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1.2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第一課時)松滋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1.2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第一課時)松滋市第一中學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第1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是人教版必修2《遺傳和進化》的第一章遺傳因子發現中的第二節內容。本節主要講述了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傳遞規律。按照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教材先介紹了孟德爾在兩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中發現的自由組合現象,接著講述了孟德爾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以及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最后歸納出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 必修2這一模塊是以人類對基因的本質、功能及其現代應用的研究歷程為主線展開的。孟德爾的雜交實驗很好地體現了“假說——演繹法”這一科學研究方法的過程,而這一科學方法正是模塊2科學方法教育的側重點。所以這節課在模塊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節內容為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即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的學習打下了伏筆,為雜交育種的學習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理解遺傳和變異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自由組合定律。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數學統計方法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
2.能夠設計和實施“遺傳因子自由組合產生的配子的種類及比例”模擬實驗
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能認同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勇于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學習減數分裂及基因的本質等知識,學生會對“配子形成過程中不同對的遺傳因子之間自由組合”的理解產生疑問,因此,我將“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即雜合體所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的分析)”確定為是教學重點及難點。
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并進行模擬活動和數據匯總分析自主得出F1產生配子的類型和比例,這樣使學生在課堂上直觀感知分離和自由組合規律,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假說—演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以假說—演繹法為主線,通過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體驗、領悟這種科學研究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遺傳因子的道具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第2頁
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同是一對夫婦生下的孩子存在著許多差異,有的孩子
表現了父親的特征,又有與母親相似的性狀,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傳宗接代的過程中,親代的多種多樣的性狀又是遵循什么規律傳給后代的呢? 思考回答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
探究欲望,引入新課。
新授課
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活動1. 觀察現象,發現問題 數學分析,拓展思維
〖引導〗回顧孟德爾揭示分離定律所采取的科學方法。
〖講述〗結合學生的回答講述:今天要學習的自由組合定律仍然是按照這一方法來揭示的。
〖問〗據“假說——演繹法”第一個步驟應該是什么?(觀察和分析豌豆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講述〗教師邊展示課件和根據學生的回答邊講述: 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出示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示意圖。
提出問題串:
1:孟德爾以豌豆的哪兩對相對性狀進行實驗的?
2:Fl代的性狀表現是什么?說明了什么問題? 3:F2代的性狀表現是什么?比值是多少?為什么出現了兩種新的性狀?
4. 分析每對性狀的遺傳是否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兩對相對性狀單獨觀察分離比都符合3:1,那為什么兩對相對性狀一起研究時,F2的分離比是9:3:3:1 ? 9:3:3:1與3:1能否建立數學聯系?
回憶、概述:“假說——演繹法”。
閱讀P9~
P10相關內容,思考
提出的問題。
從數學角度分析9∶3∶
3∶1是
(3∶1)
2
的展開式
以舊學新
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為理解孟德爾提出的假說做鋪墊,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從數學角度引導學生建立兩對相對性狀與一對相對性狀之間的聯系。為學生理解從單因素到多因素進行研究的科學方法埋下了伏筆。 活動2.提出假說(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問〗據“假說——演繹法”接下來孟德爾應該做什么?
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課件展示孟德爾的假說:
1.假設豌豆的圓粒和皺粒分別由遺傳因子R、r控制,黃色和綠色分別由遺傳因子Y、y控制。
思考并做出回答
閱讀教材,了解孟德爾作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并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為
第3頁
活動3.課堂模擬配子的形成
活動4.寫出F2的遺傳因子組成
2. F1 在產生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 3.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是隨機的。
引導學生分析親本、F1的遺傳因子組成。
課件展示實驗步驟: 1. 每個小桶中各放入黃、白色乒乓球,分別代表Y y 與R r(左桶:Y-黃色,y-白色;右桶:R-黃色,r-白色)
2.搖動小桶,使小球充分混合。
3. 從每桶中各隨機抓取一個乒乓球,記錄組合形式 4. 將抓取的乒乓球放回桶內搖勻。 5. 重復12次,統計結果。 6.四組匯總并匯報,全班統計。
請同學們完成導學案上寫出F2的遺傳因子的組成,并思考相關問題:
1.F1雌雄配子各幾種?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有什么特點?雌雄配子的結合有多少種組合方式? 2.F2有幾種表現型?親本類型和重組類型分別占F2的比例為多少?
3.F2中有幾種遺傳因子組成?其中純合子有幾種?雜合子有幾種?
出的解釋,并寫出親本、F1的遺傳因子組成。
積極參與模擬實驗,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出
結論: F1
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種:YR、yR、Yr、yr,它們之間數量比是1:1:1:1。
在受精作用時,由于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因此,結合方式有16種,其中基因型有9種,表現型有4種。
突破難點做鋪墊。
模擬驗證F1產生配子類型和比例,理解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突破教學難點。
對F2中4種性狀表現類型和9種遺傳因子組合類型的規律進行理解。
第4頁
活動5:演繹推理(寫出測交圖解預測結果)
孟德爾的假設是不是正確的呢? 如果你是孟德爾,接下來你該怎么做? 他用什么辦法來進行驗證呢?. F2測交結果如何呢?
學生寫出測交圖解, 預測結果.再查教材孟德爾實驗 數據,證明了孟德爾假說的正確性。
使學生鞏固繪制遺傳圖解的基本方法及測交實驗的過程,并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閱讀教材,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自由組合定律的核心要點。 閱讀理解自由組合
定律。
加強核心概念的理解。
課堂小結
實驗現象(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 提出假說(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
演繹推理(測交驗證) ↓
得出結論(自由組合定律)
學生再次體會假說演繹法的科學方法。
形成本節課整體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