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心肺復蘇
所屬欄目:高中主題班會優質課
視頻課題:高中安全教育主題班會10-12年級《心肺復蘇》浙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安全教育10-12年級《心肺復蘇》浙江省優課
《心肺復蘇》教案
課題 安全教育——心肺復蘇
班級 高一五班 人數
20 教學目標
1. 學會判斷傷員意識、呼吸和心跳的方法。 2. 掌握心肺復蘇常用的救護技能。
3. 培養學生保護自我、關愛他人的生命意識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
教材分析
《心肺復蘇術》選材于浙江省紅十字會教學資料,在課程設計中努力做到聯系學生實際,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自救互救衛生常識是人類必備的知識之一,特別是對于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關鍵時期——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重點 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流程 難點 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動作技能
教具 多媒體課件、平板、假人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 導入
2.猝死的案例以及被救的案例
3.引入心肺復蘇的重要性
1. 同學們對心肺復蘇的知識有多少了解? 2. 當今世界最危險、最緊急、最嚴重的疾病?
1. 猝死的一些名人 2. 急救成功的案例 3. 黃金急救4-6分鐘
以上事實告訴我們,當人們在家里或公共場所遭遇突發事件,如溺水、煤氣中毒、觸電、車禍、化學品爆炸或其他意外等緊急情況,而專業人員尚未趕到現場,對傷員及時予以施救顯得多么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一個或若干個鮮活的生命。
心肺復蘇:英文簡稱:CPR (Cardial Pulmonary Resuscitation),既是專業的急救醫學,也是現代救護的核心內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識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時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
有數據表明,當人們遭遇上述意外情況,一旦發生心跳驟停、呼吸停止時
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鐘內進行復蘇者,10%被救活。 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4%。 超過10分鐘存活率幾乎為0。
教師講解:在一般情況下,心跳停止4分鐘之內,即腦組織缺氧4分鐘之內,可以恢復其原有功能,心跳停止超過4分鐘,易造成腦組織永久性(不可逆)損害,甚至導致死亡。因此,人們把意外發生后的4~6分鐘稱為“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
4.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
1、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
教師講述:
模型平臥在地上,施救者站在傷員的右側。老師邊講解邊演示一遍,讓學生邊模仿邊說出每一個動作表達的意思
1).輕拍重喊,撥打電話“120”,(自己或委托他人講清傷員的病情、目前所處的地理位置)
提問:為什么要這樣做?
回答:初步判斷傷者的意識是否清醒,以便決定是否對其實施心肺復蘇 2).擺正體位臉朝上(松開傷員領口,解開衣裳紐扣、領帶、腰帶,保證呼吸暢通)
3).一看(傷員眼球是否轉動,胸部和上腹部有否呼吸起伏)
二聽(傷員口鼻有無出氣聲,施救者頭向左面向右偏,耳朵向下) 三感覺(判斷傷員有無自主呼吸和意識,主要觀察其胸部的起伏) 4).仰頭舉頦(下巴),清除口中異物, 是為了保證呼吸道暢通
強調:步驟1~4主要是判斷傷員是否有意識、是否存在呼吸 5).捏鼻托頦,做人工呼吸2次(正確的) 討論:如何做人工呼吸? 學生討論:……口對口,口對鼻
教師歸納:右手推頦,使頦與地面形成90°角,左手捏住鼻孔,用嘴對嘴吹氣
強調:姿勢正確,不要掐住傷員的喉嚨,加重傷員傷情,捏鼻吹氣時大嘴包小嘴,不吹氣時手松開
6).右手食指中指輕輕搭在傷員的頸動脈上,判斷有無心跳(脈搏) 7).聽到語音提示后,開始進行胸外心臟按壓30次 右手兩指放在肋骨交接(凹陷)處
左手掌根與其平行,右手交叉疊放在左手手掌上 (強調:左手掌根放好后不要移動)
雙臂繃直、與地面垂直,雙手按壓,上身略向前傾(借上身的體重進行按壓)
按壓深度:
成人按壓幅度至少為 5 厘米,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回彈;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
胸外按壓速率:每分鐘至少100次
強調:學生必須根據語音提示及時調整姿勢和動作要領直到正確為止
5.學生操作練習
6.老師小結
學生操作練習 教師指導學生實踐:
1.男女生各為學生一組,依次排隊練習 其余同學在旁邊學習和點評。
2.請四位動作較正確的學生進行示范完整的操作流程
老師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知道了在家里或公共場所遇到各種意外發生有人員出現心跳呼吸驟停,除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專業人員救援以外,要抓緊時間對傷員進行心肺復蘇,與時間賽跑,挽救生命。
1、哪些人需要實施心肺復蘇?
說明:煤氣中毒、溺水、車禍、觸電等需要心肺復蘇 2.知步驟
實施心肺復蘇操作,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切忌手忙腳亂,及時疏散圍觀人群,保證空氣流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