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廣東省第十二屆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廣東省第十二屆小學數學教師說課比賽視頻《長方形的面積》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廣東省第十二屆小學數學教師說課比賽視頻《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
長方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課時的內容,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中圖形的認識——測量。這是一節(jié)認識度量的種子課,從一維周長的度量到 2 維面積的度量,是學生認知上一次很大的飛躍。該如何進入這節(jié)課,幫助學生理解公式度量的意義,發(fā)展量感?接下來,我將從精準確立教學目標和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兩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022 年版指出,在推導一些常見圖形周長、面積、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掌握數學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識。在新課標中,對本節(jié)課也提出了這樣的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及教學提示。縱向對比教材,我發(fā)現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一維長度單位,了解了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他們的面積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而本節(jié)課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為后面繼續(xù)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奠定基礎,而量感的培養(yǎng)始終貫穿于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中。
為了更加全面了解教材,我對這三個版本的教材進行了分析和對比。我發(fā)現他們都是讓學生精力滿鋪、減鋪,再到想象鋪,從而歸納推理出長方形的面積,了解真學情,促進實教學。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具備了一定的度量經驗,并且知道了邊長是一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是一平方厘米。從教以來,每次執(zhí)教本節(jié)課,我都會對所交班級的學生進行課前調查,我發(fā)現已經有一部分學生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但是為什么要用長乘寬來計算,這其中的道理卻表述不清楚。因此,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讓學生通過操作、測量、推理等數學活動,在深度學習中體會面積的本質就是面積單位個數的累加。在大單元教學的統領下,根據單元學習目標,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課時學習目標。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在鋪的過程中形成形象表征,理解邊與面積單位個數的關系呢。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一激活要素,萌生量感。
上課伊始,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動畫小視頻,視頻中的小羊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又應該怎樣來幫助他解決這兩塊草地面積的大小呢?我順應新課標的要求,借助情境設計和問題提出對學習活動的促進作用。借助比較這兩塊草地面積大小,激發(fā)學生探究長方形面積的欲望,初步萌生量感。
二探究體驗,形成量感。長方形的面積為什么等于長乘寬?是學生學習上的疑惑點。為了突破它,我設計了這樣三個遞進式的操作活動。活動一、借助圖形,鋪出面積,我設計了學習單一,讓學生再估一估,擺一擺,填一填中量 1 號長方形的面積。在匯報展示中,學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鋪法。接著我請同學的思考,鋪的方式不一樣,面積為什么都是 6 平方厘米呢?本環(huán)節(jié)記住面積單位,讓學生經歷滿鋪到減鋪,從而體會面積的本質就是面積單位個數的累加,而在這樣鋪的過程中,長就是這一行面積單位的數量,寬就是有幾行,讓學生初步感知一維線的度量和二維面度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活動二,構建模型探究面積,我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用喜歡的方法來測量 2 號、 3 號長方形的面積。在匯報展示中,學生依次展示二號、三號長方形、滿鋪及簡鋪的方法,并將表格數據填寫完整。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們可能會說,我發(fā)現了小正方形的總個數等于每行個數乘行數。也有同學發(fā)現了,這里邊小正方形的總個數就對應長方形的面積。接下來我為大家的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點贊。
接著我將畫面定格在 3 號長方形簡鋪的方法上來。同學們,如果這些小正方形都消失了,那它的面積又應該怎樣測量呢?學生們在暢所欲言中推想出它的面積,從而在想象鋪的過程中感受每行有幾個就對應長方形的長,有幾行就對應長方形的寬,從而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是不是所有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乘寬來計算呢?我設計了活動三。這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又應該怎樣來測量呢?我讓同桌兩人合作,一人用鋪面積單位的方法量,一人用尺子量長、寬的方法量。無論用哪一種方法,我們都可以算出它的面積是 8* 5 = 40 平方厘米。在這樣鋪面積單位和 量長寬的過程中,讓學生再次感受每行有幾個就對于長方形的長,有幾行就對應長方形的寬,體會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性。接著本環(huán)節(jié)的三個活動一起和同學們回顧,既是度量工具的逐步優(yōu)化,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求面積不僅可以用面積單位量,還可以用尺子量。感知一維線的度量和二維面度量之間的對應關系,讓量感的呈現更加豐滿。
三、知識遷移,豐富量感。正方形面積的探究我將動畫演示,將 3 號長方形的長縮短一厘米就變成了正方形。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中,將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類比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上來,從而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乘邊長。在這樣的類比遷移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意識。接著我又設計了我們一起來比較這兩塊草地面積大小,讓學生感受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必要性。
練習應用是形成數學技能,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這樣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的提升題,我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根據數據畫圖形,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讓亮感的呈現更加豐滿。課堂結尾,我和同學們一起回顧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哪些疑問?我們借助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探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我們還可以借助他去度量更多圖形的面積,將今天的探究經驗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讓它生根發(fā)芽,讓量感也能在學生們的心中長起來。
本節(jié)課我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要學生在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中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監(jiān)測。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比較兩地草地面積大小的情境,讓學生聚焦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長方形的面積為什么等于長乘寬?我設計了這樣三個遞進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空間想象、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去度量本質,接著體會面積的本質,就是面積單位個數的累加,發(fā)展四基四能。在這樣有意思的做和有意義的學中,培養(yǎng)推理意識,發(fā)展量感。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