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動能和勢能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3節《動能和勢能》吉林省優質課(王老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3節《動能和勢能》吉林省優質課(王老師)
春經開實驗學校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 王慧玲
課題 動能和勢能 學科
物理
授課教師
王慧玲
授課班級
8.1
教學 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動能、勢能的概念。
(2) 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決定因素。 (3) 能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 聯系生活實際,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 (2) 通過分析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3) 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并且通過學習概括、總結其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經歷影響動能、勢能大小決定因素的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在探究與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發展 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是把雙刃劍,如能加以利用各種形式的能,就能造福社會反之就會危害他人,從而增強學生的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引領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及影響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能量概念的理解,影響動能、勢能大小決定因素的探究過程。
學 情 分 析
學生已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分享者,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應用生活中真實的事件視頻以及圖片等為學生創設情景,增強直觀性和形象性。從而達到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盡量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教材分析
《動能和勢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它包括動能、勢能的概念,以及影響動能、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是在功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前面知識的延
伸,又為后面的《機械能及其轉化》的學習奠定基礎,教材用生活實例引出動能、勢能的概念。通過探究讓學生明白其決定因素,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夠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學探究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是把雙刃劍,如能加以利用各種形式的能,就能造福社會反之就會危害他人,從而增強學生的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引領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設計 思 路
由中國暗器之王的“木筷子穿鐵盆”的一段采訪視頻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2017年5月19日新彊的九級大風吹翻大卡車,把值勤的交警顯些吹走的視頻,引發學生思考:流動的大風是否對交警做了功,
流動的風的是否具有能量。引出能量的初步定義正在對外做功的物體具有能量。通過靜止的處于一定高度的砝碼盒是否具有能量引發學生思考。找出學生對于能量理解上的誤區。通過觀看實驗結果,得知雖然靜止的處于一定高度的砝碼盒現在沒有做功,但有能夠做功的能力,也是具有能量的。從而突破能量這個定義的難點。通過扇扇子吹起教師的頭發的例子與九級大風對比幫助學生建立起功和能間的關系。讓學生真正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引導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的定義,并知道生活中的具有動能和勢能的例子。
動能和勢能影響因素的探究活動從難度上做了精心的考量。通過勢能中最簡單的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活動著手,讓學生經歷獨立自主的探究合作式的學習過程,學生經歷了從猜想、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收集實驗數據并交流歸納總結等各個環節,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愉悅和信心。增強了探究下一個活動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通過有關重力勢能的探究,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探究活動中應用控制變量法的探究過程,為更好探究較為復雜的動能做好了鋪墊。從不能控制小車每次實驗都在水平面上得到相同的速度引發學生思考,學生有了有關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實驗的基礎,對于這個問題便能夠很快想出解決辦法。并能通過實驗很好完成學習任務。每個探究活動后都會有學以致用的環節,讓學生再次從物理走向生活,比如是重力勢能探究活動后引入實驗中泡沫居然是危害人性命的暗器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更深的了解到高空拋物的危害。動能探究活動后加到最初的引課視頻,學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木筷子穿鐵盆”的道理,以及車窗拋物的危害。
每個能量造成一定負面影響的事例后都會有一個在生活中積極方面的應用,也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是把雙刃劍,如能加以利用各種形式的能,就能造福社會反之就會危害他人,從而增強學生的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引領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教學準備 橡皮筋、小球、舊式飛鏢、泡沫、橡皮泥、可支撐成斜面的木板,小車、小塑料塊,鉤碼。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法
教學流程
一、 引課:由中國暗器之王的“木筷子穿鐵盆”的一段采訪視頻創設學
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新課:由2017年5月19日新彊的九級大風吹翻大卡車,把值勤的
交警顯些吹走的視頻,引發學生思考引出能量的初步概念,通過靜止的處于一定高度的砝碼盒是否具有能量引發學生思考。最后得出能量的最終定義。 由易到難的安排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探究同一型號橡皮筋的彈性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學
生比賽看哪組把小球射入盒子數目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勝心。以此最后完成學習任務。學以致用(一)兒時的發條玩具
探究活動(二)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按照猜想的兩個因素根據
控制變量法完成探究活動。更進一步加深對控制變量法的理解和應用。學以致用(二)高空拋泡沫砸暈路人(弊),砸夯機(利用)
探究活動(三)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老師通過以有的器材提出問題在水
平面上如何多次獲得相同的速度引導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得到解決辦法,并把想法通過動畫的方式呈現在大屏幕上。學生按
照猜想的兩個因素進行實驗進步通過實驗應用控制變量完成探究過程。通過探究讓學生明白其決定因素,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學以致用(三)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木筷子穿鐵盆”的道理,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標志牌引發的思考以及車窗拋物的危害(弊),風力發電(利用)。
小結:通過PPT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
板書 設計
教學反 思 1. 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舉例生活中具有能量的例子,讓學生有更多展示的機會。 2. 語言可以在精練一些。
3. 重力勢能之所以說影響因素是質量而不是重力,原因是同一地點物體重力的不同(g相同)是由于質量不同。
4. 小結時可以給學生一個概念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讓大家預習機械能及其轉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