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黑白世界
所屬欄目: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美術湘美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 黑白世界—木刻初體驗_湖北省 - 宜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術湘美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 黑白世界—木刻初體驗_湖北省 - 宜昌
《黑白世界》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黑白世界
——木刻初體驗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湘教版七年級第二課《黑白世界》,本堂課為第二課的第三課時,是對黑白木刻的初體驗。整個第二課的教學主要是圍繞理解黑白造型的特點展開,通過對黑白畫和黑白木刻的學習,深化對黑白藝術的了解。學生在第一、二課時已初步掌握了畫面黑白造型的特點,具備了完成黑白畫的能力,如果要根據自己的創作進行黑白木刻的制作與拓印展示,由于刻板與拓印技術的體驗需要教學直觀演示及較長的學生互動過程,所以我將教學延伸到了第三課時。在第三課時中,通過對刀法的學習、體驗,用木刻的形式對畫面黑白灰進行處理,從而提高審美判斷和邏輯、動手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幾乎是第一次接觸木刻版畫,對木刻工具,制作方法都充滿了好奇。帶著這份好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版畫,學習制作版畫。因為木刻版畫的程序性、操作性很強,對于學生來說充滿了趣味性,同時也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親身實踐,讓學生了解、發現、創造黑白藝術之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完成對木刻刀法的感受、分析和體驗,掌握制作木刻版畫的刻印技法。
能力目標:嘗試黑白木刻小品的獨立創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黑白木刻的學習,深化對黑白藝術的了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木刻版畫的制作方法。
難點:學會點線面的組合變化,尤其是灰面的處理技法。 五、教學過程
1、 賞作品:觀看地方資源夷陵版畫的視頻,欣賞老師的版畫作品,提升學
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回顧前兩節課學習的內容(黑白畫和木刻版畫的基礎知識)。
引出學習主題,制作黑白木刻版畫。 設計意圖:
通過家鄉的地方資源和教室內實物作品的欣賞,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通過復習舊知,快速引出本課學習內容。
(一) 認工具
介紹刻刀、板材、拓印工具。
猜一猜:下面的刀痕是哪種刻刀留下的?這些刀痕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學生拿出刻刀嘗試得出答案。
欣賞:珂勒惠支《自刻像》、趙延年《魯迅先生》。兩幅作品主要用了哪種刻刀?為什么選用不同的刻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結:不同的刻刀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帶給大家不同的情感體驗。 設計意圖:
通過作品分析,讓學生體會不同刀痕帶來的不同視覺感受,增強學生版畫實踐的表現欲望與興趣。
(二) 學用刀
根據執刀口訣學習正確的執刀方法,教師示范拿刀、運刀,強調安全。教師示范簡單的點線面刀痕練習,學生進行刀痕小練習。
展示老師作品,觀察黑白灰的處理,老師是如何用刻刀來處理灰色調的? 小結:不同的刀痕組合成不同層次的灰面,讓畫面效果更豐富。
學生練習。
設計意圖: 在作品賞析中,學習灰面的處理方法。教師運用投影技術進行示范展示,使學生觀看更加直觀,示范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三) 試刻印
教師和學生分別運用投影示范拓印和過稿。
學生整理上節課畫的黑白畫,將畫稿上板(教師示范)。 進行過稿、刻制,并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拓印。 設計意圖:
在完成基本刀痕練習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用刻刀處理黑白關系的能力,體驗制作一張木刻版畫的全過程。
(四) 賞作品
將印制出來的作品進行分組展示,學生互相評價。老師對學生作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指正。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作品展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本課重難點的突破。用拍照上傳或者同屏的形式將學生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學生清楚地觀看和評價。
(五)齊賞評
分小組進行作品展示,并由小組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內評出的最優秀的作品,以及組內作品還存在的問題。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會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作品展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本課重難點的突破。用拍照上傳或者同屏的形式將學生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學生清楚地觀看和評價。
本課的整體設計構想
本課通過賞作品、認工具、學執刀、試刻印、齊賞評五個環節的開展,層層
遞進,課程每一個環節的鏈接,不僅體現了學生要掌握的木刻版畫制作的知識點,而且從賞作品到學生自己嘗試刻制的過程中,通過和老師互換作品的獎勵方式充分調動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刻制表現的欲望。 在對刀法的組合運用,黑白灰處理的學習中,各知識點獲得鞏固,認識進一步加深,在觀察、體驗中運用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態度來挖掘黑白之美,感受家鄉特色文化的魅力,做一個家鄉文化的傳承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