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清明上河圖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美術人教版美術鑒賞第六課《清明上河圖》繪畫鑒賞方法研究_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美術人教版美術鑒賞第六課《清明上河圖》繪畫鑒賞方法研究_北京市優課
教學目標
1、欣賞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學習鑒賞的方法。
2、運用美術鑒賞的方法學習達芬奇《最后的晚餐》。掌握鑒賞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學古知今,培養學生學習的責任意識。
2學情分析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北宋時期張擇端的傳世精品,國家一級文物,是一件優秀的風俗畫作品,同時由于該作品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與高度的歷史參考價值,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中,相關課文不僅出現在語文書(小學六年級),也出現在歷史書(初中一年級),在美術書中也一定會有它的身影(小學、初中、高中),《清明上河圖》相關內容甚至還是高考考題。在語文、歷史兩個學科中,教師會從哪些角度進行授課,而美術課該從哪些角度進行鑒賞呢?
學生對《清明上河圖》的熟悉度很高。但試問如果作品內容賞析角度落于——畫面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這個時代人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是否學生真的會感受到千年來歷史學家、文學家、畫家等流傳者對其難以言說的熱愛?筆者自身感受為例,對該作品發生感動實是在看到另幾幅標題為《清明上河圖》,發生疑惑因而進行調查之后。在了解相關歷史、進行多幅作品的比對后,終于對張擇端所繪制的線條、筆墨和構圖豁然開朗。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在不同的時代被畫者加入了不同時代特征。課程通過探究學生將感受到張擇端所繪出的怡然自得、輕松疏朗的氣度。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以《清明上河圖》及《最后的晚餐》引發的一系列藝術現象,及其鑒賞方式的研究。
教學難點
鑒賞繪畫的角度在中學階段的傾向,面對初中學生應以描述、分析為主,面對高中應以解釋、評價為主。但也要在描述、解釋、分析、評價這四個鑒賞環節上有所點到。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新設計
一、組織教學(2分鐘)
發學案,鋪設教學內容。
師生相互問好,目光關照全體,共同進入教、學的狀態。
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被關注,課堂內容覆蓋到所有學生。
二、導入新課(2分鐘)
在鑒賞的過程中了解繪畫鑒賞的方法。
我們以中國的達芬奇密碼為題來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偉大作品,歷史課文、語文課文,甚至高考題都有它。
【出示四張繪畫內容相似的作品局部】引入鑒賞內容。引發學生興趣
三、欣賞過程(25分鐘)
(一)美術鑒賞的方法第一步:對畫種的描述、分析、解釋。
1.判斷畫種!境鍪疚淖痔崾:中國畫、西畫】
判斷風格!境鍪疚淖痔崾:工筆/寫實、寫意/抽象】
判斷內容分類!境鍪疚淖痔崾:山水、花鳥、人物、界畫】
2.介紹界畫概念。
【學生對界畫的接觸和感受比較少,因此不確定答案。教師可以根據時間和教學需要適當進行解釋!
【取出實物:塑料界尺和竹質戒尺。介紹界畫的工具由此介紹界畫的特征!
【依次展示1、3、4號圖的放大細節!颗袛嗖牧:——絹
判斷年代的先后:【文字提示:從底色材質的深淺和敷色顏料的色彩程度進行判斷。】
距離今天越遠,底色越深。距離今天越近,顏料的色彩越鮮艷!居梦淖謿w納的表格進行總結】
3.【關注1號細節。】體味細節、感受高妙的繪畫手法。
絹被放大呈現麻布質地,而體味到的線條疏密有度,展示了畫家高超的技能與文件的創作心態。
通過對四幅相似作品的觀察和感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以對界尺實物的感受認識界畫。
通過絹底和賦色能感覺出作品年代的久遠。
(二)對題材、內容的描述、分析與解釋。
1. 在比較中了解真本概念。
【清空細節圖,回到四張繪畫比較狀態!砍醪秸J識畫面內容,認真觀察這四幅畫相似的城墻和橋部分。
【出示作品名《清明上河圖》。進入真本概念的PPT!俊痉謱哟握w感受四個版本的虹橋部分】
2.在比較中,感受真本的細節內容。
A虹橋。
真本的船不是陪襯,細節刻畫與橋同樣完整、毫不粗略。
更重要的是,真本的船和橋之間有故事。張擇端筆下木質的船和橋,如果桅桿沒有降下來將會兩兩相撞。岸邊的人焦慮、緊張的表現:很多人圍在那里,在觀看,在出主意甚至還站到小船頂上指揮。
創作方法的提示:
看到有一起事故將要發生,或者它已經發生了,你來描繪。應該怎樣選擇表現角度?發生的瞬間,還是發生后的一片混亂。沒有發生,就沒有必要畫了?
*對畫家的評價:張擇端是一個技藝非常高超,會選擇合適表現內容的畫家。
B.城墻。
【依次展示清、明、元、宋版本城墻局部】通過分析了解畫面在描繪的交通事件。認識到張擇端繪畫中線條刻畫的高明。
城墻的左邊是——城里,右邊是——城外。有一排駱駝隊正在過城門,前方受阻。
在大道上擋在路中央的人,蹲在這里,面前有一灘東西,
分析不合理情節的事出有因。思考大道中央,身后的駱駝商隊擁堵在城門的結果。
小節:這兩個局部都是故事的焦點。像這樣大的焦點故事至少有四個,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探尋、感受和體味藝術快樂的地方。因為我相信,如果你真心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不用說,你一定會自己去學習和了解更多的內容。
目的:認識張擇端通過細節線條服務與畫面整體效果的高超技巧,認識到作者選取事件關鍵時刻的高超能力,認識到故事表現關鍵時刻的選取方法,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學習探尋。
(三)分析、解釋創作者。
1.清明上河學產生的原因。
時代與作者:
北宋:
城樓——宏偉、高大,即使沒有磚墻,夯土墻長滿了樹。
城樓作用:防御外敵;觀察火災。
宋代據記載的火災超過一千起,高城樓的重要作用是觀察火情。城門沒有官兵把守,城墻下沒有救火機構駐扎。
對作者的猜測:宋徽宗畫院畫家,作品用于吸引皇帝的注意,并引發皇帝重視自己江山治理不力。
2.歷史沿革。了解相關歷史和美術術語。
張擇端用繪畫反應現實生活中社會的問題。畫家的創作態度:以高超技能行使畫家對社會的責任。
諸多版本在不同時代產生的原因和脈絡。
介紹摹本概念,區分對摹本和贗品認知。
(四)繪畫鑒賞學習中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1.以顏料變色判斷會產生的誤差。
以《千里江山圖》的色彩與請版本色彩進行比較。
2.網絡的錯誤信息。
以淘寶網的錯誤信息為例,提醒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
美術知識是長期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階段性的課堂教學不一定全面,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學會思考。
四課程延展:(10分鐘)
以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的方式,從畫種、題材、作者、復制品角度鑒賞達芬奇《最后的晚餐》
1.搜集、觀察相似題材的作品,進行描述、分析、解釋。(教師提供的學案):
了解圣經原文的描述,
觀察其他繪畫的相貌,
探究達芬奇創作的不同之處。
2.對油畫畫種的描述、分析、解釋。了解畫種及位置引發的問題,探究達芬奇創作的優勢與劣勢。
了解油畫的特點、壁畫的特點,由此分析油畫繪制在墻面上產生的問題。
了解繪制在墻面上的位置、焦點透視的作用,由此分析焦點透視在該墻面上產生的作用。
對其復制品的描述、分析、解釋。
借此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及評價方式。
五、小結(3分鐘)
研究鑒賞的目的應該最終能為創作服務。不同時代的繪畫技術服務于時代精神?萍寂c藝術責任感的結合是藝術家對時代的貢獻。
表格呈現。
900年前 清明上河圖 絹本設色 平行透視 先進的中國畫
500年前 最后的晚餐 墻面油畫 焦點透視 先進的油畫
六、課后思考問題。(2分鐘)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有這樣的啟示:尊重傳統藝術,身上學習先人可貴的創作態度,了解當今材料和藝術方法,以當代最重要的繪畫材料和手段進行創作,才是我們作為藝術學習者對時代的責任。
思考:當代藝術,最重要的藝術形式是什么?什么創作內容是時代的責任?
課后反思:
本課程以教學方法為主線進行思考,以《清明上河圖》為例進行教學探討,搜集了大量相關資料生成?紤]到應脫離以故事敘述畫面內容的文學教學模式,真正思考美術鑒賞教學的方式問題,以方法論為指導,圍繞著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等步驟展開對作品畫種、題材、作者本身的創作問題的探討。
本課的創新環節在于:
教師從收集和整理相似作品開展教學,在對題材相關、畫種畫法相關的圖片感受中,在橫向、縱向多角度的比較呈現中使學習者立刻形成直觀感受。從而改善了非藝術學生對繪畫感受不敏感的問題。
強調真本、摹本、復制品等相關術語概念,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
在評價環節提示學習者,無需全盤接受老師多年來專業學習形成的評價,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在自學基礎上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式。
在參與鑒賞課題研究后,生成本課鑒賞方式的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發現調整自己的內容和框架,深刻感受到學識的有限和知識的匱乏。美術鑒賞是中華藝術學習的大學問,是值得終生探索的領域。
歌德說:“熱愛藝術與科學的人必定是有信仰的。”
“吾將上下而求索”,僅以此獻身于我所熱愛的美術教育事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