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農業的區位選擇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安徽省 - 馬鞍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1、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2、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本地農業地域類型,并分析其形成條件。
二、教材分析:
本節系統地分析了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從而使學生了解農業區位選擇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農業土地。本節第一次接觸到區位的概念,理解區位的概念,是學習“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基礎,當然也為接下來工業區位等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教材無論是闡述基本原理,還是分析具體案例,都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三、學情分析
馬外的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識和人文素養,為農業區位因素的分析奠定基礎。但他們多數生活在城市,對農業生產不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因此,在本節知識內容的講解時,我們以《舌尖上的中國》圖片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選用大量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來探究農業區位因素,讓學生在活動探究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四、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農業的概念和特點 (2)理解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2. 過程與方法
(1)結合實例,學會分析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過案例分析,學會歸納、總結和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農業區位因素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樹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發展農業的思想。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農業主要區位因素的分析和應用
教學難點:結合事例分析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 六、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分組探究法 七、課時安排
1課時(40分鐘)
- 2 -
八、[教學過程]
[導入]:舌尖上的中國圖片。
中國地大物博,飲食地區差異明顯,譬如東北的小雞燉蘑菇,四川的麻辣火鍋,云南的過橋米線,北京的烤鴨......這些色香味俱全的食材主要是來源于不同的農產品,當然這些不同農產品的地理區位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其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飲食習慣等息息相關。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農業的區位選擇。
[展示圖片]: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澳大利亞牧場。 [教師提問]:從圖片上看,兩地的農業生產有何不同之處? [學生看圖回答]:泰國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從事水稻種植; 而澳大利亞東南是一片牧場,從事養羊業。
[承轉]:究竟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農業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亞東南部這兩地的不同選擇呢?引入農業區位的概念。
[教師講解]:農業的區位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指where,農業生產選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why,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
[教師提問]: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們進入下面的探究活動
[活動探究一]:下列現象與影響農業區位的哪個主要因素有關?
材料一:我國海南以水田為主,一年三熟,能生長椰子、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而河北以旱田為主,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只能生長蘋果、梨等溫帶水果。
材料二:新疆民謠說:“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夸,葉城的石榴頂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個瓜果之鄉。近幾年,新疆每年增加的瓜果種植面積近7萬公頃,已形成了葡萄、哈密瓜、香梨、杏子、石榴、核桃紅棗、番茄等優勢瓜果產業區。
[學生結論]:氣候因素。
[學生活動]: 結合水稻生長需要的熱量和水分條件,分析為什么水稻生產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季風區,而不包括地中海氣候區呢?
學生發言,教師適當引導、評點并作講解。
[承轉]:農業生產要綜合考慮氣候這一因素 ,氣候主要包括熱量、光照、降水等要素。水是萬物之源,農作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水,如果降水不足,該如何解決呢?請看我國西北內陸的農業景觀差異。
[活動探究二]:我國西北內陸的農業景觀差異 [學生結論]:引黃灌溉,主要是水源因素。
[教師補充]: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少,不利于種植業的發展。但是塞上糧倉引黃灌溉,解決水源問題,發展灌溉農業。我們通常所說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冰雪融水等都可以作為水源。
[承轉]:我們都知道我國東部沿海氣候暖濕,地形平坦,適宜發展種植業,而西部高原山地適宜發展林牧業,這些除了與氣候和水源因素有關,還與哪些自然因素有關呢?
- 3 -
[活動探究三]:右上圖片中有三種地形,我們應該如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 [學生結論]:地形因素,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 ,丘陵可開辟梯田,山區發展林牧業。
[承轉]:江西千煙洲的立體農業模式也是地形的因素,其實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水熱狀況的改變,山地不同位置的土壤性質其實也是有所差異的。
[活動探究四]:我國杭州的“明前龍井”茶世界馳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經把茶樹帶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終不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教師補充]:茶樹主要種植在氣候暖濕的丘陵地帶,排水性好,適合酸性土壤。
日本主要是亞熱帶和溫帶的季風氣候,氣候海洋性較強,降水豐富,多山地丘陵,但是土壤呈弱堿性。
[學生結論]:土壤因素。
[承轉]:我們知道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不僅僅有自然因素,還有社會經濟因素。其實只要你去一趟大潤發超時,你就能深刻的感受到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的影響。
[活動探究五]在馬鞍山市大潤發超市,能買到美國蛇果、越南的火龍果、菲律賓芒果。 [學生結論]:交通運輸的發展,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
[承轉]:當然,到大潤發超市,你不僅僅只會去買水果,你還會去買一些其他的食材。
[活動探究六]:改革開放30年來,河南省已由“中國糧倉”變成了“國人廚房”, 分析其原因。
[學生結論]:市場需求的改變,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產品深加工,提高經濟效益。 市場,最終決定農業類型和規模。
[承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批勞動力進程務工,回鄉務農的農民越來越少。
因此,為了鼓勵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我國一直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因此糧食增產之后未出現“谷賤傷農”現象。
[學生結論]:國家政策。
[教師小結]:我們通過剛剛的案例探究,知道了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農業的區位選擇,實質就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不但要考慮自然條件因素,還要考慮發展變化較快的社會經濟因素,從而獲得最大的效益。
影響農民決策的因素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還有沒有,思考下? [學生活動]:填表完成農業的區位因素。
[承轉]: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較穩定,而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較快。 教師舉例,學生作答。
- 4 -
能力提升: 某城鎮周圍要發展小麥、乳牛、花卉、養魚、果園等農業類型,應怎樣進行區位選擇?為什么?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分析了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主要從三個方面學習,重點是自然因素中的氣候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中的市場和交通。自然因素一般比較穩定,但是人類可以加以改造和利用,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隨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變化。學習區位因素最終的目的就是進行合理的區位選擇,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 板書設計:
第一節 農業區位的選擇 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1、農業區位的含義: 2、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相對穩定
利用改造
自然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
交通條件——擴大了市場范圍 技術
市場——最終決定農業類型和規模 勞動力 政策等
熱量——農作物的種類、熟制 氣候 : 降水——農業的類型和分布
光照——產量、品質
水源: 干旱區灌溉農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
地形 : 平原:種植業
山地高原:林牧業
土壤 : 茶樹——酸性
發展變化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認真閱讀課本,將主要概念劃出加以理解,標記不理解之處,再研讀本學案。 2、限時認真、獨立完成,書寫規范,保證學案完成質量。 3、重點掌握主要概念及相關知識,學習重點難點: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學習目標】 1、理解農業區位的含義,了解主要農業區位因素。 2、根據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能分析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3、結合生活實際和相關資料,能夠說明某一地區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及其產生原因。 4、結合案例,能夠分析影響某一地區農業生產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并結合事例說明如何進行農業區位的選擇。 |
|||||||||||||||||
課前預習案 |
|||||||||||||||||
【自主學習,落實基礎】 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1、含義: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 , 二是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 , 這些因素就是 。農業的區位選擇,實質就是對農業土地的 。 2、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自然因素有: 、 、 、 社會經濟因素: 、 、 、 、 等。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相比之下, 因素是比較穩定的,而 因素發展變化較快。 |
【自主學習指導】 |
||||||||||||||||
課堂問題思考 | |||||||||||||||||
影響某地區農業區位因素很多,但其中必然會有最突出的優勢區位因素和限制性區位因素(主導因素)。找出下列某地影響農業的主導區位因素:
|
【合作探究指導】 |
||||||||||||||||
自主檢測案 |
|||||||||||||||||
1、(雙)區位包含兩層含義,具體是指 ( ) A.某事物的地理位置 B.某事物的組成要素 C.某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 D.某事物與其他事物的時間聯系 2、我國有“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的記載,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性質不同 B. 氣候條件不同 C. 地形條件的差異 D. 市場需求不同 3、下列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中,屬于社會經濟方面的是 ( ) A.東北平原發展耕作業,利于大型機械化生產 B.我國南方和東北的許多山區,適宜發展林業 C.我國南方水分和熱量充足,適合發展水稻種植業 D.在北京、上海等周圍,往往形成以生產農副產品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基地 4.決定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區位因素是 ( ) A.交通運輸條件 B.市場需求量 C.國家政策 D.光熱和降水 5.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一組主導區位因素依次是 ( ) ①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 ②上海郊區的乳畜業 ③古巴的甘蔗 ④長江三角洲設商品糧基地 A.①氣候 ②市場 ③政策 ④地形 B.①地形 ②市場 ③氣候 ④政策 C.①地形 ②土壤 ③科技 ④政策 D.①水源 ②政策 ③氣候 ④市場 6.讀下圖,該鎮周圍要發展小麥、乳牛、花卉、養魚、果園五種農業, 請在A、B、C、D、E五個區位安排這五種農業,并說明理由。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