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DNA重組技術,基本工具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選修3專題1基因工程中第1節內容,本節是《基因工程》專題的基礎,是掌握后面知識的保障。
對于基因工程,學生接觸得很少,對學生來說難點較多,概念多,僅靠文字描述會感到抽象,如果處理不好,會變成簡單的死記硬背。所以在本節課的處理上我先通過制作微課,讓學生課前預習,通過預習先了解一些概念和本節的重難點知識,這樣使學生在課堂上更易于理解;其次,課上先通過創設情境——“藍色妖姬”的培育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通過問題導入本節的教學。
在知識講解上,我將三種基因工程工具的呈現先后順序進行了調整,即將“DNA連接酶”和“基因載體”的順序進行了調換,這樣更符合邏輯關系,也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為了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成員間的協作能力,我設置了一個模擬制作活動──構建重組DNA,將具體的操作程序有機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這一程序的理解,同時為后面章節中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微課讓學生先預習,在教學過程中,再盡量采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適時加強學生注意力;再通過模擬制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提高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簡述DNA重組技術所需三種基本工具的作用。
(二) 能力目標:DNA重組技術的模擬操作。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關注基因工程的發展
⑵認同基因工程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①DNA重組技術所需的三種基本工具的作用
②通過動手實驗操作,總結限制酶的作用特點。
2、 教學難點: 基因工程載體需要具備的條件。
五、教學方法與策略:
1、利用微課,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增加學生的直觀性。
2、通過比喻,如限制酶比喻為“剪刀”,DNA連接酶比喻為“針線”,運載體比喻為“分子運輸車”,使知識形象化和通俗化,學生更易于理解。
3、通過問題設置引發學生思考,如“限制酶從哪來?”“作為運載體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4、設計模擬制作活動──構建重組DNA,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學習準備
1、制作微課和多媒體課件
2、通過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此課程之前借助微課對于本節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3、準備兩種顏色的紙張,剪刀,透明膠帶,為重組DNA分子的制作做準備。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先反饋學生預習情況——分析預習題的錯誤所在。
引言:首先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藍色妖姬》。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藍色妖姬,它并不是真正的藍玫瑰,是用一種對人體無害的染色劑和助染劑調合成著色劑,等白玫瑰(或白月季)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進行染色。真正的藍玫瑰,是日本三得利公司耗資30億日元培育而成,于2009年11月3日已正式發售,售價在2000-3000日元之間。它實現了三色紫羅蘭藍色素基因在白玫瑰中得以表達,是一種轉基因的玫瑰品種。 這就是基因工程帶給人類的福音。
出示一些轉基因生物圖片: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抗蟲棉,轉基因熱帶斑馬魚,轉基因Eustoma (Lisianthus) 花,轉基因大腸桿菌等。這樣的奇思妙想,在以前就是天方夜譚式的神話,而如今因為基因工程得以實現了。那么,什么是基因工程呢?(指導閱讀課本P1最后一段)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們的愿望,進行嚴格的設計,并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等技術,賦予生物以新的遺傳特性,從而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組技術。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基因工程要實施需要哪些工具呢?
經過苦苦求索,科學家們終于找到了實施基因工程的三種工具,才使基因工程的設想成為了現實。這三種工具分別為:一是準確切割DNA的工具,“分子手術刀”──限制酶;二是DNA片段的連接工具,“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三是基因轉移工具,“分子運輸車”──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二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
-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子手術刀”
[創設情景]:“限制酶從哪里尋找”?
誘導學生聯想從前學過的內容──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進而認識細菌等單細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那么這類原核生物之所以長期進化而不絕滅,有何保護機制?進而誘導學生產生“可能是有什么酶來切割外源DNA,而使之失效,達到保護自身的目的”。
我們討論至此,同學們是否有了從哪里獲得這種酶的意向?
生:到單細胞的生物中去找。
師:科學家的基本意向也和同學們一樣。單細胞生物比多細胞生物更容易受到外源DNA的侵入。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使其必須有處理外源DNA的酶?茖W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這種酶,叫做限制酶。
(1)限制性內切酶的來源:主要是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來的。
迄今已從近300種微生物中分離出4 000種限制酶。這種酶與我們以前知道的DNA酶的作用是不同的。
(2)限制性內切酶的功能: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將每一條鏈上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切開。
以上這句話,說出了兩層意思。一是識別特定核苷酸序列。請同學們看圖,EcoRI只能識別GAATTC的核苷酸序列,SmaI只識別CCCGGG的核苷酸序列。第二層意思是從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切開。請同學們看圖,EcoRI就從G和A之間切開,SmaI就從C和G之間切開。
剛才我們提到科學家們已經分離出4 000多種限制酶。由于酶的不同,它們識別的特定核苷酸序列也不同,這樣就為我們切割DNA提供了多種特定的“手術刀”。但它們切割DNA后形成的末端有兩種可能:
(3)限制性內切酶的切割方式:
①在中心軸線兩側將DNA切開,切口是黏性末端。
②沿著中心軸線切開DNA,切口是平末端。
單純的DNA片段是很難導入受體細胞的,所以我們將切割下來的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就需要有一個“分子運輸車”幫助。
2.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分子運輸車”
不是任何的物質都可以用來作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的。其中的理由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才能清楚。下面老師提出四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①假如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后不能復制將怎樣?
②作為載體沒有切割位點將怎樣?
③目的基因是否進入受體細胞,你如何去察覺?
④如果載體對受體細胞有害將怎樣?
生:①導入受體細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復制,將在細胞增殖中丟失。
②載體沒有切割位點,外源的目的基因不可能插入。
③如果載體上有遺傳標記基因,這樣,在載體進入受體細胞后,就可通過標記基因的表達來檢測。
④載體對受體有害,將影響受體細胞新陳代謝,進而使轉入的目的基因也無立足之地。
(1)作為運載體必須具備的條件:
②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
③具有標記基因,便于篩選。
④對受體細胞無害
目前通常利用的載體是“質粒”。質粒是能“友好”寄宿在細菌細胞內的小型的環狀DNA。下面讓我們通過插圖一起來認識質粒,尤其要在質粒載體結構模式圖上找出剛才歸納幾個條件的具體體現。
找到“復制原點”──說明質粒能復制并能帶著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復制。
找到“目的基因的插入位點”──說明質粒有切割位點。
找到“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說明有標記基因的存在,將來可用含青霉素的培養基鑒別。
找到此質粒來自大腸桿菌──說明沒有危害,大腸桿菌是非致病菌,大腸桿菌分裂快,也便于從大量復制個體中分離出來。
在進行基因工程操作中,真正被用作載體的質粒,都是在天然質粒的基礎上進行過人工改造的。
⑵分子運載車的分類:
①質粒:常存在于原核細胞和酵母菌中,是一種分子質量較小的環狀的裸露的DNA分子,獨立于擬核之外。
②病毒:常用的病毒有噬菌體、動植物病毒等。
⑶運載體使用的目的:
①是用它做運載工具,將目的基因轉運到宿主細胞中去。
②是利用它在受體細胞內對目的基因進行大量復制。
切斷的DNA片段要與受體細胞的DNA連接,這就要用到“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
3.DNA連接酶——“分子縫合針”
(1)DNA連接酶的分類:E.coliDNA連接酶和T
4DNA連接酶。
(2)作用及作用部位:E.coliDNA連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被切開的磷酸二酯鍵,T
4DNA連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被切開的磷酸二酯鍵。
[學生活動]: 模擬制作:重組DNA分子的模擬操作
(具體操作見P6-7)
[操作要求]:
1、從藍、黃紙板每條鏈上找出GAATTC序列, 并在G和A之間切開,所有切割位點全部切開。
2、將藍色紙板上的DNA片段,重組到黃色紙板的切口處。
3、用透明膠(代表DNA連接酶)將切口黏結起來。
[模擬制作討論題]
1. 你模擬插入的DNA片段能稱得上一個基因嗎?
回答:不能。因為一般基因有上千個堿基對。
2. 如果你操作失誤,堿基不能配對?赡苁鞘裁丛蛟斐傻?
回答:可能是剪切位點或連接位點選得不對(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現場把學生錯誤的操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與學生一起討論錯誤所在)
九、課堂練習:
1.一種限制酶能識別DNA分子中的GAATTC順序,切點 在G和A之間,這是應用了酶的( )
A.高效性 B.專一性 C.多樣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條件影響
2、不屬于質粒被選為基因運載體的理由是 ( )
A.能復制 B.有多個限制酶切點 C.具有標記基因 D.它是環狀DNA
3、下列四條DNA分子,彼此間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人們常選用的細菌質粒分子往往帶有一個抗菌素抗性基因,該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受體細胞在自然環境中的耐藥性
B.有利于對目的基因是否導入進行檢測
C.增加質粒分子的分子量
D.便于與外源基因連接
5.研究人員想將胰島素基因通過質粒導入大腸桿菌細胞內,以表達產生胰島素。已知質粒中存在兩個抗性基因:A是抗鏈霉素基因,B是抗氨芐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而大腸桿菌不帶任何抗性基因,則篩選獲得“工程菌”的培養基中的抗生素首先應該( )
A、僅有鏈霉素
B、僅有氨芐青霉素
C、同時有鏈霉素和氨芐青霉素
D、無鏈霉素和氨芐青霉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DNA重組技術,基本工具”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所屬分類為“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