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翻轉課堂,我們周圍的,公共設施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八年級思品手持平板翻轉課堂《我們周圍的公共設施》2016年新媒體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八年級思品手持平板翻轉課堂《我們周圍的公共設施》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暨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觀摩
附件3:
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教學設計表
一、基本信息 | ||||||||
學校 | 上海龍柏中學 | |||||||
課名 | 我們周圍的公共設施 | 教師姓名 | 唐軼群 | |||||
學科(版本) | 初中思想品德 | 章節 | 第三課第一框 | |||||
學時 | 第一課時 | 年級 | 八年級 | |||||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公共設施的含義及分類;了解公共設施與青少年成長、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系;理解公共設施的發展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 過程與方法:利用PAD和網絡平臺開展數字化學習,搜集、歸納、整理有關公共設施的知識和資源,發展信息處理能力。初步學會運用公共設施提高學習、生活質量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公共設施的重要作用,感悟社會文明的進步;體驗公共設施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關注社會發展、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
||||||||
三、學習者分析 八年級學生觀察能力比較強,也樂于探究,比較喜歡電子書包學習方式。雖然日常對公共設施耳熟能詳,但對公共設施與社會進步、自身成長的關系缺乏思考。教學中采用電子書包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加深對公共設施的了解和應用。 |
||||||||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難點:公共設施的發展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 措施:以“激情—高效”課堂教學流程為指導,基于AISCHOOL教學平臺,發揮其交互生成功能,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
||||||||
五、教學設計 | ||||||||
教學環節 |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媒體作用及分析 | |||
課堂導入 | 5’ | 創設情境,引出問題,知道公共設施的含義及分類,了解公共設施與青少年的關系。 |
【情境】:“上學路上……” 推送“龍柏地區地圖”,提問: 1.上學路上,你能看到或用到哪些公共設施? 2.什么是公共設施,簡單分類? 3.哪些設施對青少年影響最大,為什么? |
活動一:“我知道” 展示上學路上看到或用到的公共設施的照片,并嘗試進行分類; 歸納公共設施的概念,并結合預習進行初步分類。 回答問題,簡述原因 |
從生活入手,利用PAD課前拍攝相關照片;課堂檢測學生預習完成情況,并引入課題學習。 落實公共設施的概念、分類 啟發學生理解自身成長離不開公共設施 |
|||
自主學習 | 6’-13’ | 自主閱讀材料,提取信息、歸納整理。體驗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了解公共設施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
引導學生閱讀44頁教材:暴雨考驗市政建設” 提問: 1.材料中哪些公共設施的受損對我們生活造成影響? 2.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設施保障了城市生活的正常運用? 推送補充材料:“申城下立交基本實現積水實時檢測” 提問:上海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應對積水問題? |
活動二:“我學習” 閱讀課文材料,回答問題,同時舉例說明 閱讀材料,圈劃措施及其作用。 |
屏幕廣播推送補充材料。通過兩篇材料的閱讀、分析、理解、比較,以及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類似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公共設施,尤其是作為“城市生命線”公共設施的重要性。理解城市公共設施的完善、進步體現了社會發展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 |||
互動分享 | 14’-28’ |
小組合作學習,感悟社會文明的進步,理解公共設施的發展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 |
播放“上海智慧城市建設”視頻,推送材料,組織開展主題研討: 哪些公共設施的建設構建了上海的智慧城市生活。 |
活動三:“我感悟”: 觀看視頻,完成主題研討,從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組內分享互評,代表交流。 |
利用視頻的沖擊力,感受智慧城市下公共設施的進步;利用AISCHOOL平臺設置分組研討,進一步理解城市公共設施的完善、進步充分體現社會文明的進步。 | |||
精講 | 29’-36’ |
檢測學習效果;培養關注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意識。 |
【情境】:“放學以后…… 推送龍柏地區地圖,共同暢想:我們可以運用(建設)哪些公共設施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
活動四:“我暢想”: 暢想智慧社區生活場景,并根據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議。 |
利用AISCHOOL平臺推送課堂提問。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完善公共設施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 |||
課堂小結 | 37’-40’ | 歸納總結 | 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知識點,布置拓展閱讀作業。 | 回顧、歸納本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拓展知識 | 形成本節課知識結構,鞏固提高。 | |||
學校 | 上海市龍柏中學 | ||
課名 | 《我們周圍的公共設施》 | 教師 | 唐軼群 |
學科 | 初中思想品德 | 年級 | 八年級 |
1.應用了哪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
教學過程中,由于引入了電子書包這一平臺,更多實現了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主導的理念,學案引領課前預習,課堂呈現豐富的互動資源,以及及時反饋的教學新思路。比如,采用了“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的方式,要求學生在平臺上展示課前上學路上看到或用到的公共設施的照片,大家互相參閱、互相評價,很好激發了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利用AISCHOOL平臺設置分組研討:例舉哪些公共設施構建了上海的智慧生活。學生在過程中充滿了興趣,非常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也有利于課堂知識的再生成;而利用電子書包反饋的及時性,進行當堂達標檢測,有效地反饋學習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更加完善了課堂內容的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整堂課將電子書包輔助教學較好地貫穿于教學的預習環節和反饋環節,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字化的智慧教學,學生的情緒比較飽滿,思維比較活躍,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 |||
2.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起止時間(如:5'20''-10'40''),時間3-8分鐘左右,每節課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師生深層次互動,生成性的問題解決等)。 | |||
學生活動“我知道”環節中,要求學生在平臺上展示課前上學路上看到或用到的公共設施的照片,大家互相參閱、互相評價,很好激發了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而老師、同學之間的互動點評,在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的同時,進而又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表達了自己的理解,達到了較好的預期效果。 學生活動“我學習”環節中,運用課堂提問功能將補充材料推送給學生,通過讓學生對相關材料的精讀、圈劃關鍵句,并實時提交實時展示,最終引導學生領悟公共設施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智能的發展。 學生活動“我感悟”環節中,先是利用視頻的沖擊力,讓學生感受智慧城市下公共設施的進步;利用AISCHOOL平臺設置分組研討:例舉哪些公共設施構建了上海的智慧生活。學生在過程中充滿了興趣,非常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也有利于課堂知識的再生成。從而進一步理解城市公共設施的完善、進步充分體現社會文明的進步。 |
|||
3.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思考(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設計創新等)。 | |||
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課堂教學,在很多方面較原有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利用平臺前期推送,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更為豐富、更加便捷、也更為及時,給了孩子學習中選擇的權利,鍛煉了篩選提煉的能力,讓學習變得更為主動了;其次,交互平臺可以讓孩子們更大膽地展示自我對于資源的獨到理解,使得孩子們自我生成的資源得以更加豐富地呈現。在生生、師生的互動評價中,既可以互相學習,又可以不斷修正自我的認識,學習中就有了無限的可能,不再是單方面的“悶頭”自學;再次,就教學反饋來說,優勢主要體現在反饋的廣度和及時,老師可以在課前、課中關注到每個同學的思考與作答,并且第一時間給予指導和點評,更有針對性,也更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增強師生的深層互動;最后,面對孩子們自我生成的豐富資源,讓老師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也給老師提出了挑戰,要如何利用已經生成的資源進行及時有效的選擇,進而引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 |||
4.對新技術的教學適用性的思考及對其有關功能改進的建議或意見。 | |||
首先,推送和生成的豐富的資源,也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如何挑選優質的資源,學生如何在資源中有效提取精華是要考慮到的問題。其次,電子書包有效的進行了資源分配,非常利于學生自我學習和呈現學習,但在另一方面弱化了課堂的“人人互動”,課堂氛圍的熱烈程度有所衰減。再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注意力總是不自覺地被電子書包所牽引,總是考慮到環節的進行、時間的安排,因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內容上的深度引入,以及學生在課堂中所爆發出來的思維火花,因此,我認為如果能夠更加自如地運用技術輔助,更多關注內容和學生本身,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呈現。最后,學生處于初中階段,自制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如何引導其正確使用,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電子書包的很多功能還不夠完善,如:一些主觀性試題的批改呈現,外網的監控等都給這一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