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思維導圖,模型構建法,基因專題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思維導圖與物理模型構建法復習基因專題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思維導圖與物理模型構建法復習基因專題
思維導圖與物理模型構建法復習基因專題
一、設計思想: 1、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一節高三的二輪復習課,教學內容多,主要包括:基因的結構、基因的表達、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基因工程等,教學難度大,涉及到的概念多,易混概念也多,如何讓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知識,并且把這些知識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構建成知識網絡,是我設計的出發點。本節課從一個熱點問題出發“中國人起源于非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詞語接龍說出與基因相關的詞語,發散學生的思維,再把這些內容聯系在一起,就構建出本節的知識網絡。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由學生自主構建,將龐大的知識內容做一個較為具體的回顧。通過教師展示基本概念的思維導圖明確本節課的核心,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構建基因的表達、變異等模型,突破重難點,同時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層層展示、探究,完善知識體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學設計特色
(1)思維導圖在課堂中的應用。復習課中極大體現的導圖的強大聯系功能,層次清晰、色彩鮮明、左右腦同時運用,便于學生的記憶。
(2)物理模型的構建,讓圍觀的世界,具體化、宏觀化、可視化,加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圖文轉化能力。
(3)主體突出、學生參與度高 通過展示思維導圖、構建物理模型,每位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4)環環相扣、首尾呼應 以“中國人起源于非洲”這一驚人的話題開篇引出基因,結尾闡明通過研究線粒體和Y染色體上的基因追溯到了10萬年以前的祖先,同時為下一專題的學習埋下伏筆。通過說出基因相關的詞語,體會到基因的內容之多,將其以一定的方式聯系到一起,自然引出構建思維導圖,通過模型構建思維導圖中的內容,使整個過程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于學習和記憶。
(5)現代科技輔助教學 課件與實物投影適時切換,即使展示學生構建的成果,便于學生的學、交流、記憶。 二、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真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理解基因表達的過程。區分基因突變與染色
體結構變異、交叉互換與染色體易位的區別。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具體操作。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展示交流培養學生與教師的引導,啟發,探究相結合在已有知識基礎
上培養學生思維遷移的能力。通過所給材料構建物理模型培養學生圖文轉化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展現微觀世界。
3、 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系熱點,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技術、關心
社會發展、關心人類自身發展,注重生命觀念的滲透。 三、教學重點
真、原核基因結構 基因的表達 基因的變異 四、教學難點
1、基因的轉錄翻譯過程
2、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區別 3、基因重組與染色體異位的區別
突破方法:模型構建法,由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體會具體發生的結構基礎。 五、學情分析
高考專題復習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如思維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面對高三的學生,對知識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本節課設計關鍵在于如何讓學生既能聯系
基礎知識,建立知識網絡,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本人先確立了復習的主線。采取了構建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整合已有的知識,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起來,讓它變得有條理、清晰。并通過構建物理模型的方式,即重溫思維導圖中的基礎知識,避免炒冷飯,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圖文轉換能力、思維遷移能力等。 六、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創設情境 人類的起源亙古以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考古學家們把中國大地上發現的化石放在一起研究,發現距今10萬~4萬年前,沒有發現任何一塊化石證明人類曾在這片大陸上生活。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的祖先是誰?
課件展示 上海復旦大學錢吉和他的同事們走遍六大洲采集了43個人群樣本進行詳細的分析,得出結論:中國人起源于非洲。 提問 研究了什么可以得出這樣驚人的結論。
過渡 為什么研究基因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帶著疑問來學習今天的內容——基因專題
思考、回答 詞語接龍
課件展示:要求與基因相關
過渡:與基因相關的詞語這么多,怎么更好的樹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呢?我看很多同學都構建了思維導圖,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幅圖的魅力所在。
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展示
展示:基因的思維導圖 教師傾聽、糾正
過渡:通過學生的展示發現思維導圖因人而異
學生展示、講解、質疑 教師構建
我這里也有一張導圖,更多的從研究基因的基本概念出發,這張圖里告訴我們基因是什么,基因長什么樣,基因有什么功能,基因的應用
總結:無論怎么構建我們的核心都緊緊圍繞著基因展開 過渡提問:你能用所給的材料都建基因嗎?
基因模型構建
課件展示材料:黃色毛線代表DNA分子的一條鏈,紫色毛線代表RNA分子
走進小組指導學生操作 過渡提問:用你構建的基因以及老師提供的材料構建轉錄、翻譯過程。
小組合作,利用材料動手操作構建DNA分子,再標出基因,展示構建的成果 構建基因的表達過程
課件展示材料:
走進小組指導學生操作
教師引導深入思考:
1、轉錄是沿著整個DNA分子進行嗎?是你制作的DNA的哪一段?
2、轉錄需要酶嗎?RNA聚合酶的啟動部位是哪里?
3、展示同學構建的是真核生物的轉錄翻譯還是原核生物的?判斷
小組合作,并派代表展示成果 學生思考、回答 不是。標的基因部位
需要、啟動子
原核,轉錄翻譯幾乎同時同地進行,不需要
依據是?轉錄后需要加工才能夠翻譯嗎?
4、真核生物轉錄完成后立刻進入細胞質中進行翻譯過程嗎? 5、一條mRNA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如何判斷翻譯過程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
過渡:以一條mRNA為模版理論上,翻譯出的蛋白質中氨基酸排列順序都是一樣的,如果某一次發現不一致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不是,要在細胞核內進行RNA的加工,剪掉內含子轉錄出的RNA,外顯子轉錄出的RNA重新拼接在一起
學生思考回答 變異
構建基因突變
染色體缺失
構建交叉互換和染色體異位
提供粉色帶有堿基排列順序對的紙板。如果這個基因1就是你手里的基因排列順序,你能用模型演示基因突變的3種狀況嗎? 如果這3個基因是位于染色體上。若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基因又如何變化呢? 這兩種的區別是?
提供多支筆,指導學生構建模型
引導思考:二者的區別?
過渡:以上三種可遺傳變異: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均可為進化提供原材料,哪種變異能產生新基因呢? 小組合作,構建基因突變
思考、回答、展示
基因突變發生在堿基層面,染色體變異發生在多個基因層面
思考操作展示
基因工程操作步驟 假如這就是粉色熒光基因,如何用它培育出熒光豬?
思考、回答 總結升華
運用基因工程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藥物 運用基因芯片快速簡便診斷疾病
運用基因治療,征服很多遺傳上的疑難雜癥 同樣運用基因我們找到了人類的祖先。
兩種終極遺跡,通過研究線粒體DNA找到了10萬年前的一位非洲女人身上,稱她為非洲女媧。通過研究Y 染色體,精確的找到了15萬年前的一位非洲男人身上,稱他為非洲亞當。而且亞當夏
娃來源于同一個族群。
為什么研究線粒體、Y染色體上的基因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節分解——遺傳的基本規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