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
所屬欄目:班主任素養
視頻課題:初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初中_帶班育人方略《打造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六安市初中_帶班育人方略《打造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打造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的積極影響
育人理念:打造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打造強大的班級文化。我深知班級文化相對班級管理來說是一個更深的層次,它包含了班級管理,有了更多精神層面的東西,能讓一個班級真正有靈魂。打造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班級,無疑是班主任最幸福的事,同時,強大的班級文化,能讓每個學生真正有歸屬感,能自動的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班情分析:現在的班級我是從初二接班,接到手時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都較為糟糕,遠遠達不到我的管理要求。而初二既面臨著學生大面積進入青春期,又面臨著學業難度的增加,所以規范學生習慣,形成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尤為關鍵,卻很難做到。于是我開始了“硬文化”和“軟文化”的打造雙管齊下,通過班級文化的影響,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歸屬感,良好的班風、學風隨之而來,班級朝著好的方向良性發展。
班級發展目標:班級文化的打造是持續性的,持續的引導,持續的加強,持續的調整,我志在將班級真正打造成一個溫暖有序的大家庭,人人有主人翁意識,有責任感,有抗挫能力,有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有遠大的志向,有強大的凝聚力。在離開校園的數年后,回顧這段學生時光,仍覺得內心充盈和幸福。
具體做法和成效:
建設班級“硬文化”
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境文化.
從古時的“孟母三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環境出人才”,無不證明了環境文化的重要性。在積極向上、溫馨和睦的環境里才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觸動學生自發地加入建設班級文化的行列,使班級文化的建設與學生的發展構成積極的互動,取得教育的成功。
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
一、彰顯班級特色
從班名、班級格言這兩個基本要素著手建設,我發動全班同學一起思考參與,給學生指導一個大體方向,篩選合適的進行公開投票選出。一方面能集思廣益,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感,歸屬感。
我所帶的6班,班名是:鴻鵠班。鴻鵠是古人對大雁、天鵝之類飛行極為高遠的鳥類的通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古人無論修學煉心,都講究先立志,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比如諸葛亮勉勵自己的外甥“志當存高遠”,比如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生當作人杰”, 所以鴻鵠班寓意是志存高遠,奮發有為。
鴻鵠班的班級格言是: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句名言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我跟孩子們說,古往今來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這啟示我們: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強,永遠不放棄心中的高遠的理想 !
有了班名和班級格言,各種活動的宣傳都可以用得上,讓孩子們感覺到班級的特別性,獨一無二性。
二、重視教室布置
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見,有效的運用空間資源,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激活學生的思維,融合師生的情感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
我精心篩選和自己班級文化、帶班理念相符的文化貼。并且,告訴孩子們這個文化貼在班級里的意義是什么,孩子們不知道意義,那就只是裝飾品,就像玫瑰代表愛情,康乃馨代表祝福和感激……如果沒有花語,買哪一朵花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知道了意義,才會珍惜,就會對班級產生歸屬感。我還明確每個文化貼在班級的作用,它不應該只是裝飾品,它應該有更大的價值。
比如,鴻鵠班的班級格言掛在班級左側,在每一次大考中,成績退步的同學會有一項儀式,大聲念出班級格言,“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強,永遠不放棄心中的高遠的理想 !從一個個念到集體念,從沒有底氣,到找回勇氣,我覺得這也是加深信念的過程。
我們班級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文化墻,是在教室的左側的空白墻壁上粘貼的競爭牌,是我們班級的競爭機制,這個競爭機制是每次大考后調整的,用同樣顏色的面板,變換著不用形式的競爭游戲,長此以往形成競爭、合作的模式。
另外,我非常重黑板報,因為它是一個靈活的文化載體,除了認真對待學校每月一主題的黑板報比賽之外,我會更充分利用黑板報。初二開學前我出了以“鴻鵠班”為主題的黑板報迎接學生們。今年初三,我讓學生出了“奮戰初三”的黑板報讓孩子們開學一進班就有氛圍感,學生們也會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和班級的特別。比如說,在期中期末節點,我會把黑板報改成“全力以赴,備戰期末”,給學生們留出空白寫每日復習內容或者用便利貼貼上目標等。
總之,教室的布置不能亂,應使各個部分都和諧統一起來。
三、講究座位排列
我覺得座位2個月至半學期一調整,效果最好。剛調完座位同學們需要適應新的同桌,時間長了,周圍了人又太熟了開始講話。所以大調動一學期2—3次比較合適,開學一次、期中考試1次,我也喜歡在期末考試沖刺階段調一次座位刺激一下同學們的積極性,老坐在一個地方人容易疲勞。
調座位實際上是很麻煩的一件事,要考慮學生們的個子、性格、成績,我有時候都要花一節課時間才能調好。調座位這件事很容易被拖拉,我每次都堅持提前排座位,開學學生進班,我不僅黑板報出好了,衛生搞好了,座位也安排好了,直接擺脫上學期的記憶,開始新學期的生活,學生進入狀態更快。期中考試考完,第二天進班便按照新座位坐了,讓考得不理想的同學也有個儀式感,換個環境重新開始好好學。
另外,班級座位的設置,除了傳統的排列,在班會課、活動中我嘗試過“馬蹄形”“方塊形”,給學生一種區別于普通課堂的新穎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帶學生上過一節“戶外語文課”,想多增加一切趣味和親近感。
四、注重教室衛生
在一個窗明幾凈,富有極厚文化氛圍的班級中,學生能減少浮躁,更加靜心,會自發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學習風氣;能真誠地與同學和老師相處,友好地進行合作。同時,維持班級整潔是一種高素質的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干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教育學生看到地上有紙屑就主動撿起來,課桌椅擺放整齊,小黑板、掃帚、水桶理整齊等,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責任感。教室的衛生是班級文化環境的基礎,有了這個“地基”我們就可以添磚加瓦了。
優美的班級“硬文化”,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給他們增添了無窮的學習和生活樂趣,同時也帶來希望和活力。
建設班級“軟文化”
建設好班級“硬文化”環境,只是給這個班級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級真正的精神體現還要看班級“軟文化”環境的建設。
而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種班級規約,構成一個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環境;觀念文化則是關于班級、學生、人生、價值的種種觀念,這些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制度和觀念等引發出來,從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則是行為文化。
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
一、班旗、班歌、班徽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此三者是班級“軟文化”環境建設起始點,像一場音樂會前的造勢活動,令觀眾更加神往。在設計班徽時,我會調動全班師生人人參與,設計完成后,通過集合、比賽、年級活動等各種場合展示班徽、班旗,使本年級本校師生注意到我班的形象標志。
班歌選取要選取青春的、正能量有積極意義的,班歌可以在各種情況用的 上。以鴻鵠班的班歌《追夢赤子心》為例,每周一早上我有個開5-10分鐘晨會的習慣,對一周的事務進行規劃總結,晨會之后,我們班會集體起立站定,大聲唱班歌,開啟新的一周。每次大小活動前后,運動會、義賣活動等,我們都可以有儀式感的歌唱班歌加油打氣。
班歌、班旗、班徽作為班級和班級特色的標志有助于學生對班級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班風”的建設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這是班級“軟文化”環境建設的重頭戲,也是整個文化環境建設的核心部分。對它的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教師是班級發展方向的設計師
班主任對班級的領導方式,與“班風”有著密切的關系。一種好的班級領導方式,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極大的鼓勵作用。
在領導方式方面,我采用民主加統籌的領導方式,給孩子一定話語權,但是仍舊是我統籌決策。比如共同制定班規,班級班委選舉,或是對某事進行集體的裁決。我會給班級活動以最大的支持,并盡可能的參與到其中,給學生一定表達看法的權利,但是最終事情的發展方向始終會做到心中有數,因為作為班主任,我始終明確,我是班級發展方向的設計師,而不是保姆、消防員。
我積極帶領學生根據班級的實際制訂一系列的班級規章、公約等,在經過全體成員集體表決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實施,堅持“依法治班”,共同發揮規章制度的強制作用和激勵作用,使班級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我也借助于晨會、班會、活動等,積極地進行宣傳和引導,以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的良好習慣。
2.學生是班級文化環境建設的主體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班級風氣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①合作與競爭的協調
合作,能增進集體的凝聚力,形成積極的班風,促進學生的和諧健康發展。
而競爭,能夠活躍學習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動力,增強學習的效率。
我的班級采用1對1幫扶的形式,同時每學期變換著不同的競爭方式。我非常明確,協調好這兩者的關系,對班風的建設尤為重要。
②同輩文化的影響
中學生非常重視朋友,依賴朋友。因為青少年時期是身心急劇發展變化的時期,他們迫切希望從對同輩集體和伙伴的了解中來揭開心頭的困惑。所以中學生非常容易受班級其他同學看法和情緒的影響,非常喜歡起哄。
我重視對輿論的引導。良好的輿論對班級的各項事物都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它能讓班級充滿濃郁的學習氣氛,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師生之間互相信任。
③注重對小群體的引導
在班集體的創建過程中同時會伴有一個或多個小群體的產生,小群體對于班級的影響十分巨大,當它的原則與班級一致時,它能極大的促進班級的發展,積極參與班級的活動,維護集體的利益;反之,它就會嚴重阻礙班級的建設。比如我們班有個小珍、小妍同學就是這樣,性格格外活潑開朗,容易情緒化,還喜歡拉攏他人,將自己對某位同學的不滿,對某個老師的意見宣傳給別人;也喜歡起哄,造謠班級誰喜歡誰啊,誰又玩游戲了等等,給我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后來我通過“家校合力”、“逐個擊破”、多次單獨約談、轉移注意力等等方法,把小群體的“頭頭”——引向“正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長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后援軍
班級群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宣傳窗口,我會有意的選取班級的一些積極向上的規劃分享給家長;在活動舉辦前在家長群進行號召,發動家長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拍一些照片分享給家長,在活動結束后在班級群進行總結、表彰和鼓勵。讓家長看到我的良苦用心,家長才能更好的支持配我,并把他們對我的認可傳遞給孩子,增加我的人格魅力,加強班級的團結。
以上說的教師、學生、家長是班風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班級成員的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內在的激勵因素,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歸宿感。
三、開好每一堂班會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班會課是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班會課上可以梳理班級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習慣和意識,可以有主題的對學生進行品質、人格的教育。打造屬于自己的班級文化,我充分利用班會課來引導。
比如說,我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堂班會課里,除了介紹自己、介紹學校、介紹初中生活之外,我還會加一個主題:團結。教給孩子們《秦風 無衣》這首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講解給他們聽,帶他們齊讀,非常有士氣、非常有氛圍感。通過班會課的形式鄭重地告訴學生們,一個班級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實際上,我在開學第一堂課就在打造班級文化了。
比如說青春期男女生班會,我一般會在初二第一個月完成,單獨留下男生和女生,跟他們誠懇的聊一聊他們青春期的情感變化,在交友等方面給予引導,預防出現不必要的麻煩,也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樣的青春期班會,在整個八年級我會開兩次。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同樣的主題,每學期、每年換著方法講解。
學校每周一個主題的班會課我都會充分重視,我還會利用零碎時間開微班會,比如每周一的5分鐘晨會,放學后也會簡單對一天進行總結。對當天的班級管理,有需要表揚的、批評的現象,我很注重處理的時效性。
四、堅持活動育人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班級是一個團體,我充分意識到活動育人的重要性,利用好學校舉辦的每一次大型活動,也積極地在班級計劃一些小型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參加,陪伴指導他們。另外,我注重活動設計中的儀式感,認真做好每一次活動前的動員和活動后的總結。
在一次次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形成,增加班級體在一起的感情,潛移默化中形成更好的班級“軟文化”。
班級文化猶如一個無形的磁場,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一旦置身于班級集體的文化氛圍之中,他們的思想觀念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種與班級文化相融合的價值觀。所以建設優良的班風,能起到巨大的激勵作用,能使班級中的每個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悅,人與人之間緊密團結,高度信任,班集體由此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