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項目式學習,折線統計圖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京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項目式學習《折線統計圖》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五年級數學項目式學習:
《折線統計圖》
——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
一.項目概述
本項目是基于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抵抗彎曲》及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的的內容整合設計的一個跨學科的項目。學生根據項目要求,運用數學統計的知識,科學知識研究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1. 項目實施對象:五年級學生 2. 項目設計教師:黃穎蓓 3.項目執教者:黃穎蓓 4.項目所用資源與工具 (1)網絡平臺 (2)多媒體 (3)平板 (4)教具
二.《折線統計圖》項目學習目標 1、學科知識與技能
科學: ①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數學:①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征 2、學科素養
科學:識別和控制變量
數學:能經歷數據的整理,分析與表示過程。能對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
分析,能初步進行判斷和預測
3、綜合素養
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合理表達自己,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整理。
三.《折線統計圖》項目作品
研究方案(包含研究表格和折線統計圖) 四. 項目任務與活動
五、評價
本項目采用《測評卷》、《評價量表》這兩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項目階段
問題
任務 學生活動
工具與資源 活動作品 準備階段
提出問題:如何增強橫梁抗彎曲能
力?
建立項目框
架。了解建筑結構,找出共同點
收集各種建筑風格的圖片,發現建筑結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什么。建立項目框架
平板電腦
思維導圖
實施階段
影響橫梁抗彎曲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通過觀察,對比找出影響的因素 通過觀察各種建筑中的橫梁,對比找出影響橫梁抗彎曲能力的主要因素
平板,課件
這些因素與橫梁抗彎曲能力有什么
關系?
研究寬度、厚度、形狀等因素與橫梁的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1、 識別和控制變量,設計實驗活動
2、 開始實驗收集數據 3、 學習折線統計圖,分析數據
4、 得出結論 網絡平臺、多媒體課件、辦公軟件
制作折線統計圖 厚度和寬度誰更有效?
通過復式折線統計圖分析厚度和寬度誰更有效 1、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 2、分析對比得出結論。 3、簡單應用 網絡平臺、多媒體課件、辦公軟件 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成果階段
根據自己的研究數據和分析交流分享
1. 結論
2. 分享交流。
多媒體課件、辦公軟件
研究報告
小組探究匯報評價量表
研究報告評價量表 活動小組 評價內容 優秀 5分
中等 3分
需要努力 1分
自評總分
他評總分 老師評總分
知識原理
能靈活運用統計知識、熟練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解決問題 簡單運用統計知識并合理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解決部分問題
知識運用較少,工具使用不合理練,未能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
準確使用思維導圖分析項目概況,思維導圖制作精美 能使用簡單的思維導圖分析項目概況,思維導圖清晰
沒有使用思維導圖分析項目概況
能制定合理可行的項目計劃書,并按計劃實施項目
有項目計劃書,基本能按計劃實施項目 沒項目計劃書,項目開展不順利
報告合理可行,能有效解決問題 報告完整,部分內容可行性不高,基本能解決
問題
報告不夠完整、合理,未能解決問題
匯報小組 評價內容 優秀 5分 中等 3分 需要努力 1分
自評總分 他評總分 老師評總分
解決問題 完全解決了探究前提出的問題
解決了一部分問題
沒解決問題
團隊合作
全部組員都參與,組內分工明確
只有部分同學參與,分工不明確
(各人單獨行動)單人匯報,其他組員未參與
表達清楚
儀態大方,聲音響亮,內容講解清楚明白、感染力強
表述有點模糊不清,內容講解不充足,語言表達平淡
(完全不知道說什么)語速過快(慢)音量小,講解內容不符合匯報內容
合作完成
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共同承擔任務,小組內溝通和諧、相互幫助
小組有分工,但各人完成任務質量有差別,貢獻度不一致
組長是主要負責人,小組分工不明確,未能在制作項目方案時進行良好的組內溝通和相互幫助
六、項目實施過程;
本項目一共用3個課時完成,分配如下: 一:啟動階段:通過驅動問題引入項目學習。1課時。
二:實施階段:開展項目學習,學習和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實驗。 1課時 三:結束階段:各組的研究報告并進行分享和交流。1課時。
(一)項目啟動階段(1課時):通過驅動問題引入項目學習。 (使用工具:網絡平臺、百度搜索) (學生階段作品:思維導圖)
活動一:問題的導入:
學校進行裝修,課室天花板上有橫梁,能否因為美觀而把它打掉?為什么?建筑中哪些結構是很重要的。帶著任務收集各種建筑,觀察結構中的共同點,找到承重的主要結構。
活動二:討論同一壓力的時候,橫梁和柱子哪個更容易彎曲
提出驅動問題:如果增強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活動三: 確立研究對象,通過思維導圖建立項目框架
(二)項目探究階段(1課時):結合項目任務學習課標知識,小組合作進行實驗研究,獲取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 工具與資源:網絡平臺,辦公軟件)
(學生階段作品:折線統計圖, 數據收集統計表) 活動一: 研究厚度和寬度對橫梁抗彎曲能力的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得出數據,如何分析數據呢,通過折線統計圖能更好直觀地看到
數據的變化進行分析處理】
活動二:在活動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對寬度和厚度進行對比分析,進行簡單的應用
【設計意圖:此環節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綜合運用科學知識和數學統計知識,體驗知識的應用!
(三)成果展示階段:匯報的準備與成果匯報。1課時。
(工具與資源:網絡平臺,PPT) 學生作品:研究報告
活動:分享交流各個報告,探討報告的合理性。
七、《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以下是本節課——實施階段的教學設計 (一) 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影響橫梁抗彎曲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這一些: 長度,寬度,厚度,材料,形狀,跨度……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實驗來研究他們與橫梁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二) 授課
1、 介紹實驗材料,實驗要求
2、 預測寬度與橫梁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1) 用表格收集預測的數據并產生條形統計圖
你能說說用條形圖來呈現數據有什么好處嗎?(更直觀明了) 預測寬度越寬抗彎曲能力就越強。
還有哪種統計圖比條形統計圖更能體現這種變化發展趨勢的呢? (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2) 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
打開Excel ,輸入數據自動產生折線統計圖,觀察折線統計圖的
特點,了解如何通過折線統計圖分析數據 3、 實驗開始
(1) 小組合作完成寬度和厚度的實驗
通過表格收集數據,再通過電腦自動生成折線統計圖,根據折線統計圖分析寬帶和厚度分別與橫梁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2)對比寬度和厚度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對寬度和厚度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厚度對橫梁抗彎曲能力的影響更大。
(3) 知識應用
利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中橫梁哪種擺放抗彎曲效果更好?
4、 拓展作業
利用今天所學到的科學方法和統計學分析法,繼續研究形狀與橫梁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