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山流水志家國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四節《高山流水志家國》寧夏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四節《高山流水志家國》寧夏省優課
人民音樂出版社 音樂鑒賞
第十四單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節《高山流水志家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在本單元的地位。教材第十四單元中有兩節課來介紹中國民族音樂。《高山流水志家國》是第一節。讓學生從古琴了解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我國從古至今的音樂發展簡史,激發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產生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思想感情。反映我國古代音樂中的一種品質——曲風文雅,意境高遠。本課主要通過欣賞古琴曲《流水》,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古琴曲的風格特征,初步了解我國古代音樂概況和古琴的知識。通過學生親身經歷的過程,使其主動地感受古代音樂,挖掘其特點和身后的歷史底蘊,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和進步。
作品分析:古琴曲《流水》是我國十大古樂器曲之一。作品通過對涓涓山泉的描繪和對奔騰江河的刻畫,表達了人們對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熱愛,同時寄寓了人類一種百折不回、開拓進取的精神。 《流水》這部作品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子,段落節拍較為自由,旋律不甚明顯。幾個八度大跳,隱約奏出樂曲的主題,這部分展示了水的整體圖像。第二部分運用語音和同音裝飾的手法,讓音樂跳躍的個性創作出流水自由流轉的場面。第三部分則是全曲高潮,演奏者精湛的演技可讓聽眾明顯感受到切分節奏和模進帶來的水的生氣,滾拂疏落有序,使音色華麗而層次清晰,出色描繪了水石相撞、
漩渦急轉的景象。不協和音響更是增添了水的沖擊力,而短小的泛音則讓人聯想到流水一路碰撞,繼而匯流成河,最終自由流淌的那份不同尋常的歡躍和釋然。本部分與第一節形成呼應,音調沉著自信,加深了歌唱旋律,滾拂的再度使用,強調了流水的特征。收尾處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生動描繪了流水由動轉靜,從穿越急流險灘到自由流淌,氣氛由緊張過渡到安穩,人的神情也隨之放松下來,油然生出春光明媚、風和日麗、山清水秀的愜意。 學情分析:
這些孩子是文科班的學生,有一定的文學基礎,但要把自身的文學修養和音樂知識結合起來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去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逐漸形成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很重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引導學生主要通過“聽”、“看”、“感受”“體驗”等并用語言、肢體語言對音樂作品進行情感表達。教師帶領學生對我國古琴的相關知識梳理,使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到欣賞分析樂曲中,進一步提高鑒賞能力。總之,在高中音樂教學當中,就需要緊緊把握一個“情”字,調動一切手段去激發學生的感情,真正讓音樂感化孩子。 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學習和探究古琴曲《流水》,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思
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聆聽古琴曲《流水》,以“聽”、“看”、“感受”“體驗”等并用語言、肢體語言對音樂作品進行情感表達。 【知識與技能】:了解古琴構造,以及古琴譜、古琴的傳說故事。分辨古琴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
重點:培養良好的聽覺習慣,提高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聆聽古琴曲《流水》感受古琴曲的風格特征,加強對樂曲泛音部分主旋律的感受。
難點:學生欣賞古琴曲,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聽”、“看”、“感受”“體驗”等并用語言、肢體語言對民族傳統的曲式結構“起、承、轉、合”進行情感表達。更進一步的了解古琴弦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媒體資源運用說明
1、用希沃5制作課件,添加有關樂曲的視頻和音樂。在減字譜教學中讓學生在希沃白板中使用畫圖工具勾畫出符號。讓學生運用希沃5的教學軟件,(希沃教學助手)利用同屏技術實現學生的演示彈奏方法。
2、希沃授課助手 (用手機連接白板利用同屏技術讓后排學生也能清楚古琴的構造)
3、給同學們提供有關古琴減字譜以及古琴曲《廣陵散》、《梅花三弄》的網址鏈接。
5、多媒體素材包括文字、圖片、音頻(將音樂截取為四大部分),視頻(對視頻進行制作插入文字和圖片。) 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方法
本課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拓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采用希沃白板軟件和希沃授課助手軟件,極大的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本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以情景教學法貫穿于全課,以古琴曲《流水》為主線的形式及運用多媒體為輔助手段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一個和諧、快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與熱情,在活動中融入到音樂的世界中。課堂上真正地去關注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聆聽—體驗—演唱—實踐”等一系列活動中,加深了學生對古琴曲的感
受,了解到古琴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達到對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教學用具: 古琴、多媒體、手機,舞蹈服水袖 學生學具(用橡皮筋和書制作的古琴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教師用古琴彈奏樂曲。
思考:(1)樂曲是由什么樂器彈奏?
(2)音色特點是怎么樣的?(古琴,它的音色深遠,悠長)
2、教師課件講解樂是琴的象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設計讓學生在聽老師彈奏的古琴曲中以觀察、欣賞、感受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開始教學,使學生在音樂審美中獲得喜悅,在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為后面的欣賞做鋪墊。 二、感受古琴的魅力 1、琴之形制
師:古琴渾身上下都蘊涵著中國文化的內涵。琴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征天地。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制成,(也可說與人身相應),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后來文王思念其子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資源說明】: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基本理念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用手機連接希沃授課助手用大屏幕來解決部分學生看不清古琴構造的問題。
2、初次聆聽,感受《流水》作品
師:天地之道,萬物之和便是古琴的化身,讓我們一同去感受古琴曲的,聆聽古琴曲《流水》。
(1)介紹《流水》(播放《流水》主旋律音樂,為后邊演唱主旋律做好鋪墊)
(2)請學生講述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3)思考:分析聽到幾種流水形象,并用詩或詞描述。(小組討論并分享小組成果)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學生用手機和希沃白板同步視頻清晰地觀察了古琴的構造。并引入高山流水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更好的欣賞作品打下基礎。通過小組討論,加強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 三、分段聆聽
1、聆聽《流水》第一部分 起 (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
思考:聆聽第一部分根據音樂要素(速度、力度、節奏、音區)分析 流水形象,用詞語描述流水形象。(學生認真聆聽,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總結:這段音樂歌唱性較強,富于歡快,跳躍的音樂個性 有一種滾珠玉般的效果,創造了流水在高山峽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 境。
2、認識減字譜,試唱樂譜,感受旋律。
師: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主旋律樂譜,引導學生積極找出減字譜。 (1)老師講有關古琴減字譜故事。(紅樓夢中,賈寶玉說林黛玉看
的古琴樂譜是天書)
(2)老師運用多媒體介紹古琴減字譜和演奏方式。
(3)學生運用多媒體希沃白板中畫圖工具勾畫減字譜進行講解。
(4)學生在古琴上示范。
(5)教師運用多媒體希沃白板畫圖工具勾畫泛音的符號標記,
分析曲式結構。
(6)師:彈奏古琴泛音主旋律 (學生聆聽)
思考:聽一聽音色特征是怎樣的?
(7)跟隨老師彈奏的泛音旋律清唱樂譜。感受泛音音色。
教師歸納總結:這部分是五聲宮調式的結構,旋律古樸含蓄。泛音音 色的旋律讓這段樂曲更加清脆、明朗。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聆聽、感受第一部分,老師講述古琴減字譜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運用希沃5中畫圖功能勾畫出減字譜,講述減字譜的有關知識。并讓學生也在希沃5白板中勾畫減字譜,在古琴上講解示范。教師彈奏古琴泛音和學生一同聆聽、感受、演唱泛音主旋律,以上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性與集體參與意愿,又是學生整堂課的整體表現的體現,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3、聆聽《流水》第二部分 承 (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
思考:將第一部分起和第二部分承進行對比,根據音樂要素(速度、力度、節奏、音區)分析流水形象,用詞語描述流水形象。(學生認真聆聽,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總結:
同學們描述的很形象,這段樂曲是用按音演奏的曲式。是樂器的展開部分,情緒更加歡快,跳躍。猶如一股股山泉小溪已出山匯流,漸有風發水涌之勢。
【設計意圖】:本環節老師運用多媒體,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音樂對比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聆聽、感受第二部分。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發表獨特見解。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能力。 4、聆聽《流水》第三部分 轉(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
思考:(1)將第二部分承和第三部分轉進行對比請同學們聆聽第一部分根據音樂要素(速度、力度、節奏、音區)分析流水形象,并用詞語描述。(學生認真聆聽感受后描述)。
(2)出現了怎么樣的演奏技巧,用肢體動作感受。(學生用自制的古琴模仿滾拂的演奏手法)
教師歸納總結:
這是《流水》作品中著名的滾拂樂段。第六段描繪了水石相撞、漩渦在急劇轉動等景象。有力的刻畫了江水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特征。
第七段是精彩的泛音滾拂,描述流水在陽光下充滿了歡樂和自信。 師:同學用自制的古琴再次感受、聆聽第三部分滾拂滾拂樂段。
(用截取的滾沸視屏片段讓學生邊聽邊用自制的小古琴體驗滾沸的片段)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老師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聆聽、感受樂曲第三部分。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音樂對比充分展開想象,運用對比欣賞、討論、點評等形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辨別力和正確的審美觀。運用學生自制古琴的目的,讓學生了解滾拂的演奏技巧的同時感受這部分江河波濤洶涌的氣勢。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上享受體驗的樂趣。
5、聆聽《流水》第四部分 合(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 (1)師:請同學一邊聆聽樂曲一邊看老師的舞蹈。
(2)思考:將第三部分轉和第四部分合進行對比請同學們聆聽第四部分根據音樂要素(速度、力度、節奏、音區)分析流水形象,并用詞語描述。(學生認真聆聽感受后描述)。
教師歸納總結:這段是樂曲的在現部分,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形象的表現了流水已經穿越急流險灘,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向前奔流,浩浩蕩蕩的融入大海。
【設計意圖】;本環節老師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并用舞蹈來讓學生感受、聆聽樂曲的第四部分。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音樂對比充分展開想象,讓學生感受,聆聽第四部分。運用對比欣賞、討論、點評
等形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覺習慣,提高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三、拓展與探究
思考:1、音樂能不能夠表達具體的事物?
2、樂曲的真正寓意著什么?(學生小組討論)
3、古琴曲《流水》,被錄入美國“航天號”太空飛船攜帶的一張鍍金唱片上。意味著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4、你們想對古琴說些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總結:古琴藝術的內涵和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音樂的范疇。 外國友人稱古琴藝術是“生命文化”。 作為中國人我深感自豪。 【設計意圖】: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以音樂為本,以音響出發。學生對古琴曲《流水》的聆聽、感受后,熟悉并熱愛祖國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四、總結
古琴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于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政治、文化生活、哲學美學、文學藝術等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讓我們再一次再《流水》的樂曲中,感受中華傳統音樂的精髓,成為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人。在流水的感悟中成為會鑒賞中國國樂的知音。
(再次播放古琴曲《流水》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在總分總的基礎上,再次聆聽感受《流水》作品,讓學生在老師生動的朗誦中,激發學生對中華瑰寶——古琴的熱愛,體驗“志家國”這三個字的深沉含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