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中石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24.河中石獸說課及實錄-湖北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24河中石獸說課及實錄-湖北省級優課
《河中石獸》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 3、培養探索精神,學習多角度思考。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 教學難點:
培養探索精神,學習多角度思考。 教學過程: 一、自主檢測
師:昨天,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今天老師請大家自主檢測預習情況。 PPT出示:
活動一:小組PK賽——你出題,我來答。
明確分工:計時員、記分員、主持人。
主持人:交代題目來源并公布各小組題目入選得分情況 自主檢測的環節:
1、必答題:朗讀檢測,每組一段輪流讀課文。主持人和其它小組成員認真聽,讀音無誤,朗讀流暢即可得1分。
2、搶答題:重點字詞的釋義。10道題,聽完題目后3秒內清晰大聲,答案正確可得1分。句子翻譯。3道題,聽完題目后3秒內清晰大聲,答案正確可得2分。
3、附加題:答對加3分,答錯扣3分。
記分員公布小組得分,這一環節的活動結束。在這一環節,教師做筆記當好評判員,活動結束后點評。
師:我們的主持人落落大方,聲音洪亮,相當有范;題目出的也很有水平,涉及到課文中的重點字詞的釋義和重點句的理解;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很扎實。
師:學習不僅僅只是知識的獲得,還要有學習方法的總結。大家是用什么方法來預習的?一人說一條。
【預設】生:先粗讀課文,了解大意。
生:對照課下注釋細讀課文,積累重點的文言字詞。 生:反復朗讀課文
師:看來,同學們是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法。 三、演讀其味
師:我們用這些方法,梳理了本文的重點字詞句。同學們,那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小故事的內容嗎?
【預設】生:一群人找石獸的故事。 師:你的概括很簡潔,但缺少結果。
生:一群人找石獸,最后在河的上游找到了石獸。
或生:一個寺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在河里,十幾年后,人們在上游找到石獸的故事。
師:概括的很準確,但我覺得少了一點味兒。這則短小的文言故事,語言簡潔,如止水般平靜,但細細琢磨,卻是波瀾起伏,深藏韻味。接下來,讓我們用表演的方式再讀課文,使故事生動起來,使人物鮮活起來。
PPT出示:
活動二:小組合作——說故事,演人物。 1、用自己的話說故事。 2、力求人物生動形象。 3、分小組準備5分鐘。
(學生準備5分鐘,教師巡視,參與小組活動摸底,引導。)
師:哪組同學愿意先來展示小組成果?讓我們把掌聲獻給第一個舉手的勇敢者。請其他組同學看他們哪一處表演最生動傳神?
(小組表演,ppt出示課文內容)
師:感謝他們傾心演繹,剛剛的表演中,你認為他們哪一處表演最生動傳神?
【預設】生:我認為講學家,“哈哈哈”大笑,表演的最生動傳神。表現出講學家的自以為是,清高自大。
師:你怎么覺得這里講學家是自以為是呢?我們表達觀點,一定要談完觀點后,要談一下為什么。這樣才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生:從“笑”和“究”可以看出。這個“笑”是“嘲笑”,從“究”字可以看出他的自高自大,他認為只有他才能“究物理”,別人都不如他,
師:你抓住了講學家的表情,“笑”有譏笑、微笑、冷笑,在這里你們怎么認為是嘲笑呢?
生:我覺得從“爾輩”兩字可以看出。“爾輩”的意思是“你們”,講學者的意思是“只有我知道,而你們不知道”,“爾輩”體現出講學者自以為比別人更聰明,更高人一等的想法,好像自己是別人的長輩、老師一樣,從而體現其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特點。
師:抓住了文中字詞分析得絲絲入扣,很透徹很在理。
ppt出示“尓輩不能究物理。”
師:那么我們讀讀看,讀出嘲笑,自以為是的語氣。要注意語氣語調哦。 請學生讀,請學生點評。教師添加朗讀符號朗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ppt出示:尓.ˉ輩./不能究.
物理。 師:這句話要讀出嘲諷的語氣,就要曲調來讀。朗讀時由高而低后又高。“尓”字加重延長。“輩”后又停頓,、“究物理”重讀。
師:文中還有一位人物老河兵,他又表演的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們沒表演好,我覺得這是一個大膽的、不盲從的、有智慧的、從容的、不卑不亢的老河兵。因為文中的“凡„„當„„”是一個判斷句,這是一個很肯定的語氣,“凡”是“所有”的意思,毫無例外,這說明老河兵很有底氣,容不得半點“可能性”;“蓋„„”字為他的觀點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而且在講學家的理由上又加上一點“反激之力”,使其難以批駁;“„„必„„必„„”連用,語氣堅定,不容批駁。老河兵的言語有理有力,說觀點,講理由,而且他的理由更勝過講學者。面對一個“眾服為確認”的講學者,他不是盲目信從,迷信權威,而是與眾不同,據理反駁,這可謂大膽有智慧有主見;不因為自己是一個河兵就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反駁,而是以事實說話,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可謂不卑不亢!
師:你抓住文章的字詞句的內涵,分析透徹,條理清晰,似乎你就是那個老河兵了!
師:老河兵也“笑”了,那他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笑? 生:嘲笑,嘲笑講學家的自以為是。
ppt出示:“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師:你們試著用朗讀符號來說說這句話該怎么讀? ppt出示:“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生:“固顛”重讀,“不更顛乎?”語調由低到高。
師:同學的表演真是栩栩如生啊!那讓我們回到課文,用朗讀再現這位講學家的自以為是,老河兵的自信從容。
ppt出示:
“尓輩不能究物理。”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全班齊讀這兩句。 四、創讀其理
師:其實在讀故事之初,我的想法和僧人的是一樣,石獸怎么會在上游被
找到呢?文章中是怎么說的?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生: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師:這是我們在文中找到的依據,老師請同學們借助PPT為我們解釋這個原理。
一生上臺講解,不足其他同學補充。
師:講解的清晰,準確。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正確的方法? 生:因為僧人就只根據常情,沒有多加思考。 生:講學家一知半解,有理論缺乏經驗。 生:老河兵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 師:作者紀昀的思考是什么呢? (學生找到后,再讀) 師: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句話。 生齊讀最后一句話。
師:那位同學為我們解釋一下這句話。 (一生解釋)
師:文中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生:講學家、僧人
師:他只知道什么?他不知道什么?
生:講學家只知道理論知識,不知道實踐經驗。 僧人只知道常情,慣性思維,不知道多思考,去實踐。
師:這是紀昀對這個故事的思考,那今天我們學完《河中石獸》,激發了你們哪些思考呢?
【預設】生:不人云我云;勤思考,不能固化思維 生:為人要謙遜;不可主觀臆斷
生:實踐出真知;不迷信權威;考慮問題要全面
師:那我們也來學學紀大才子,把這些思考,用簡短的語言重新為故事寫一個結尾。如果你能用文言文表達,那就更好!
【預設】
然則天下之事,盡信書不如無書也。 然則天下之事,唯實踐出真知矣!
然則天下之事,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理臆斷,應透
過現象看本質矣。
小故事,大道理,深思考。讓我們帶著這些思考和體悟,意味深長的再次朗讀《河中石獸》。(下課)
板書設計: 河中石獸 紀昀
河中求石獸, 實踐出真知。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