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虎門銷煙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7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第一課時 虎門銷煙》湖南省長沙教學設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7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第一課時 虎門銷煙》湖南省長沙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百年追夢,復興中華”該單元呈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走過的歷史進程。其中“不甘屈辱,奮勇抗爭”一課重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通過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分析,引導學生懂得“落后就會挨打,自強不息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的道理。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通過閱讀書籍或觀看影像資料對于鴉片戰爭等歷史事件略知一二,但是對于其間的故事并不是完全了解,本片段教學則可以加深學生的了解,引導他們有感而發。
1.《虎門銷煙》:選自視頻片段,利用剪輯師軟件進行錄屏及剪輯;
2.“留言板”:在網易云音樂軟件上選取的純音樂,學生利用平板寫感受時作為背景音樂播放;
3.“門口到罌粟花”:利用軟件錄屏在鴉片戰爭博物館虛擬博物館中的罌粟花部分,作為第一環節導入使用;
4.“罌粟花到危害”:利用軟件錄屏在鴉片戰爭博物館虛擬博物館中的記錄墻,學生直觀看到吸食鴉片的情形;
5.“危害到林則徐”:利用軟件錄屏在鴉片戰爭博物館虛擬博物館中的林則徐雕像。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必填)
1、了解虎門銷煙的史實,感受這一壯舉。
2、感受林則徐面對外來侵略奮勇抗爭的愛國精神,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明白“落后就會挨打”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虎門銷煙的史實,感受這一壯舉。
難點:感受林則徐面對外來侵略奮勇抗爭的愛國精神,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明白“落后就會挨打”的道理。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必填)
一、談話導入
1.(出示鴉片戰爭博物館及線上虛擬博物館圖片)今天,老師要將鴉片戰爭博物館搬到咱們課堂上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能力點2:利用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并作為課堂線索,提高學生積極性。)
(1)(出示博物館內罌粟花部分)你知道這是什么花嗎?英國人就是用它制成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2)(出示博物館中吸食鴉片的圖片文字)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資料去了解當時吸食鴉片的情形。
(3)(出示學生提前上傳至人人通資料)老師知道在課前你們也搜集了許多相關的資料,現在請你們把搜集的資料分享出來。
(本環節根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能力點9:技術支持的學習成果展示,學生利用人人通平臺,將自己的預習成果上傳至人人通,教師能得出學生感興趣的點。)
二、了解鴉片的危害
1、鴉片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呢?(預設:對人體健康有害,白銀外流……) 是的,在當時,上至清朝官員,下至平民百姓,每200人中就有一個人吸食鴉片,大清帝國也搖搖欲墜。
2、在大家搜集到的資料中,有個名字出現了很多次(出示人人通資料截圖)博物館當中也有他,我們去看看。(出示博物館林則徐雕像)。面對鴉片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災害,一些有見識的清朝官員都主張禁煙,抵制鴉片的輸入,而其中態度最堅決的就是林則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前了解鴉片的危害,意識到禁煙的必要性,從而引出虎門銷煙的史實)
三、說史實:虎門銷煙
1、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親自指揮銷毀沒收的鴉片。(播放虎門銷煙視頻)。
2、引導學生了解虎門銷煙采取的方法——海水浸化法,思考其他方法行不通的原因,感受虎門銷煙的不易。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信息點3:微課設計與制作,使用剪輯軟件對電影視頻進行剪輯,保留虎門銷煙現場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虎門銷煙這一壯舉。)
四、說感受,心立志
1、 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回想虎門銷煙的場景,回想林則徐還有千萬人奮力抵抗的場景,你想說些什么呢?請你寫在留言卡上吧!(平板出示留言板,學生自由寫,電腦上展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能力點8:技術支持的學法指導,學生利用平板電腦進行表達。)
2、教師在屏幕上選擇留言進行分享。
五、布置作業
師:這一偉大壯舉損害了西方侵略者的利益。殘暴的英國決定發動戰爭,偉大的中國人民英勇無畏,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中華兒女英勇抗爭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課后,你們可以搜集相關的故事上傳到人人通,我們下次利用晨讀的時間進行分享。(出示湖南省博物館VR數字展廳、學習強國APP)在搜集資料時,我們可以將這些好平臺好軟件利用上!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能力點9:技術支持的學習成果展示,讓學生們從課堂中有了了解歷史的意識,生活中利用平臺搜集資料,上傳人人通,教師可看到課堂教學生成效果。)
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 |
信息化會是當今教學的大趨勢,在教育領域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已是常態,大力推廣信息技術在教學常規中的運用已經成為時代對教學的需求。基于新時代的需求,我們備課組借助到“線上博物館”、“剪輯師”、“剪映”、“平板”等多項信息軟、硬件輔助教學。 ①利用鴉片戰爭博物館推出的線上博物館為課堂線索,設置情境,以參觀博物館繼而引出教學內容。 ②在讓學生感受虎門銷煙現場壯觀時,我們利用剪輯師錄屏優質網絡資源,后期再通過分割剪輯、手機剪映對視頻內容進行精細調節。通過播放視頻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現場之壯觀。 ③在寫感受,立心志一環節中,讓學生在平板直接分享學后的感受,教師可以實時在屏幕上看到學生的提交情況,并當場在全班進行分享,操作方便,簡單明了直觀。 ④課堂上,運用了同屏技術,將電腦線上參觀博物館、相關圖片直接同屏至學生平板上,視覺效果更佳、更能讓學生有直觀感受。 ⑤讓學生提前收集虎門銷煙相關資料分享至人人通平臺,利用現有的家校溝通平臺人人通平臺來了解學生對本課題掌握情況,進行進一步教學設計。在作業布置環節,同樣推薦學生通過湖南省博物館VR數字展廳、學習強國APP、貝殼網等好的信息資源平臺查找資料,在線實時分享至人人通平臺。 |
教學(活動)過程實施 |
《道德與法治》中歷史題材的相關課程應如何做到挖掘其歷史價值,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能融入到歷史當中,繼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教師要突破的難題,因此在教學《虎門銷煙》一課時,我們在前期進行多次探究研討,一致認為需要將課堂生動化,生活化。 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雖然歷史離學生所處年代久遠,但是全國各地都有著博物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去博物館參觀是很有興趣的。因此我們利用了鴉片戰爭博物館推出的線上博物館,設置情境:去到這個博物館里看一看。并且每個環節都由線上博物館引出,學生感興趣。 ②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如果僅是通過文字材料讓學生理解虎門銷煙是有難度的,因此在課堂中我們先通過罌粟花導入,繼而看到博物館當中當年吸食鴉片的老照片,再到師生交流,了解銷煙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都很難實現,繼而通過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虎門銷煙現場的壯觀,學生聯想到前面鴉片的危害,也進一步感受虎門銷煙的不易,發出感嘆:林則徐不畏困難,堅決禁煙,是一大壯舉! ③學生感悟各不相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魅力所在就是:我沒有將生硬的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但學生通過一堂課會有自己的感悟,有感即好,體現了教育的包容性。在課堂的最后,學生書寫留言時,能夠體現出這堂課的生成效果,有學生通過本課堂感受到了民族英雄們的不甘屈辱,奮勇抗爭,有學生認為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當要珍惜,更有學生立下志向,要為國家作出貢獻。課堂的生成沒有標準答案,一堂課可以有著多重的課堂生成。 ④總結收獲,15分鐘的課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有了想走近歷史的心,后期通過利用各個平臺進行學習,上傳至人人通平臺,形成教師與學生的良好溝通,做到從課堂延伸至生活。 |
教學(活動)創新 |
①多媒體技術助力課堂教學,線上博物館做到將博物館搬到課堂上來的生動展示;剪輯軟件做到對教學所用視頻的精細編輯;平板的使用讓學生大膽表達,教師實時看到課堂生成。 ②學生自主預習,利用人人通平臺上傳分享。學生養成良好預習習慣,通過平臺實現家校隨時分享、隨時溝通,課堂不再僅限于方寸之間。課后繼續利用人人通平臺進行反饋,更新知識儲備。 ③選取內容重感受,15分鐘的課堂我們不急不緩,我們不做填鴨式教育,而是以參觀博物館的形式,帶著孩子們通過罌粟花—看過去的老照片—聽故事—看視頻,最終形成自己的感受與感悟。我們在課堂上始終以生為本,作為引導者帶入孩子們走進那段歷史,而之后的氣憤、之后為林則徐智毀鴉片、最后的立下為國奉獻的志向,皆是學生自己獲得的,是自己實實在在的精神財富 |
其他 | 這次線上集體備課之旅非常充實,團隊協作是一節課的重要因素,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我們選擇了教材中稍有難度的內容,是因為我們一致認為歷史不該是遙遠的,孩子們應當走近歷史,牢記歷史。我們共同研究《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標準》,我們選擇利用線上博物館、平板等豐富課堂,生動課堂。線上,我們通過貝殼網線上研討模式,更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線下,利用聽評課對課進行打磨。一節課的研討還不止于此,這一次的課程中,我們也有不足,我們將認真反思總結并繼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打磨出更多優質課例。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