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學科德育精品課,三年級音樂,乃呦乃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全國中小學“學科德育精品課”展示課三年級音樂《乃呦乃》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全國中小學“學科德育精品課”展示課三年級音樂《乃呦乃》—新疆華山中學
綜合音樂平板《乃喲乃》課例
第二師華山中學 徐芝靜
設計理念:
《乃喲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旋律簡單但不單調,旋律上有兩個特點:(1)只用:do mi sol 三個音構成(2)每個樂句的句尾最后一小節都是sol mi do的順序,音高節奏完全相同。本課時的教學將以唱歌器樂教學為中心,使音樂教學與器樂教學有機的相融合,通過肢體律動快速掌握樂曲節奏和音高,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濃郁,在聽、唱、奏、創的過程中感受學習,在學唱和吹演樂曲《乃喲乃》過程中引領學生了解土家族民族風俗,并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培養學生對多民族的認識,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內容:
演唱《乃喲乃》
吹奏《乃喲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夠用歡快活波的聲音演唱《乃喲乃》,培養學生演唱聆聽多聲部歌曲的意識。
(2) 通過肢體律動讓學生在唱歌過程中,愉快的感受do,mi sol的音程關系,并能聽辨出do,mi sol的音高。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辨、對比觀察、肢體律動手勢、讀拍歌詞、視唱旋律、演唱歌曲等音樂活動,感受、體驗、表現歌曲《乃喲乃》。
(2)能夠主動參與編創活動,在合奏輪唱樂曲活動中拉近與音樂的距離,感受學習音樂的快樂和合作的快樂。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唱和吹演樂曲《乃喲乃》過程中引領學生初步了解土家族民族風俗,并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培養學生對多民族的認識,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能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乃喲乃》,并用歌聲表達出幸?鞓芳皭蹏椤
教學難點:
二聲部輪唱《乃喲乃》
教學方法:
聽辨、對比觀察法、肢體律動手勢法、示范法、自主練習法、小組合作法等。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口風琴 音符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活動一:音樂律動導入,用音樂營造幸?鞓返姆諊。
(1)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 肢體律動(重點)
設計意圖: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本著“以人為本、享受音樂”的教育理念出發的,所以本課的開始沒有從傳統的發聲練習、節奏練習入手,而是通過肢體律動,既讓學生將身體動作融入音樂中進行體驗,又通過“握拳、叉腰、摸肩、”等動作培養學生的節奏和音高感。讓學生一下就融入音樂營造的幸?鞓返姆諊。
二、旋律聽記游戲《請你找到我》
活動二:采用平板電子書包互動題板,用耳朵聽辨正確的音高。
師:同學們有3位小朋友想和你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想找到他們嗎?
生:想。
師:他們呀就藏在你們的平板里面,想找到他們要靠你們靈敏的小耳朵啦,這里有3條旋律 請認真聆聽把正確的小人拖拽到相應的括號里面。
生:聆聽旋律。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中我避開了枯燥呆板的說教,而是以游戲方式拖拽“找朋友”的形式讓學生在專注聽辨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do、mi、sol”這三個音高;并通過三個“娃娃”雙手的變化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do、mi、sol三個音的不同音高變化,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感覺。游戲式的聽辨練習“請你找到我!”也體現了“樂中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三、新授樂曲《乃喲乃》
活動三:用肢體律動學唱歌曲《乃喲乃》,用音樂表現幸福快樂的情緒。
(1) 教師談話式語言引入新課:我們感到幸福開心的時候會用怎樣的表現呢?(拍手、跺腳、搭肩、握手來表達快樂的心情)。下面呀有3位小朋友想把他們的開心快樂通過肢體小音符傳遞給你們,我們一起來做肢體律動好嗎?(好)
(2)充分利用 三個音的肢體游戲律動來完成歌曲教學。
(3)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學生看圖形譜試唱歌曲《乃喲乃》
音高練習:請你跟我這樣做!邊唱邊做動作:do雙手下放,mi雙手叉腰,sol雙手摸肩。
(3) 請用你的小樂器 —— 口風琴幫助你學唱歌曲《乃喲乃》。
電腦課件展示歌曲《乃喲乃》的歌詞譜,并讓學生用口風琴自學完成歌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能力。
(5)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乃喲乃》,并介紹土家族的民俗風情。
①理解歌詞:“乃喲乃”——來吧!
②在歌詞中找規律:每句都有后綴襯詞——“乃喲嗬”。
③和著音樂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乃喲乃》。
④利用電腦課件圖片,展示土家族的民俗風情:吊角樓、社巴節等。
⑤創編歌曲《乃喲乃》二聲部輪唱。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以“肢體律動”為導線,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習歌譜教學,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唱模式,讓學生在玩中學 樂中學,使枯燥的音符變得生動有趣。使音樂教學與器樂教學有機的相融合,達到課堂中高效的完成新授內容的識譜、演奏、律動并充分體驗土家族的民族風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德育情感滲透——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活動四:利用平板電子書包,發送音樂資源包,讓同學們自主學習認識了解我們多民族的音樂文化。
師:請同學們迅速打開平板,認真聆聽3段音樂做出正確的選擇后,提交答案。
生:聆聽做選擇。
師:這三首歌曲分別是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的音樂,一起看看它們分布在我們祖國版圖的哪里呢?
師:這三首歌曲讓我們認識了解了我國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能來說一說你還去過哪里嗎?還了解哪些民族音樂?把你了解的音樂文化與大家進行分享交流。生:自我介紹。
師:同學們說的真棒,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有多元的音樂文化,那你知道他有多少個民族嗎?
生:56個。
師:我們是56個民族中的其中一員,我們要牢牢的團結在一起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的繁榮昌盛,我們生活在祖國的懷抱里,是一種幸福,今天我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課,是一種幸福;我們快樂,所以我們幸福,這都要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一首《愛我中華》送給大家
設計意圖:而本環節以聽和情感教育為主。為了讓學生很好地聽出“味”來,我充分利用平板資源包教學互動手段,讓學生領略不同民族音樂的魅力。了解少數民族雖然生活的地域與我們不同,與我們也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但只要是熱愛生活的人,就會產生幸福快樂的音樂。從而培養學生對多民族的認識,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音樂綜合課《乃喲乃》教學反思
第二師華山中學徐芝靜
這一課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綜合音樂課,這節課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歌曲《乃喲乃》。本節課不管是土家族民俗風情的介紹,還是歌曲學唱前的平板電腦聽音游戲以及歌曲學唱中的肢體律動加口風琴演奏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歌曲,并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培養學生對多民族的認識,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首歌曲雖然是由簡單的三個音組成,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唱準。首先教師采用肢體律動法復習Do、Mi、SOL入手,根據整首旋律的音符節奏特點,從“1 3 5”的單音練習到旋律練習,讓學生在游戲中很快熟悉了音高、掌握了節奏,使學生在游戲中積極主動的學會歌曲,把枯燥的識譜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以音樂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充分以學生的形象思維為主,運用多媒體(平板),肢體律動、游戲等方法,從情境導入、激趣法、實踐法,游戲法及創編活動法等教法來激發他們學習歌曲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力求做到在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創中學,充分感受音樂的審美情趣。
四十分鐘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我認為四十分鐘的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應該不僅僅是四十分鐘的收獲。我們不僅要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更要向四十分鐘要效果、要意義。新課標中提出:新世紀的音樂教學應該是開放性的音樂教學。同時強調三個課程目標層次: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只要是有利于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于學生,也屬于教師。這節課教師將相關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從音樂本身的需求出發,在適當的時候巧妙地進行了德育文化的滲透,讓學生獲得了豐富的音樂體驗和愛國情感。教師的不斷努力探索使四十分鐘的課堂成為能折射出“五彩繽紛”的萬花筒,成為輔助學生“跳高”的撐桿,成為“引路石”、“引玉磚”……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的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