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高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高密
教學設計
導入:溫故知新,通過提問問題導入新課,同時讓學生再一步加深理解一戰后孕育了二戰。然后展示知識小卡片,以說明書的形式簡單將二戰的主要內容介紹了一下。
根據學習目標一設計評價任務:出示四則情景材料閱讀,讓學生歸納二戰爆發的背景,從而識記必備知識。并在情景材料中貫穿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培養學生提取歸納分析信息的關鍵能力。
【情境1】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下降情況表:
美國 |
德國 |
英國 |
法國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受經濟危機打擊最大的是哪兩國?兩國分別是如何應對危機的?
【情境2】:這種蛻變的極端民族主義進一步與法西斯政權、極權主義、軍國主義結合……最終驅使他們發動了世界大戰去實現希特勒的建立擁有無限“生存空間”的第三個千年德意志帝國,墨索里尼的恢復古羅馬帝國以及日本法西斯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迷夢。
——徐藍《試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情境3】:一戰失敗,德國失去了1/8國土和1/10人口,戰后又面臨嚴重經濟困難和巨額戰爭賠款。但德國軍國主義分子并不承認自己是戰爭失敗者,不甘心受到凡爾賽體系的制裁,德國社會上下充滿對戰勝國的不滿情緒和仇恨心理。1938年,英、法與德、意簽署《慕尼黑協定》,西方大國想以此“禍水東引”,幻想德國進攻社會主義蘇聯,他們好坐山觀虎斗,坐收漁人之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據湯重南《一戰后的德國與今天的日本》整理
【情境4】“德國之聲”等媒體 24 日稱,普京炮轟波蘭,與歐洲議會 9 月通過的一項決議有關。該決議認為二戰是蘇聯和納粹德國共同發起的,證據之一便是兩國 1939 年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之后從東西兩向圍攻波蘭。
—摘編自2019年12月26日《環球時報》新聞報道
根據學習目標二設計評價任務:讓學生根據預習口頭自主填寫表格。
侵略國 |
侵略史實
|
人民反抗
|
西方態度 |
日本
亞洲 |
1931九一八(最早、序幕)、1937七七 |
局部—全面(正面、敵后戰場—東方主戰場) |
綏靖
|
意大利
歐洲 |
1935入侵埃塞俄比亞 |
游擊戰
|
英法綏靖
美國中立 |
德國
歐洲
|
1938吞并奧地利、吞并蘇臺德\1939捷克斯洛伐克、1939進攻波蘭 |
|
英法綏靖《慕尼黑協定》禍水東引
|
教師闡釋綏靖這一概念。
引入兩幅空間圖片,教師分析全球戰爭爆發后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及亞洲戰場的戰況。
根據學習目標三設計評價任務:(1)引入兩段歐洲及美蘇實力變化的情景材料,展示雅爾塔體系的概念、內容、一組圖片,讓學生分析雅爾塔體系的評價。 小組合作討論:回顧課本87頁,結合課本104頁,你能根據提示項比較國聯與聯合國嗎?
相同點(產生背景相同、倡導者、目的宗旨、本質色彩、性質)
不同點(具體產生背景有差異、原則、參加成員的普遍性、實際作用)
(1-6小組討論相同點,7-12小組討論不同點)。此兩項任務貫徹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
作為20世紀間隔20年的兩次世界大戰有很多相同點不同點,比較項目很多,但是結論思路大同小異,因此選取其中的和平組織來進行比較,見微知著。
根據學習目標四設計評價任務:展示現實熱點幾幅畫,自主思考,據圖結合所學,獨立提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正確見解。由同學評價成果。貫穿歷史價值觀的學科素養,并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課堂留白繪制本課思維導圖。(總體回扣本課所有目標中的必備知識)
課后作業:運用所學對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作出合理解釋。(根據學習目標三設計評價任務,同時緊扣考察開放性題目的考試方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高密”,所屬分類為“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高密”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