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豐收鑼鼓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豐收鑼鼓》河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豐收鑼鼓》河北保定師范附屬學校
藝術殿堂中我的教學風格
我的教學風格:思維嚴謹、方法靈活、知情合一、發展能力。
思維嚴謹:在理清線索、把握結構、抓住主干、突出重點的同時研究細節、認準要求(知識點、知識要素、能級要求),思路清晰,描述準確。
方法靈活:依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生成的教育教學資源,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引導學生領悟知識、掌握方法、拓展思維。
知情合一:堅持科學方法與人文方法相結合,堅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情感相統一。在教學中,一方面追求真實、探索規律、推崇理性;另一方面,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生情、以情明理、以情促行,追求教學的真、善、美的統一,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
發展能力: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是思想政治課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學中,通過聯系生活、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探究思辨、求異問難、重視實踐,發展能力。
教學案例分析
時間 2017年6月 課型 欣賞 累計課時 1
課 題 《豐收鑼鼓》(民族管弦樂賞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通過樂曲欣賞和民族打擊樂器的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打擊樂器的表現功能
過程方法 通過樂曲欣賞來表現農村豐收的場景,展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情感態度
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啟發下層層深入品味歌曲創作巧妙的同時能較好的解決樂曲難點
教學重點 感受農村豐收的景象 教學難點 了解打擊樂器的表現功能
教具準備 教學一體機 教法 四步戰略
教學設計 概 述 修文、蔡惠泉借鑒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鼓點和旋法,充分發揮打擊樂器
表現功能的一首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的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在雄壯嘹亮的引子后,展現了一幅熱情歡快、你追我趕
的勞動場面。旋律跳蕩、情緒熱烈,尤其是最后以浙江吹打樂中的十面鑼為主奏的鑼鼓段,情緒更為歡騰。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表現了人們內心的喜悅。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旋律后,笛子和云鑼分別展現了優美如畫的田園景色和陽光下水庫的鱗波。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現了歡慶豐收的場面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
《豐收鑼鼓》(民樂合奏曲)
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介紹了民族打擊樂器,這節課我們這節課將進入民族音樂的欣賞和體會。(在豐收鑼鼓的開場音樂背景下導入)
1. 介紹樂曲主題特點
音樂的表現形式出現較多的是什么?(打擊樂器)
有什么樂器帶我們走進了音樂?(鑼鼓) 2. 欣賞引導
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想到什么樣的畫面? 音樂帶給同學們的聽覺情緒是怎樣的?
3.欣賞《豐收鑼鼓》
4.聽了這首樂曲,你聯想到了什么?(農民豐收)那是什么場面呢?誰能給大家說一說,有些人在干什么?有些人在干什么?(有割稻子的,有堆谷子的......)誰能用動作給大家表演一下。 5.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結構與打擊樂器的特點 6.下面咱們來分樂段來分析一下這首樂曲
樂曲簡介
樂曲分四個部分:
(放第一段音樂)收割勞動,你追我趕。
展現了一幅熱烈,歡騰,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鑼鼓部分)節奏明快,速度較快,情緒更為高漲,尤其是最后的鑼鼓部分,情緒更為高漲,這首樂曲就叫
提問:聽完第一段眼前出現怎樣的場面,情緒如何?
模唱第一段樂曲
(熱烈歡騰場面,情緒高漲。)
第二段 歌唱生活,歡快欣喜。
開始以吹管樂器奏出富有號召性的音調,繼而轉入由弦樂
欣賞的民族管弦樂曲
來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編
制特點
主要從聆聽分辨演奏樂器入手,并讓學生隨著音樂徒手模仿演奏
為了使學生對樂曲對民族管弦樂隊有更深入的印象
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現了人們內心的喜悅,然后笛子與彈撥樂以輕快的節奏和跳躍的旋律,抒發了人們在勞動時的歡快心情。
提問:這個段落與前一段落聽覺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優美抒情)
(放第三部分音樂)秋天美景 愉悅欣然
再現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采用散板的旋律,展現出優美如畫的田園景色,云鑼的柔和音色和琶音旋律,猶如陽光下水庫的碧波粼粼。
提問:音樂對比上有什么樣的變化 (婉轉 悠揚)
第四段 歡慶豐收 熱烈狂歡
這是全曲的高潮,表現了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一開始,潮州大鑼鼓的打擊樂奏出氣勢磅礴的音響。在變化再現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擊樂又運用鑼鼓表現緊張、急促、激烈場面,構成第三段的鑼鼓。樂曲在快速、強的全奏中結束。
提問:聽辨第一句應該填寫那個樂句標記,和前邊段落那句相同?
(宏偉 氣勢磅礴)
第三 練一練
同學們在課后自由結組自編一個新的打擊練習并配合一個小舞蹈表演。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民樂合奏曲《豐收鑼鼓》,又學習了民族打擊樂器,希望同學們帶著我們的民族音樂傳播到世界的每個地方。
老師期待著下節課同學們的精彩表演,同學們下課!
板書
設計
《豐收鑼鼓》(民樂合奏曲)
教學 回顧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在豐富的節奏型的引領下,學生用自創作表演,既加深了對民族打擊樂器的認識,又能在音樂實踐中掌握豐富節奏型,活躍了課堂氣氛!
課后反思:通過學習同學們認識了民族打擊樂器,了解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的表現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參與學生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學生們進行學習、互動、參與、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通過學生體驗、分組、討論,使整個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和活躍。在聆聽、分析樂曲《豐收鑼鼓》作品結構時,學生還不能準確的把握作品結構,還需繼續引導與幫助。
該堂課成功之處有:
1、以演奏六種民族打擊樂器來引入教學,形象直觀,一下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打擊樂器的認識、感受、使用為主線,把教學各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使教學步步深入也是本節課最有特色之處。
3、在欣賞《豐收鑼鼓》教學時,教師的引導簡潔而具有啟發性,學生能充分暢談自己的感受,思維特別活躍;在編創打擊動作時,學生參與積極,想象豐富,創編的成果豐富多,這些環節都較好地體現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處理不當、需要改進的地方有:欣賞《豐收鑼鼓》后的發言,應在小組討論或鄰座同學討論的基礎上進行,這樣不僅能提高發言的質量,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位學生都能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只有每位學生都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在以后的學習中他才會去積極參與、積極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使教學得以持續發展。
在欣賞完該曲后 ,應加入民樂合奏(注:模仿),有助于讓同學們了解各種樂器的作用,同時可讓同學們更清楚民樂合奏的形式 ,最終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