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無錫景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音課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演唱無錫景-張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音樂人音課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演唱無錫景-張麗娟
教學名稱:無錫景
初中音樂 人音2011課標版 七年級下冊(簡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簡單學說吳儂軟語,消除心理障礙,了解吳儂軟語語調特點 2、學習歌曲《無錫景》,能用親切、柔和的語調把江南民歌旋律優美、嬌甜軟膩的特點唱出來。通過哼唱方式感受曲調特點并能熟記歌曲旋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讓學生深情哼唱第一段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江南美景的體驗,對現代幸福生活的謳歌,感悟社會主義國家豐富的人文內涵,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通過欣賞了解曲調悠久歷史及對現今的影響,組織學生時間創作,增強民族文化傳承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熟記《無錫景》的曲調并能有感情有韻味的哼唱歌曲第一段,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用甜美、自豪的聲音熟練的演唱歌曲,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歌曲中出現的“呀”、“末”等襯詞,表現出江蘇民歌特有的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活動1講授:最濃無錫情 一、導入
1、師:我們先來看一段風景,你覺得看到的的畫面帶給你的感受,聽到的的音樂你是否有些耳熟?這些你看到的或是聽到的能給你帶來什么樣的一種感覺?會跟音樂輕聲哼唱。(視頻導入)
2、提問:你能聽出畫面中的音樂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課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師:回答得真好,那么這首《茉莉花》是哪個地方的民歌?表現了怎樣的風格特點呢?生:江蘇民歌。
3、 師:《茉莉花》是一首流傳于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它有許多變體,流行于江蘇的這首《茉莉花》是人們最熟悉、旋律最優美的諸多變體中的一首。它曲調婉轉曲折、節奏均勻平穩,旋律以級進為主。我們哼唱一兩句行嗎?: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啊。
4、 師:剛才我們大家在唱的過程中有沒有體會到江南民歌的
風格特點應該是怎樣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細膩)。
師:說得可真好,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嗯,江南的美景在文人的眼里是一首婉約的小詩,在畫家的眼里是一幅如煙的水墨畫,在音樂家的眼里是一曲嬌柔的小調。除了這首《茉莉花》之外,今天老師還帶來一首在我們身邊廣泛傳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間小調。
3、點題: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無錫景》 二、熟悉、學唱《無錫景》 1、完整欣賞歌曲(媒體)
歌曲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身為無錫人的自豪和欣賞無錫美景時那種喜悅、愉快的心情。)師問:除了用方言演唱特點以外你還關注到了什么特點?(襯詞、旋律朗朗上口形如流水婉轉動聽,像唱戲等)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1、師:范唱第一段歌譜,請學生回答歌譜有那幾個音組成? 生:12356五個音。沒有4、7。
師:觀察得真仔細。這是我國特有的五聲調式也稱民族調式,民族調式也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只用五個音就可以完成一首樂曲,每個音給它一個名稱分別叫宮商角徵羽,我們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稱作五聲宮調式。
2、跟著鋼琴學生唱一遍歌譜,發現問題。
3、分析歌譜中出現的音樂記號,首先看到有很多的連音記號說明旋律要唱得連貫流暢,如果我們在無線譜上把旋律線畫出來的話就會發現旋律線就如一條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連綿不斷,特別符合江南的地域特點。
4、盡管要求唱得連貫流暢但歌譜中卻出現了很多附點節奏,附點節奏一般是體現歡快跳躍的特點,那么在這里表現為柔和中帶著俏皮,猶如輕打的鼓點,更體現江南民歌的細膩秀美,我們來試唱一下看呢。
5、還有兩個切分節奏也來強調一下,前后唱得短而輕,中間唱得強一些。
6、師:第二行第二小節該怎么唱啊?這是民歌中非常常見的裝飾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輕,這里的裝飾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體現了江南民歌的嬌柔甜美的韻味,老師可比較示范一遍,學生學唱。
7、分析歌譜后再次演唱,學生有了很大進步。
這首歌的歌詞又有什么特點呢?
(1)先聽范唱第一段,再請同學朗讀這一段歌詞體會一下歌詞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襯詞
師:對了,這首歌在每句的停頓處,常用了一些襯詞:“呀、末”,你們知道這樣做的用意是什么嗎? 生:這樣做表現了親切、柔和的語調。
(2)你還能找出有特別的地方嗎? 生:勿、里格等等。
師:歌詞中采用了很多無錫的方言,完整聽整首歌曲,學生可試著跟唱,留意到有寫意、靠勒篤,腳半邊都是無錫的方言,因為這是我們無錫的老百姓自己傳唱出來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語化的歌詞唱起來更加親切。
8、跟著鋼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別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細膩委婉的韻味。 步驟一,分句——完整
步驟二,師哼唱請學生對比找出裝飾音所在的地方并能感受其風格特點(方言、地域、人文)
步驟三,出示譜例,學生完整哼唱(師強調哼唱過程中帶有隨意性)
三、追溯歷史、了解《無錫景》
1、媒體出示,了解曲調悠久歷史,清末北方《侉侉調》傳入南方與北方都與當地音樂和方言形成了不同風格的音樂,傳入北方,代表作是流行于海淀區火器營村的敘事歌《探清水河》,講述了清末民初發生在火器營村的一個類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
對比聆聽北京小曲《探水清河》感受與《無錫景》的異同點 小結:曲調流傳到不同地方受到不同地方的地域、文化、人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兩種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 四、感受影響,情感升華 1、感受《無錫景》對現在的影響
欣賞《唐伯虎點秋香》戲曲版本《三笑姻緣》
《三笑姻緣》是一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作品,主要情節是寫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與無錫華鴻山太師婢女秋香的戀愛故事。 小結,這種作品的曲調更為人熟知,由于這種體裁的曲調郎朗上口隨意,因此會被后人填上各種詞加以傳唱 2、欣賞影片《金陵十三釵》——《秦淮景》
《金陵十三釵》講述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共同面對南京大屠殺的故事。插曲《秦淮景》即是作曲家陳其鋼根據《無錫景》為素材進行改編和填詞的,由影片中的"十三釵"用蘇州評彈的咬字方式演唱的。
師小結:一群手無寸鐵的女子在危難的用了這種看似柔弱的方法與敵人抗爭,但只有此刻用上民族的東西才最能體現他們內心深處強有力的吶喊。 4、情感升華
吳儂軟語介紹:女子講來具有獨特的柔美靈秀之風,男子講來頗具儒雅倜儻之氣。還有一句俗語叫寧愿聽蘇州人吵架,不愿聽寧波人說話!讓我們試著唱一下。
師生共同用吳儂軟語哼唱《無錫景》 五、小結、拓展
1、剛才我們聆聽了《探清水河》、《秦淮景》、《無錫景》、《唐伯虎點秋香》,發現調一樣詞不一樣,所以今天我們的作業是小組合作,每個組也以《侉侉調》為主調,將咱們新疆的美景或者特點作為歌詞的創作靈感,來寫一寫。
2、短短幾十分鐘時間我們走近了江南美景,哼唱了《無錫景》,唱出的不單單是它的美景更多的是一份濃濃的深情,因為小調是我們璀璨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同時也倡議同學們創編歌詞,不僅是對現代幸福生活的謳歌,也增強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希望同學們能夠熱愛民歌,熱愛小調的歌曲形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