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廣西- 桂平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廣西- 桂平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教學設計
課題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執教者 廣西桂平市潯州高中 陳平
教材分析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是《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第五單元要求精讀的一首現代詩。通過鮮明的景物
意象和人物意象反映了戰爭陰影下人們的苦痛與災難,表達
了作者的同情與憤懣,抒發了作者的赤子情懷。
設計意圖 怎樣才能讓學生走進詩中?想起朱彥的《亂世如麻,錦繡年華》,這些二次元的學生應該熟悉這幅漫畫。于是我連
夜修改教學方案,以“隔空對望(品讀)、隔空對話(朗讀)”
來作為這一節課的結構框架,通過組織品讀與朗讀,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
學習目標
①品讀,讀出意象的特點(景物意象特點:悲愴、壓抑;
人物意象特點:苦痛、災難)。
②朗讀,讀出作者的情感(對人們的同情、對戰爭的憤懣、對祖國的赤誠)。
教學重點 品讀人物意象。
教學難點 作者與“人們”之間的情感關系。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啟發點撥法、朗讀法
2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析圖開課
屏顯朱彥為紀念南京大屠殺公祭日所作的漫畫《亂世如麻,錦繡年華》。
問:①大家熟悉這
幅漫畫嗎?②這幅漫畫喚起了我們心中什么情感?為什么?
提示:兩個女孩,相隔80年,隔空對望;今天,我們也通過一首詩來一場“隔空對望”。
觀漫畫, 析漫畫, 談感想。
拉近語文與
生活的距離,搭建生活與課文的橋梁。用一幅學生熟悉的漫畫使學生樂意走進這首詩。
緣景入詩
問:①這是一場怎
樣的雪?②直接寫雪的兩句詩反復出現了幾次?
朗讀、思考、表達
讓學生在朗
讀中發現兩句詩“重章復沓”的特點,感受“雪”的特點。為下文賞析人物意象作鋪墊。
3
隔空對望 (品讀)
⑴屏顯:隔空對望(品讀)
_______的農夫 _______的少婦 _______的母親 _______的土地的墾殖者
⑵提示:相隔八十
年,我們與他們隔空對望,你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誰的身上?為什么?
⑶要求學生研讀、思考。
⑷師生交流。引導學生從關鍵詞句入手,品讀人物意象。
小聲朗讀、默讀、思考、表達。 ⑴反復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特點,反復讀也是理解的基礎。⑵問題設置成“你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誰
的身上”,目的是
檢驗學生閱讀后能否說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⑶引導學生從關鍵詞句入手,品讀人物意象,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不把結論硬塞給學生。
隔空對話 (朗讀) 根據上一個環節學生的閱讀感受,選擇
聚焦學生目光最多的
詩節來朗誦,指導學生“以聲傳情”。
提示:剛才,我們
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全班朗讀,并進行點評和指導。 各種形式的
有重點的朗讀,讓學生繼續感受詩
歌的語言特點,更
深地體會作者的情感。
4
與“他們”隔空對望,望到了他們悲苦的命運。讓我們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行“隔空對話”。
因詩知人
提示:⑴在這首詩里,還有一個人,他是——
⑵詩人與“人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我們通過人稱的變化來追尋。
⑶我們可以在
“我”和“人們”之間的橫線上填上哪些詞語?
⑷作者寫這首詩僅僅是為了寫苦難么? ⑸我們從這首詩中得到了怎樣的提醒? 結語:書生襟抱本無垠。讓我們銘記,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要
思考、與教師交流。
引導學生作更深層的探究,悟
出這首詩的寫作意圖、作者的赤子之心,并且思考,新時代的知識分子該如何自處。
5
有時代的擔當,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導入,并且用學生熟悉的話語作為這節課的“框架”,搭起學生通往這首詩的橋梁。在教學內容的取舍上,我放棄了環境描寫的作用,聚焦于人物意象和作者情感。整節課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默讀、小聲讀、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全班朗讀等),這樣的過程能使學生真正走進詩歌。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給學生交流、表達的機會,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生成課堂,點撥引導他們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學生在這一節課里,能得到情感的熏陶。我覺得遺憾的是,整節課設計痕跡過重,“詩性”不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