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海南省國興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海南省國興中學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1 知識目標 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及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 1. 2 能力目標 以孟德爾的遺傳實驗為素材,深入理解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通過動手操作模擬實驗,體驗 F 1 形成配子的種類及比例為 1∶ 1∶ 1∶ 1 的合理性。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領悟并認同孟德爾敢于質疑、大膽創新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 2教學過程
2.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課件展示兩種羊的圖片,簡單介紹其中一種羊產奶量很多但生長速度慢,而另外一種產奶量少但生長速度很快,問1:如果你是農場主,你想得到什么樣的奶牛?問2:如何得到?由此引入新課。
2. 2 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觀察實驗,發現問題 課件分步展示豌豆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過程問1:孟德爾研究的是哪幾對相對性狀?問2:親本是什么樣的個體?問3:F1是什么性狀?說明了什么?問4:F2出現了哪幾種性狀表現?與親本有何不同?問5:F2中兩種性狀組合類型與親本性狀有什么關系?問6:孟德爾不只限于對性狀的觀察和描述,他還做了什么工作呢?運用什么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問7:在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中,每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什么規律?引導學生對兩對性狀單獨觀察發現分離比都符合3:1,而兩種性狀一起出現時,F2出現的分離比是9:3:3:1,為什么會出現9:3:3:1,以問題驅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有意學習,并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并能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2.3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分析問題,提出假說
引導學生思考9:3:3:1與3:1的關系即(3:1)X(3:1)=9:3:3:1,讓學生明白所謂新類型不外乎是親本性狀的重新組合,同時分離比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引導學生對此做出假設(閱讀教材)。引導學生根據假設寫出親本的遺傳因子的組成及產生的配子和F1的遺傳因子的組成,F1(YyRr)形成配子時,能形成幾種配子?接下來通過一個模擬實驗,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中思考并找到這一問題的答案。為了能有效、順利地完成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產生雄配子為例,講解 F 1 形成配子種類及其比例的模擬實驗的過程及要求。每一學習小組(2 ~ 4 人)的學具為五角硬幣(正反面各代表R、r)和一元硬幣(正反面各代表Y、y)各一枚,首先向空中同時拋兩枚硬幣,硬幣落在桌子上后,記錄這兩枚硬幣的字母組成方式,得到F1產生四種配子,這樣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直觀的理解F1產生了四種配子,在引導學生從理論上理解這四種配子的比例為1:1:1:1,接下來,由學生嘗試構建 F 1 雌雄配子結合產生 F 2 的棋盤圖,并思考回答問題:配子結合方式有多少種類型? 性狀表現有多少種類型? 遺傳因子組成有多少種類型? 教師適時傳授用棋盤圖解答遺傳問題的學習方法。在統計性狀分離比(9∶ 3∶ 3∶ 1)與孟德爾實驗結果一致的基礎上,師生達成共識:“F 1產生 4 種配子,比例為 1∶ 1∶ 1∶ 1”的假設是合理的,并進一步體會孟德爾假說的創新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