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華文化精神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4《中華文化精神》內蒙古 - 呼和浩特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4《中華文化精神》內蒙古 - 呼和浩特
《中華文化精神》教學設計
袁行霈
【學習目標】
1、 了解文化的涵義,理解中華文化精神的特點。 2、 建立文化自信的觀念,正確看待中華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
1、了解文化的涵義,理解中華文化精神的特點。 2、建立文化自信的觀念,正確看待中華民族文化。
【教學難點】
了解文化的涵義,理解中華文化精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苔》,激趣進入情境。
這是今年我們特別熟悉且深入人心的一首詩,梁俊老師用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對留守兒童的摯愛,將這首塵封于歷史中鮮為人知的小詩,帶入大家視野。讓我們一起帶著崇敬之情,高聲朗讀一遍清代詩人袁枚的《苔》。 學生朗讀
我們應該感謝梁俊老師,是他喚起了人們對古典詩詞的不朽記憶,讓我們不由地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喝彩。
那什么是文化?中華文化有著怎樣的特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古典文學專家袁行霈先生的《中華文化精神》,看看他如何解答我們的疑問。 二、整體感知
1.師: 同學們默讀瀏覽文章,找出什么是文化?
明確:文化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教師列舉詩歌、繪畫、書法、京劇、刺繡等,明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的精神命脈。
2.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那么,整體上又呈現什么特點呢? 明確:PPT展示 1、強烈的人文精神 2、尚群的文化 3、尚和的文化 4、注重整體思維 5、自強不息而又開放兼容 三、重點突破
1.教師重點講解強烈的人文精神這個特點。
結合古今的實例,如《三字經》,小說《三國演義》中“禰衡擊鼓罵曹”,崔永元揭露陰陽合同等等,講中華文化精神的特點重人格。
2.小組合作探究
同學們,就袁先生談到的中華文化精神的某一特點,能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活動后小組代表展示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結合上合峰會說明中華文化精神特點相互滲透,如尚群,群就是公,人人為公,就達到了一種和諧,天人合一就是和,天地在某種意義上就可以看做公,個人就是私,天人合一就形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成為一個整體,就有了凝聚力,有了凝聚力,我們再發揮我們自強不息的精神,秉著開放兼容的態度,我們就有了生生不息的創造力,有了創造力,我們就能創造更先進的文化。我們足可以為我們有這樣的民族文化而感到驕傲自豪!
板書:文化 凝聚力 創造力
(與時俱進 ) 先進文化
3.當我們為自己的文化驕傲時,想想我們的文化,真的是美玉無瑕嗎?請閱讀文章最后一部分,看看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文化?
設置情景:如果你去面試,面試考題為“請你談談,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本民族的文化?”你如何回答?
明確:尊敬的考官您好!我的看法是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優秀的文化應該吸取,文化中的糟粕應該去除,讓文化與時俱進,再現輝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著名古典文學專家袁行霈先生的《中華文化精神》,了解了什么是文化,以及中華文化精神的特點,使我們更加熱愛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對我們的文化也更加自信。但也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不能把美玉當成垃圾,也不能把垃圾當成美玉。最后送同學們一副對聯來共勉。
• 上聯:中華精神,重人尚群尙和,自強不息,海納百川 • 下聯:莘莘學子,學文除糟除粕,與時俱進,再創輝煌
《中華文化精神》學案
袁行霈
【解讀主題詞】
據專家考證,“文化”是中國語言系統中古已有之的詞匯。“文”的本義,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易· 系辭下》載:“物相雜,故曰文。” “化”,本義為改易、生成、造化,“化”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改變,同時“化”又引申為教行遷善之義。
“文”與“化”并聯使用,較早見之于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周易》:“觀乎天文,以
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過觀察天象,來了解時序的變化;通過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來治理天下。
西漢劉向將“文”與“化”二字聯為一詞,在《說苑·指武》中寫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隨著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差異,“文化”逐漸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成為眾多學科探究、闡發、爭鳴的對象。
文化分為兩類:狹義的文化和廣義的文化。狹義指的是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政治、倫理、道德等等。廣義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所創造的一切東西,連汽車、飛機等等當然都包括在內。
【學習目標】
3、 了解文化的涵義,掌握中華文化精神的特點。 4、 建立文化自信的觀念,正確看待中華民族文化。
【學習過程】
一、 什么是文化?你能說說你理解的中國文化是什么嗎?
二、 中華文化精神的特點是什么?就中華文化精神的某一特點能談談你的認識嗎?
三、 如何正確地看待中華文化?
【專項訓練】
1.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生息繁衍,相互團結,相互學習,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括 ( ) ①中國的四大名著
②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③異彩紛呈的外國文學藝術 ④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從孟子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到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從“愚
公移山”精神到“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
(1)列舉一位我國古代或近代史上體現偉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關史實,談談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4分)
(2)民族精神的內容很豐富,就你最有感觸的一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說說你該怎么做?(5分) 3.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海外曾有這樣一段經歷:一位法國老太太熱情地免費教他女兒學法語。原來老太太熱愛自己的祖國,希望更多的人學習她的母語。這位留學生想到自己總是要求女兒學好外語,心里萬分難過。從此他也開始免費教外國入學習漢語,他要讓更多的外國人知道中國語言是多么博大精深。(提示:漢語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 (1)大家就材料中的留學生行為的意義進行了交流.你有何想法。
(2)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為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
(3)通過討論,同學們認為應以實際行動向材料中的留學生學習,你準備采取哪些行動?
4.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們民族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學校特開展紀念屈原的活動,請你為這一活動設計一段開場白,寫在下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