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二課《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天津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與哲學》 第四單元第十二課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天津市優課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人教版教材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十二課第二框。從知識邏輯來看,這一框題在十二課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無論是發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還是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都需要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從生活邏輯來看,現實生活中學生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中存在很多迷茫,學會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學會正確處理價值沖突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辨別三個含義: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含義。 2.明確一個關系: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關系。
3.理解兩個因素:影響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兩個因素。
4.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分析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價值沖突。 能力目標: 1.結合當前共享單車風靡的社會現象,師生共同分析不同時期人們出行觀念和方式的變化,歸納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并初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的看待社會現象。
2.通過對共享單車該不該進入小區、景點的爭論,學生進行價值的比較和體驗,培養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培養在價值沖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2.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從情感上堅定熱愛人民、奉獻社會。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4.通過“我愛我家”的活動,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發展,關注國家建設。 【學情分析】
1.學生通過前面哲學知識的學習,已經具備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2.第十一課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的關系及群眾史觀的學習,為學習本框題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3.我校是市級重點中學,學生的求知欲較強,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4.高一年級的學生在思想上易偏激,加之社會不良現象及外來文化的沖擊,學生在價值觀方面還存在著模糊及迷茫。 【教學策略】 1、設計思路: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出發,根據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整節課以共享單車的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為線索,通過設計一系列的來自生活場景的情境和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放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感動中國人物秦玥飛事跡的引入,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 / 5
2、教學方法:
(1)問題—探索式:創設情境,設計問題,激活思維,激發情感。
(2)直觀演示法:哲學知識比較抽象,空洞的說教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視頻、圖片等手段,輔助情景創設和情感表達,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探究有關知識。
3、學習方法:
(1)情景探究法: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 。 (2)分組合作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教學難點】
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共享單車的圖片,提出問題:這些圖片熟悉嗎?有誰騎過嗎?滿意嗎?為什么?還會繼續使用嗎?
教師總結過渡:生活中我們會經常做出判斷和選擇,剛才同學們的回答就是其中一例。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講授新課】
環節一:兩個含義、一個關系
就導入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事實判斷、價值判斷的含義。
(沒有)騎過 事實判斷 (不)滿意 價值判斷 (不)繼續使用 價值選擇
【提問】那么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關系如何?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體現價值判斷。
環節二:社會歷史性和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過渡】共享單車近幾個月在濱海新區“火”了起來,影響了不少人的出行方式,就這個現象我們一起來探討兩個問題。
【探本溯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自行車的普及到現如今汽車的普及,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變化,但與此同時,我們的城市出現了出行難、停車難、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共享單車以環保、便捷、健康的低碳綠色出行方式,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小組探究:1.為什么不同時期,人們的出行觀念和方式會發生變化? 2.有人認為,人們出行選擇共享單車代替汽車,是歷史的倒退。請談談你的觀點。 學生回答問題1: 【師生歸納】經濟不斷發展以及環境問題要求人們樹立低碳環保的理念,實踐中遇到了新問題、新要求,也要求認識不斷發展。說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作為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實踐 社會存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提問】這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么特征?對我們有何意義?引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及其意義。 【升華】今天,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中,我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凝魂聚氣、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4 / 5
強基固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學生回答問題2:
【師生歸納】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否正確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環節三:主體差異性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元芳”你怎么看?】共享單車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甚至有的景區、高校、小區禁止共享單車入內。共享單車該不該進入小區、景點?學生分組討論,發表不同意見。 【提問】為什么同一問題,大家態度不同?學生歸納出由于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
【過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沒有根本的衡量標準呢?
自主探究:結合同學的發言,思考如果企業、個人只從自身利益出發,能夠解決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嗎?這對我們處理利益沖突有何啟發? 學生回答略。
【師生歸納】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最重要的是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升華】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們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得很小,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秦玥飛就是代表之一。
播放視頻。老師提問,國際著名高校畢業生回國當上了村官,從殿堂到腳穿綠色解放鞋,你覺得畫面搭嗎?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發言 【總結】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每個人都要承擔起一份責任,心系群眾,奉獻祖國。青年人朝氣蓬勃,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要在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夢。 【構建知識體系】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5 / 5
【反思與收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梳理后與大家分享。 學生發言略
【延伸拓展】拓展作業:請描繪出你心中的“美麗濱海”。
1.我為家鄉繪藍圖:每個小組確定一個設計主題,圍繞主題描繪出你們心中的“美麗濱海”。 2.我為家鄉做貢獻:組內成員交流“我能為美麗濱海做些什么”?
3.請部分小組班內交流,共享規劃歷程。課后繼續完善,發到班級公共郵箱。 【板書設計】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教學反思】
本課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切入,拉近了理論與學生的距離,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節二和環節三問題的設計比較成功,學生既有話可說,又能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分組合作探究,探索新知,課堂氣氛活躍,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在注重對學生知識引導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讓學生既領悟了知識,同時又得到能力提升和情感的升華。反思與收獲環節及秦玥飛事跡的引入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尤其是李明達同學的“春滿人間”的發言把課堂帶入了溫暖的情感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