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山流水志家國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24節《高山流水志家國》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24節 《高山流水志家國》河北省優課
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國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古琴曲《流水》《廣陵散》,感受古琴的音色、古琴的文雅深邃等風格特征。(二)通過自學探究,使學生了解古琴的歷史、有關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識,拓展學生對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知識的了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通過《流水》的欣賞,通過伯牙、鐘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學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時激發學生對中華瑰寶——古琴的熱愛。 (二)古琴深邃的歷史文化。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古琴曲《滄海一聲笑》,學生判斷樂曲由哪種樂器演奏? 學生通過對樂器特點(音色、彈撥)的判斷,大都認為是古箏。 2.欣賞古箏版《滄海一聲笑》,學生自己總結古箏和古琴的區別:長短、琴弦數量、音色等。
今天讓我們走進中國古代音樂、走近古琴,來感受中華文人情致、感受高山流水志家國。 (二)正課
通過古琴和古箏的對比,先從古琴的形狀介紹古琴。
1、琴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上有七根琴弦,最早的古琴是五根琴弦,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中國五聲:宮商角徵羽,周代文王和武王各加了一個弦,所以稱之為文武七弦琴。琴上還鑲嵌了十三個白點,是十三個徽位,就是十三個音高位置,代表農歷十三個月(十二個月加一個閏月);琴的上面呈弧形,下面平整,象征天圓地方。琴的形制唐代固定下來,名琴代表:九霄環佩琴。(圖片)
2、介紹古琴和貴族、文人、詩人關系密切。具有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特點,古代文人以不知樂為恥,那么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樂器。四藝中琴棋書畫,琴放在首位,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也流傳了很多的名曲,《流水》就在其中。 3、欣賞視頻《流水》全曲。學生在這種氣氛中直接進入音樂。這一時刻從意境中過渡到直觀的觀看演奏古琴,從而從故事中過渡到現實的古琴上來。
講述俞伯牙與種子期的故事:這個典故最早是出自于《列子訪問》,俞伯牙是戰國時期很有名的琴家,伯牙善古琴,琴藝高超,那么鐘子期善聽,志在登高山是指音樂的精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哦哦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老師設置問題:音樂中表現流水的哪幾種形態? 學生討論回答:山泉、小溪、江河、大海。 注:《高山流水》自唐代分為《高山》和《流水》
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和口述文化遺產名錄。而《流水》是我國最古老的琴曲之一,1977年8月20日,美國發射了兩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學家們希望它有一天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類”。太空船上帶有一張噴金的銅唱片,它即便過十億年也仍锃亮如新。唱片上錄有27段世界名著的音樂作品,其中就有中國的琴曲《流水》。
4、《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大型敘事性古琴曲,全曲共45段,講述了歷史上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今存的《廣陵散》曲譜,最早見于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1425年,我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并慨然長嘆:“《廣陵散》于今絕矣!”
播放古琴演奏家的視頻《廣陵散》,這首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旋律激昂、慷慨,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 (三)拓展與探究
1、中國十大古曲,7首古琴曲
《高山流水》(古琴) 《廣陵散》(古琴) 《梅花三弄》(古琴) 《平沙落雁》(古琴) 《漁樵問答》(古琴) 《胡笳十八拍》(古琴) 《陽春白雪》(古琴,現為《陽春》和《白雪》)
《十面埋伏》(琵琶) 《漢宮秋月》(琵琶、箏) 《夕陽簫鼓》(后改為《春江花月夜》琵琶)
2、八音分類法
我國根據樂器的不同制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金類:鐘,鑼等 石類:磬,編磬
絲類:各種弦樂器, 琴(八音之首)、瑟、琵琶等。 竹類:笛、簫、排簫等。
匏類:匏[páo]是葫蘆樣的,主要是笙、竽。 土類:就是陶制樂器,塤、缶等。 革類:主要是各種鼓。
木類:已經很少見了,柷[zhù]。柷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起始。用于歷代宮廷雅樂。
注:這一環節其實就是讓學生拓展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傳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四)歸納總結:
古琴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華傳統人文精神的化身,是中國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千百年來,琴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邃的哲學意境和豐富厚重的文史底蘊,詮釋著中華民族
文化的精髓,成為中國古典音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曲《流水》讓我們結識了俞伯牙和鐘子期、一曲《廣陵散》讓我們了解到了中華古琴的淵源文化。中華音樂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學們能夠更多的去了解,去傳揚,把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的音樂文化發揚光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