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初中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大氣的壓強》浙教版_張老師_八年級科學優質課視頻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科學案例《大氣壓強》的分析與點評
作者:鄭書專 文章來源:余姚教研室 點擊數: 579 更新時間:2007-3-8
點評:
這是一個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典型教學片斷,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主動的發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體現了與接受式學習本質不同的創新性學習方式特征.
1.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來展開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主體觀.本案例中教師在提供實驗器材后,并沒有指導學生應用何種器材進行實驗,而是讓學生自主地選擇,組合,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經過積極的探索和發現,親身的體驗與實踐,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選擇,加工,改造,變革,并最終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建構了新的認知結構,并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
2.實踐性.課堂探究帶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教師所提供的器材,在精心設計的導向作用下,運用多種感官,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學做合而為一,融為一體,使得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如果對于大氣壓強的知識,局限于課本所提供的幾個演示實驗,就失去了讓學生感知,操作和語言交流等外部的實踐活動,失去了學生間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交融,統一.
3.探究性.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最基本學習形式.而探究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最基本方式,能讓學生在充滿對求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欲的前提下,在不斷的探究發現過程中獲得發展.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創造性,在利于獨立探究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而不是向學生提供現成的知識,建造一個活的小型藏書庫.真正地讓學生成為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
4.互動性.探究的過程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而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這一過程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間的交互學習(對話,協商與合作等)有助于他們發現問題,形成假設并進行驗證,并有助于他們用多重的觀點來看待知識和信息,有助于他們更加深入地探究問題.
5.過程性.科學探究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追求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和諧統一.注重學習過程中潛在的教育因素,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感受隱含在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前人的智慧能力和科學方法.它強調讓學生盡可能地像科學家那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發現知識,再創知識的創新過程.
6.超越性.學生探究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超越現實的過程.它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統一規定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能夠大膽創新,實現自我超越的學習環境.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超越現實,大膽地懷疑,提出問題;大膽地猜疑,進行假設猜測;大膽地質疑嘗試,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能夠超越課本,不被教材內容要求所禁錮,汲取教材以外的知識信息.能夠敢于超越教師,善于創造性地學習,不被教師的教學要求框架禁錮.能夠敢于超越自我,以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和強烈的創新欲望,向自我挑戰,不斷超越自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