節課基本達成課前設定的目標,但個別問題涉及的小組討論時間較緊張,此外還應多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板書設計: 5.1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生態經濟” ![]() 二、生態工程的概念 技術手段 操作對象 特 點 建設目的 三、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理論基礎:物質循環 2.生物多樣性原理 理論基礎:生態系統穩定性 |
項 目 | 理論基礎 | 意 義 | 實 例 |
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 可避免環境污染及其對系統穩定和發展的影響。 | ||
物種多樣性原理 | 生物多樣性程度高, 可提高系統的 ,提高系統的生產力。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