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時間關系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一2.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浙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一2.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浙江省優課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
【課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2節
【課標要求分析】
1.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
2.理解v—t圖象的物理意義,并計算物體的加速度。
3.能根據加速度的定義,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義。 4.能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解決簡單問題。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采取的是由生活到物理的編寫思路。通過本節教學,不但要使學生認識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而且要通過對這問題的研究,使學生了解和體會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個方法,圖像、公式、以及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等。這一點可能對學生更為重要,要通過學習過程使學生有所體會。本節在內容的安排順序上,既注意了科學系統,又注意學生的認識規律。講解問題從實際出發,盡量用上一節的實驗測量數據。運用圖像這種數學工具,相對強調了圖像的作用和要求。這是與以前教材不同的。在現代生產、生活中,圖像的運用隨處可見,無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工作,掌握最基本的應用圖像的知識,都是必須的。學生在初學時往往將數學和物理分割開來,不習慣或不會將已學過的數學工具用于物理當中。在教學中應多在這方面引導學生。本節就是一個較好的機會,將圖像及其物理意義聯系起來。
在本節教材最后,通過圖像提出了一般變速運動(非勻變速運動)的問題,這是對問題自然的擴展和引申,目的是開闊學生思路,并不是要深入講解非勻變速運動。教學中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掌握,以利因材施教,使學生各得其所。
【學生分析】
對比于初中學生,高中學生在感知覺方面更有目標性、系統性,他們比較自覺系統的配合教學的進行,思維上開始從形象向抽象思維過度,但在記憶上抽象記憶不如形象記憶好。高一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對于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很弱。
因此我通過知識的歸納,問題的實驗探究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并加以培養和教育。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運動規律及特點。
2.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atvvt0,并會應用它進行計算。 3.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t圖像,概念和特點。 4.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 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展現t圖像,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初步了解探究學習的方法。 2. 通過對t圖像的分析,感悟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
1.體驗同一物理規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形成科學價值觀。 3.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加學習的動力和欲望。 【教學重點】
1. 理解t 圖像的物理意義。
2. 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
1.學會用t 圖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2.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atvvt0的理解及應用。
【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啟發是比較重要的,教師清晰的思路能正確的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并學習到新的方法,因此教學過程中以講授法為主。
【學習方法】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物理情景,引入新課
展示道路上大卡車緊急剎車避免撞上小汽車的視頻。
觀察大卡車的運動情況,思考大卡車的運動規律。
讓學生直觀了解變速直線運動,并引發學生興趣。
二、進行新課
1.問題探究
引出:上一節課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的實驗中,我們得出了怎樣的v-t圖像?這樣一條傾斜的直線表示物體的運動有什么規律呢?
引導:
思考此結論能否推廣到一般情景
中? 引導學生進行推廣
由此,你得出的結論是: 探究:某物體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
分組進行如下探究: 1.取兩段相同的時間間
隔:0-1s和2-3s,分別計算這兩段時間對應的
△v和 的數值。
2.取兩段不同的時間間隔:0-1s和2-4s,分別
計算這兩段時間對應的
△v和 的數值。
用具體
圖像入手,
探究v-t圖像
為一條直線
的物體的運
動規律。 tv
tv
3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通過以上分析,投影出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沿著一條直線運動 ,且加速度保持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直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物體的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反之為勻減速直線運動。
與教師一起總結
邊看圖像邊理解加速度
思考并總結
明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明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知道勻加速與勻減速
3.加深對t圖像的理解
某校科技興趣小組觀察“天舟一號”的發射過程后,用實驗來模擬衛星的發射。實驗中測得火箭豎直方向的v-t圖象如圖所示。
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
1.試著分階段描述火箭的運動情況。 2.判斷:0-t2,火箭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3. 哪一時刻,火箭離發射點的距離最遠?
思考問題
交流討論
回答問題 糾正一部分學生錯誤的猜想,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提出問題,除了圖像外,我們還可不可以用公式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得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atvvt0
學生思考,個別回答
與教師一起探究
通過數學方法和物理方法推出本節第二個重點,鍛煉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及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
三、鞏固練習
講解例題
【例一】汽車以40km/h的速度勻速
行駛,現以0.6m/s2
的加速度加速運動,問10s
后汽車的速度能達到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已知量、待求量,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
解:初速度vo=40km/h=11m/s,
加速度a=0.6m/s2
,時間t=10s,10s后的速度為 v=v0+at
=11m/s+0.6m/s2
×10s =17m/s =61km/h
【例二】汽車以36km/h的速度勻速
行駛,若汽車以0.6m/s2
的加速度剎車,則10s和20s后的速度減為多少?
解:設初速度v0=36km/h=10m/s,加速度a=﹣
0.6m/s2
,時間t=10s,由速度公式
v=vo+at, 可知剎車至停止所需時間t=v﹣v0/a=0﹣10/﹣0.6=16.7s。
故剎車10s后的速度v10=v0+at=10m/s﹣0.6×10m/s=4m/s
剎車20s時汽車早已停止運動,故v20=0
通過這道題,我們大家知道了汽車遇到緊急情況時,雖然踩了剎車,但汽車不會馬上停下來,還會向前滑行一段距離。因此,汽車在運行時,要被限定最大速度,超過這一速度,就可能發生交通事故。請同學們結合實際想一想:當發生交通事故時,交警是如何判斷司機是否超速行駛的?
汽車剎車時會留下痕跡,交警可以通過測量痕跡的長度,計算出司機剎車時的速度。以此來判斷司機是否超速行駛。
學生自主解題 思考
學生自主解題
學生思考
通過習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6
四、知識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知道了什
么?
小結所學知識
與教師一起總結:本節重點從圖像和公式兩個方面研究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理解時注意以下幾點:
1.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質點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變,但不能說a與△v成正比、與△t成反比,決定于△v和△t的比值。 2.公式中v、v0、a都是矢量,必須注意其方向。
讓學生整理、回憶本節課的收獲,構建整體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
布置作業:教材中的“問題與練習”
認真思考,獨立完成作業
讓學生鞏固了上課所學知識,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不足,及時補救。
【板書設計】
2.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1. 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速度隨時間均勻地改變,即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2. 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及特點:傾斜的直線,斜率表示加速度。
3.速度與時間關系:速度與時間關系式at0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