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山流水,志家國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四節《高山流水志家國》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四節《高山流水志家國》
安徽省高中音樂學科
現場課評比
第十四單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節《高山流水志家國》
【教學內容】
音色 技法 《流水》 琴文化 【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
1.初步了解古琴的基本音色和技法。
2.賞析《流水》,感受、體驗樂曲的意境以及古琴的文化內涵。 藝術表現:
學生通過彈奏、模唱、對比、討論等多種參與形式總結古琴基本音色和技法等特點,在此基礎之上更好的感受琴曲帶給我們的美好意境和古琴獨特的藝術魅力。 文化理解:
充分發揮音樂“以德樹人”的教化功能,通過唱奏和賞析,使學生將愛國情感、道德情感、勵志情感、友善情感融入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
琴曲《流水》的賞析 【教學難點】
古琴的基本音色和技法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它們和音樂意境表現的關系。 【教學設計思路】
由于中學生對于古琴的認知甚少,有陌生感和神秘感,這樣的課堂氣氛往往會很冷、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課堂需要適度的“動”。因此課前我選擇用學生熟悉的樂器(古箏)、熟悉的樂曲《高
山流水》導入,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欣賞之前先讓學生感知、試奏古琴,了解古琴的音色、技法,為后面的欣賞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探究,整個課堂氣氛從“鬧”到“靜”,最后升華至古琴的文化內涵,這樣的設計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收獲快樂。 【教學策略】
體現以審美(聆聽)為核心,注重藝術實踐,通過聆聽、討論,比較,參與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
本節課我將以“琴”為主線,根據識琴—奏琴—聽琴—弦外之音四個環節,從培養興趣入手,進而充分調動學習熱情、最終收獲快樂,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感受古風雅韻,加深學生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方法】
聆聽與感受,模仿與體驗,比較與鑒別 拓展與合作,分析與實踐。 【教學準備】
古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古箏彈奏《高山流水》的片段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伯牙演奏的樂器——古琴 揭示課題——走近古琴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熟悉的樂器(古箏)以及教師彈奏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感受體驗 識琴:
簡單介紹古琴的樣式及象征意義。 【設計意圖】
古琴的形制表現了古人的睿智,令人稱奇的形制文化會更加激發學生對古琴深入探知的欲望。
奏琴:
1.簡單介紹古琴的基本技法。
右手八法:劈、托、抹、挑、勾、剔、摘、打 左手四法:吟、揉、綽、注 2.在琴上感受體驗古琴的基本技法。
3.通過教師的簡單講解和示范,讓學生在古琴上自主探究古琴的聲音,由此導出古琴的音色:散、按、泛。
【設計意圖】
音樂是體驗的藝術,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感知,以自制的古琴模型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通過感受、體驗、聆聽、模唱、設問,讓學生自然生成對古琴音色的認識。 聽琴:
琴曲《流水》的分段欣賞 一.教師彈奏《流水》的第一主題
1.主要運用了哪種音色描繪了怎樣的流水?
2.帶給你怎樣的內心感受?
3.用歌唱的形式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教唱這一音樂主題) 二.華彩樂段 設問:
1.表現滔滔江水、驚濤駭浪用哪種音色? 2.你們如何在琴上演繹滔滔江水、驚濤駭浪? 滾、拂技法的介紹
欣賞這一樂段(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三.樂曲的后一段落 欣賞這一樂段
設問:
1.這一段中你聽到了古琴的哪些音色和技法? 2.帶給你怎樣的意境? 四.整體欣賞全曲 設問:
1.全曲是如何運用古琴的銀色和技法來描寫流水形態的發展變化的?
2.這首樂曲是寫景、寫情?
【設計意圖】分段欣賞,讓學生再次體會古琴的音色和技法,以及它們和音樂表現之間的關系,為《流水》的整體賞析打下堅實的基礎,
拓展探究:(弦外之音)
1.古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四藝之首 上善若水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
2.減字譜--中國古代音樂史進入了有音響可循的時期。 3.08奧運會、G20峰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古琴的價值和魅力,激發學生對古 琴深入探知的興趣,從而熱愛我國的統音樂文化, 總結:
古琴從來都是寂寞的存在,卻從未失傳,而今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古琴、彈奏古琴。古琴以它中正、和平、善良、敦厚的精神使我們的心境從浮躁走向雅致;使我們的社會從喧囂走向寧靜。古琴用它獨特
的魅力詮釋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古典音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認知、了解古琴,并從此更加熱愛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今天我們走近古琴,來日我們走進古琴!
【板書設計】 文人情致
走近古琴 散 按 泛
《流水》 滾 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