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飛向太空,航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12飛向太空的航程》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12飛向太空的航程》葫蘆島市實驗高中
授課教師 夏迎春 單 位 葫蘆島市實驗高中
學 科 語 文 課 型
新授
課 題
飛向太空的航程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新聞報道的一般結構,即導語、主體、結尾三部分。 (2)了解本文的層次與脈絡,提高分析新聞結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嘗試新聞報道。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的貢獻,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及周邊大事,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教 學 活
動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預習
一、情景導入 播放圖片、視頻
二、介紹相關背景
三、理清結
學生完成導學案,搜集相關資料。
師:用多媒體播放葫蘆島市飛天廣場
的照片、播放 神州五號飛上太空的視頻。
生:回答播放照片的地點與人物。
(葫蘆島市飛天廣場工程于2004年4月開工,竣工后成為葫蘆島市一個新的旅游景點。并有力地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人物是楊利偉 )
1964年,一朵從西北大漠深處騰空而起的“蘑菇云”震驚了世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三年后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又三年一曲響徹全球的《東方紅》向世界宣告:中國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 “兩彈一星”的成功讓歡欣鼓舞的中國人孕育著飛天夢。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順利升空并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新華社記者寫下了這篇文章記錄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對照新聞的一般結構,理清本篇新聞的結構,完成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葫蘆島是英雄航天員楊利偉的家鄉,由飛天廣場圖片導入引出新聞人物,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與英
雄生活在同一城市的自豪感。引出課文。 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學生體會國家科技進步的意義。
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構、熟悉內容
四、合作探究
表格:(運用信息歸納法)
段落 結構 內容
1—3 導語
“神五”發射 舉國關注
不同凡響 4—26
主體 新 聞 背 景
航天歷史回顧
27—29 新聞事 實 “神五”發射成功
30
結尾 中國飛天夢圓
1、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本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讀完全文,你能說說標題的含義嗎?
明確: 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第二,是指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一代代航天人為實現飛天夢想而作的不懈努力探索的過程。
2、那么我們國家航天人為了實現飛天夢想作了哪些不懈努力,探索的過程是什么?
學生概括: ①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衛星”,拉開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②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③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天空。
④1986年出臺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⑤1992年9月21日,江澤民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載人航天。
⑥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射成功。
⑦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⑧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⑨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歸納: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指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 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天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1、這篇新聞與其他我們所熟悉的新聞有什么不同
呢?
明確:1、結構是首尾圓合
2、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引用很
多背景材料 ,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飛天夢以
及實現飛天夢的艱辛,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
出。
3、充滿詩意,鼓勵性與自豪性的語言;其
當運用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2、你還知道哪些對太空的探索?你對未來太空發
展有哪些的暢想?
學生自由想象。
通過本節課學習,每小組準備一篇新聞稿,模擬播
報新聞
學生品味語言美
鍛煉學生思維發散能力
活動實踐,課外延伸 培養學生學科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