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活字印刷
所屬欄目:信息技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7-9年級信息技術《3D再現活字印刷》吉林省第二實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7-9年級信息技術 《3D再現活字印刷》吉林省第二實驗
《3D再現活字印刷》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依據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結合3D技術而設計的一節創新課。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成為課堂主體,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德育與教學深度融合,以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時代下的社會責任感。
3D技術是當下信息技術相對前沿的教學內容,它在知識的呈現和情境的創設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因此我將3D與活字印刷相結合,在激發學生對3D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我國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掌握了3Done軟件中鼠標的基本操作和簡單實體的設計,為本節課學生的學習和自我展示搭建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預制文字】命令和【拉伸】命令制作文字模型的方法。
掌握【鏡像】命令進行反字模型設計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文字模型的制作方法進行分析和發布,讓學生掌握文字模型的制作方法;
借助實物文字模型和鏡子教具的展示,理解并掌握反字模型的設計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文字模型的制作,激發學生對三維模型設計的學習興趣。 感受我國歷史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時代下的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掌握文字模型的制作方法。
難點:活字印刷術中反字模型的設計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感受文化、導入新知
通過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的歷史文化,結合活字印刷術微視頻播放,再現活字印刷術,并讓學生感受我國古老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3D再現、活字模型
思考問題:活字印刷術的制作過程有哪些?
學生通過觀察,回答教師問題,制作過程可以概括為刻字、撿字和印刷,并引出下一內容,利用3D技術再現活字印刷。
使用3D One軟件,設計自己的姓氏三維立體模型。 1、正方體的制作
(大小:25mm*25mm*25mm) 學生演示正方體模型的制作方法。 2、姓氏文字的制作
學生嘗試使用【預制文字】命令輸入自己的姓氏,教師補充講解,意在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動手設計模型。
設置問題:如何將文字設置成凸起的效果?(文字向上凸起3mm) 采用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方式,讓學生掌握文字模型的制作方法。
學生演示并講解使用【拉伸】命令設計凸起文字模型制作方法。 3、反字模型的制作
教師借助文字模型和鏡子教具的展示,聯系生活實際,感受鏡像原理,再通過教學的講解,進而讓學生掌握活字印刷術中反字模型的制作方法。 (三)、游戲體驗、動手實踐
通過游戲體驗《還原古詩詞》,模擬活字印刷的撿字過程,感受活字印刷這一歷史文化、引導學生平時生活中注重古詩詞積累;
另外借助教師課前打印的《古詩詞活字印刷套裝》,學生真實體驗活字印刷的撿字和印刷過程,感受活字印刷術的獨特魅力。
(四)、歸納小結、寄予希望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了解3D技術在現實生活中不同領域的應用,感受科技的快速發展。 3D打印已經走近了我們的生活,也許在未來,只要我們能想的到的,都可以用3D打印
來創造它。未來世界,還需要同學們的創想,并努力將創想變為現實。 板書設計: 3D 再現活字印刷
刻字 撿字 印刷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將3D技術與活字印刷術進行了整合,課上學生不僅掌握了活字印刷術中活字模型的設計方法,并且通過微視頻的播放,讓學生了解了3D打印機的打印過程和打印原理,最后學生還真實的體驗到3D打印作品《活字印刷套裝》。這節課不僅有信息技術知識的講授,還有活字印刷術的相關介紹、3D打印技術相關知識的拓展,可以說內容全面、豐富。這節課重在引起學生對三維模型設計的學習興趣,更多的3D設計技能可以在之后的課堂中進行講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