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翻繩游戲,萬婷
所屬欄目:綜合實踐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翻繩游戲》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說課_萬婷(武漢)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翻繩游戲》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說課_萬婷(武漢市武昌區紅嶺小學)
基于目標的教與學
《翻繩游戲》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說課
各位老師,* *好! 我是武昌區紅嶺小學的萬婷,現在我以“基于體驗的教與學”為題,向大家介紹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翻繩游戲》。
1. 主題的由來
“翻繩游戲”這個主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里屬于設計與制作類,它有點類似于我們以往的勞技課。在選擇制作什么的時候,當時只是覺得翻繩游戲比較好玩,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學生會比較感興趣,在課間多一種玩法,在課堂上比較容易操作,材料也比較好找,于是就選擇了“翻繩游戲”這樣一個主題。
2. 主題目標
雖然我也對翻花繩感興趣,但也不是很在行。為了能教學生,特地去買了《趣味翻繩》這本書,對著書上的圖紙學會了不少,比如(示范),學了這么多,到底選哪一種來教呢?(大家認為呢?)我先找了幾個學生教著試試,發現標槍的難度學生容易接受,于是選擇它進行教學。
最初我采用了傳統勞技課的教與學方式:老師一步步地教,學生一步步地學。但是發現,總有人怎么也學不會,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先完成的同學沒事干,還影響了沒完成的同學。于是我嘗試采用生生互動的方式來解決個難題。課后我很困惑,“翻繩游戲”作為設計與制作類的主題,到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呢?這節課僅僅是為了學會翻一個花樣嗎?
在綱要的年段目標中我并沒有找到要學會某些翻繩技巧的目標表述,但我看到了學生通過經歷簡單的勞動和技術實踐,要掌握基本的技術學習方法。在小學階段學生要掌握哪些技術學習的方法呢?經過我們團隊老師的討論,最后選擇了小學生技術學習常用的看圖學習的方法。這個主題的目標定位就由開始的學會幾種花樣翻繩轉向看圖紙學翻繩。
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翻繩只不過是個載體,其實也還可以用剪紙、折紙、做泥塑啊等等達成看圖紙學習的目標。這才是這節課應該關注的地方。
通過圖紙來學習,是從依賴性較強的示范學習,向更為自主的學習轉化的過程。教他一步步地做,不如教他學會讀圖,自己學會做。就像我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3. 主題的構成
為了達成以上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設計為三個階段。
①初識翻繩:
學生先學習了一套簡單的“手指操”,還一起玩了“翻繩接力”的游戲。主要是想引起學生對翻繩的興趣,同時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②看圖紙 學翻繩:
這是達成目標最關鍵的環節,這個階段主要是學會看圖紙翻繩。學生嘗試看圖翻標槍、日出等這樣一些花樣,總結看圖學習的方法。
③翻繩大比拼:
這個階段是展現學生學習方法循序漸進的一個延伸。課堂上學生進行“翻繩比賽”。為了準備這個大比拼,孩子們運用所學的看圖紙的方法多學了一些翻繩的花樣。通過比賽再一次鞏固看圖紙的方法。
4. 主要教學環節
第二個階段《看圖紙學翻繩》,目標主要是帶著學生學會看懂圖紙。下面具體向大家呈現這個階段教與學的過程。
①導入
這節課采取了承前導入的方式,先進行了翻繩接力,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演示了翻花繩,學生好奇老師是怎么學會的(切入視頻1)。
②當學生知道了老師是看圖紙學會的,就有了跟著圖紙學翻繩的學習興趣和需求。
下面怎么教,怎么學呢?在反復地教學嘗試中,遇到了一些教與學的問題,比如問題一:先教后學還是先學后教?
課堂上老師往往在學生操作前事無巨細地先教,學生操作的時間會比較短,沒有一個反復體驗的過程,而且在教方法的時候,要講到多細?學生到底會遇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清楚。
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嘗試著由先教后學,轉向先學后教,在大體介紹了圖紙后,學生就直接看圖開始做,他們發現了問題,提出問題,我們再通過看圖紙來解決這些問題,歸納看圖學習的方法,再次進行嘗試,借由圖紙的幫助,學會的明顯增多。
再比如問題2:學習需要安靜還是熱鬧?
在一開始的教學中,學生拿到圖紙并沒有耐心靜心去讀,一遇到困難就急著問別人,教室里過于熱鬧嘈雜,圖紙成了擺設。自然就很難達成學會讀圖的目標。
所以我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了調整。比如說:在學生初次嘗試的時候,提出了幾個要求(切入要求圖片),第二條提到“不急著問老師問同學”,為什么我放棄了比較流行的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呢?因為看圖紙學習不需要熱鬧的討論和交流,圖紙是需要學生細心去琢磨的,需要一個安靜的過程。
③學生對著圖紙學習,就會產生一些問
題,這個時候,問題3:老師怎么指導呢?其實,只有學生提出了看圖中的問題,我才知道哪些需要重點教。起初,學生一問,我又回到手把手示范的教法。后來我才意識到,教的方法一定要回到目標上來,就是學會讀圖。(切入視頻2)
我們就是這樣不斷的基于體驗歸納看圖紙的方法。
④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嘗試獨立看圖完成翻繩。
⑤這時,不同的孩子層次肯定是不一樣,
我采用了分層的教學方法,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的同學領取新花樣的圖紙挑戰第二關,沒完成的同學繼續看圖學習,讓他們也有成功的機會。這樣不同層次的孩子就都能提高看圖的能力,達到教學目標。
5.教學反思
(1)從教的設計到學的設計
經過了幾輪的教學嘗試之后,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往往更多的考慮老師怎么教,比如怎么教清楚看圖的方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結果發現,教學設計要從設計學開始,學了之后學生能提出困難和問題,這個時候老師才會明白教什么,怎么教。教才有方向感和針對性,從教的考量轉向學的考量。教才能促進學,學才能更有效。
(2)學習方式的選擇,要以目標為依據。
但是,無論是教的設計還是學的選擇,都要回到目標來考慮它們的效度。學生對制作類活動從來不缺乏熱情,他們分組、討論、互動等等,課堂很熱鬧,但是不是所有的課都需要這樣熱鬧的學習方式呢?還是取決于目標。“看圖紙學翻繩”是以學會看圖方法為目的,所以我沒有選擇熱鬧的學習方式。
(3)回到目標審視教學過程。
一個教學過程是否有效,仍舊需要回到目標來審視。比如學生提出問題后,是以我示范或生生互動為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是以學生認真讀圖紙,每個步驟都跟圖紙進行比對來解決問題呢?如果目標是學會翻這個花樣,可能我示范沒有問題,但如果目標在學會看圖的方法,那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應該回到圖紙。
基于目標的教與學
教師從關注教的設計轉向關注學的設計,教與學的設計都要以目標為方向和準繩。
這些反思,對我設計和實施其他主題甚至于其它學科的教學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感謝大家的指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