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優質課《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上海市 - 寶山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初中歷史優質課《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上海市 - 寶山區
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 第 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上海市楊泰實驗學校 榮芳芳
【內容主旨】
中國近代新式教育和新聞出版業在民族危機和西學東漸下應時而生,在東西碰撞的新舊沖突中艱難發展,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與生活,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和中國近代化。
【教學目標】
知道中國近代新式教育和新式報刊的發展脈絡和相關史事,了解中國近代新式教育和新聞出版與時代的關系。懂得照片、檔案、著作、報刊等是獲得史料的基本途徑;初步學會分析數據史料和文獻史料。體悟中國近代教育和新聞出版業發展的艱難性和對時代發展的推動力。
【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近代新式教育和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與時代的關系。 難點:中國近代新式教育和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與時代的關系。
【教學過程】
環節一:利用北京國子監展示的《明代國子監每月課表》,引導學生思考明清時期傳統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以課表導入,提出疑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文做鋪墊。 新式教育應時而生
環節二:利用時間軸回憶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史事,講述巴夏利事件,引導學生思考京師同文館等新式學堂的創辦是民族危機下西學東漸的結果。利用學習單,學生小組討論《京師同文館課程表(1876年)》與《明代國子監每月課表》的不同之處,理解新式學校的“新”。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講述,聯系已學知識,對新式學校創辦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通過數據史料和文獻史料的解讀、與國子監教學的對比,對以京師同文館為代表的新式學校有初步的認識。 新式教育發展多舛
2
環節三:利用《京師同文館在讀學生數統計表》、奕訢和倭仁奏折、翁同龢日記,學生小組討論:為什么京師同文館找不到學生?理解新式教育發展之路的艱難。利用洋務運動期間創辦新式學校列表,感受新式教育的緩慢發展。
設計意圖:通過對數據、奏折、對聯的解讀,懂得檔案、著作等是獲得史料的基本途徑,初步掌握閱讀圖表的方法和解讀原始史料的能力。 新式教育應時而長
環節四:利用北洋大學堂《欽字第一號》畢業文憑、《清末新政小學堂數量增長表》,引導學生對比《京師同文館課程表(1876年)》和洋務運動期間創辦新式學校列表,了解新式教育在“興學強國”、戊戌變法、清末新政的時代浪潮下的新發展。
設計意圖:通過對檔案、數據的解讀,進一步學習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新式教育點火燎原
環節五:教師講述墨水瓶事件引發學潮的史事,帶領學生了解新式教育培育的新式學生以新的思想肩負起民族救亡革新的重任。
設計意圖:初步掌握從歷史故事中發掘歷史信息的能力,感悟青年學生擔負歷史使命的責任感。 新聞報刊應時而生
環節六:利用照片、文獻史料,引導學生聯系舊知,思考新聞報刊誕生的時代背景。
設計意圖:進一步學習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模仿新式教育的教學環節,自主學習新聞報刊誕生的時代背景。 新聞報刊點火燎原
環節七:利用《申報》評論文章《擬易大橋為公橋議》、“修建鐵路”、“甲午戰爭”,了解《申報》的報道立場及輿論影響,從而理解新式報刊對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思想的影響,對中國近代民主革命、近代化發展的推動意義。
設計意圖:學習從多份文獻材料提取信息并綜合分析的能力,模仿新式教育的教學環節,自主學習新聞報刊的發展及對時代的影響。
3
【教學策略】
1.本節課多次利用時間軸,培養學生時空意識,將歷史事件置于時代浪潮中理解具體歷史事件與時代的關系。
2.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從“應時而生、發展過程、時代影響”三個方面學習新聞報刊的發展,并且在作業中再次模仿,從“時代背景、發展脈絡、時代影響”三個環節自主學習文學藝術的成就。
3.作業分層,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從小說、繪畫、歌曲、電影等類別中自選其一,模仿教學中時代背景、發展脈絡、時代影響三個環節,進行梳理。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自選一具體文學藝術成就,如小說《狂人日記》,從創作背景、作品內容、作者認識、時代影響等角度分析該作品。如果上述兩項作業都無法完成,則嘗試思考:結合徐悲鴻創作《愚公移山》時的歷史背景,談談該畫作的現實意義(現實指創作時期)。 【教學板書】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新式教育 應時而生 發展多舛 點火燎原 民族危機下 東西碰撞中 推動中國民主革命 新聞報刊 西學東漸 新舊沖突 和中國近代化
【作業設計】
1. 下圖為徐悲鴻作于1940年的《愚公移山》(局部),取自中國古代神話,描繪了愚公率眾人開山挖路的勞動場面。
結合作品創作時期的歷史背景,談談該畫作的現實意義。
2.閱讀本課“文學藝術的成就”一目,自選一類別,如小說、繪畫、歌曲、電影等,模仿教學中時代背景、發展脈絡、時代影響三個環節,進行梳理。或者自選一具體文學藝術成就,如小說《狂人日記》,從創作背景、作品內容、作者認識、時代影響等角度分析該作品。
【資料附錄】 材料一:
旁有夷字數行,未能辨識。
現聞密云縣丞黃惠廉能識夷字,……俟(等待)該員到京譯出后再酌辦。
——《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卷64,第9頁
與外國交涉事件,今語言不通、文字難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協。
——《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卷71,第24頁
材料二:
京師同文館課程表(1876年)
時間 課 程 內 容
第一年 認字,寫字,講解淺書; 第二年 練習句法,翻譯條子;
第三年 各國地理,各國史略,翻譯選編; 第四年 數理啟蒙,代數學,翻譯公文; 第五年 幾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練習譯書; 第六年 機器,微分積分,航海測算,練習譯書; 第七年 化學,天文,驗算,萬國公法,練習譯書; 第八年
天文,測算,地理,金石,富國策,練習譯書。
5
——據蘇精《清季同文館及其師生》整理
材料三:
洋人制造機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軍,無一不自天文算學中來,現在上海浙江等處請求輪船各項,若不從根本上用功夫,即習學皮毛無益實用。
——奕訢奏折
以師法西人為恥者,其說尤謬。夫天下之恥,莫恥于不若人……
——奕訢奏折
鬼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子第拜異類為師。
——《翁同龢日記》
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天下之大,不患無才,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
——倭仁奏折
——據蘇精《清季同文館及其師生》整理
材料四:
《戰必勝說》(7·11):
中國自仿行西法以來,凡事皆一洗因循之習。……北洋所練水師直與泰西無異……我中國則守、戰、和三者俱可操縱自如,而又萬眾同仇…… 《論中國之兵可勝日本》(7·23):
日本環地偏小,人數無多,斷斷不能與中國相敵。故以勇怯論,中國既
可以勝日本,而以多少論日本亦斷非中國之敵。
——李慧《<申報>對中日甲午戰爭的回應》
材料五:
據不完全統計,1895年—1898年,三年間,全國出版的報刊達到120種。
——黃瑚《論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