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德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德州
第 13 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了解當代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
分析圖文資料,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概況(史料實證、時空觀念)
-
合作調研探究,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和作用,認識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歷史解釋、唯物史觀)。
-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當代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教學難點:從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的視角,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作用,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 師生互動 史料研習 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自制微視頻《中華民族交融匯聚的歷史》導入,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一定的民族政策處理民族事務,是我們國家治國理政的重要課題,政策合不合適,對民族關系、國家命運影響重大。那么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來進行民族管理,這一民族政策又是如何帶領各種人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呢?從而導入本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設計意圖
]微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連續設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有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問題,從而為本課做好鋪墊。
破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是一系列措施的總和;其中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保障是民族區域自
治制度。
概念解讀: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設計意圖
]解讀課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中最基本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特點。
環節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國情為據 各族人民共同當家做主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1)歷史因素之古代中國情境設置:
問題設置:九大統一王朝歷時一千三百多年,分裂時期六七百年,可見古代中國的趨勢是什么歷代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地區大都采取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師生互動得出:大一統的歷史趨勢及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
-
歷史因素之近代中國情境設置
動
問題設置:農奴的存在說明當時的社會制度是什么?1840 年之后的 110 年間各族人民的共同經歷是什么?學生:封建農奴制度;共御外侮,團結一心,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
-
現實條件
問題設置:新中國成立后又面臨哪些現實條件呢?國內外的什么環境有必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呢?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國內國民黨殘余勢力仍需掃除,國際上兩極對峙
格局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敵視封鎖中國,新中國鞏固邊防成為重中之重,而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邊疆地區,因此鞏固邊防的核心工作就是解決民族問題。
學生活動:1 分鐘時間,同桌之間商量,從歷史因素和現實條件兩方面,將以上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分析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得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國情的正確選擇。
[設計意圖
]利用圖片資料和權威材料,以唯物史觀的視角分析古代、近代和現代中國相關的時代背景,從歷史和現實出發分析背景,使學生深刻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國情的民族政策培養學生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意識和進行歷史解釋的素養。
-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出和建立的過程
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內容找出重要的時間節點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過程;
(2)觀察教材 P74 頁《民族區域自治示意圖》提取歷史信息。
[設計意圖
]學生自主依據時間節點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過程,培養時空觀念。
-
如何看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情境設置: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討論(3 分鐘):建國初的法律法規中規定了怎樣的民族關系?從鮮明的對比中得出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什么看法?教師提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引導各族人民走向社會主義道路,徹底鏟除了民族剝削和壓迫的根源,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了中華民族空前的大團結,是黨和國家做出的適合國情的正確選擇;但由于建國初政治經濟條件有限,因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發展。從而進入第二框內容的學習。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對比手法,鮮明的看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培養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環節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
——制度保障 助推民族地區全面發展
-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內容找出重要的時間節點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過程;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閱讀教材P75史料閱讀進一步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設計意圖
]學生自主依據時間節點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過程,培養時空觀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幫助學生理性看待民族自治區的自治權。
-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和作用
學生活動:組織查找資料及探究活動:將學生分成五個團隊,課前分別查找書籍、新聞等資料或上網搜尋材料,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區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
學生自主形成了“天上西藏”“和美新疆”“壯美廣西”“草原內蒙”“塞上江南”五個團隊,分別選出自己的代表看上給同學們展示。
[設計意圖
]該內容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翻閱書籍,查找新聞資料,讓學生親身感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涵養民族平等團結和諧共同發展的家國情懷。
師生互動:五個民族團隊展示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下,民族地區經濟、衣、食、住、行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族關系團結和諧親如一家。我也找到了資料跟大家分享。我再次通過對比的手法,來與大家一起來加深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勢和作用的感受。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民族區域自治利于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優越的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產生了積極的反作用,這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設計意圖
]再次充分利用對比手法,加深學生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和作用的理解,認識優越的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產生積極的反作用,培養唯物史觀素養。
環節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善——全面部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問題設置:
-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提出的民族工作主題和思想基礎是什么?
-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黨的民族政策樹立的意識和奮斗目標是什么?
學生齊讀十八大以來提出的民族工作的“兩個共同”和“五個認同”;以及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奮斗目標。
情境設置: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不僅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而且進行了充分實踐。
材料一、交通方面,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 181億元;農林水利方面,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 400億元;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方面,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 27億元;安排扶貧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約133.6億元,下達易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規模519億元,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擴大人才培養規模,5個自治區本科招生計劃達21.8萬人,比2016
年增長21.6%
材料二、習總書記頂風雪、冒酷暑、踏泥濘,翻山躍嶺、跋山涉水,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后深入 24個貧困村考察調研,其中大多都是少數民族地區。
播放《習總書記總訪貧困村》視頻
[設計意圖
]從黨和國家的思想戰略內容及實踐中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情境設置:
問題設置:當今世界民族問題日益突出,西方國家企圖用民族宗教問題來分化離間我國各民族間的血肉關系,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國家創造的良好社會條件來維護民族團結?學生自主發表看法。
最后與少數民族少年共唱《國家》,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
]對比的手法,讓學生珍惜國家創造的良好社會條件,樹立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發展的意識,同時涵養家國情懷。
【本課小結】民族政策與我們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自新中國成立,黨和國家依據國情奠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平等團結互助為原則,徹底鏟除了民族剝削和壓迫的社會根源;改革開放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康發展,保障了少數民族合法權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趕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十八大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體現了黨突出的國家治理能力,在當前民族問題依然存在的現實下,我們要主動承擔起維護和鞏固中華民族安定團結的義務和責任,與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
【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德州”,所屬分類為“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德州”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