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小松樹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松樹》遼寧省 - 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松樹》遼寧省 - 大連
《小松樹》教學設計
大連市沙河口區李家街小學王雪
課型:欣賞
本課選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七彩的生活。 教材分析
《小松樹》是一首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的兒童歌曲。它將兒童比喻成小松樹,在黨的陽光哺育下茁壯成長。歌曲旋律明快,結構工整,后被改編成木琴獨奏曲。
樂曲由引子、主題和五次變奏組成。
引子是在自由的節奏中由木琴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小鳥的鳴叫和潺潺的流水,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清晨景象。之后,木琴運用獨特的音色完整地演奏了主題。
主題之后,樂曲出現了五次變奏。整首樂曲流暢活潑,木琴與手風琴合奏相得益彰。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三年級學生,保持意注力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音樂互動,保持他們學習音樂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目標
1、了解木琴,能辨別木琴音色。 2、能夠哼唱歌曲主題旋律。
3、可以隨歌曲做聲勢律動,喜歡參與音樂表現。
4、知道《小松樹》是雷鋒電影插曲,學習雷鋒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分辨木琴音色。
難點:通過聆聽,感知樂曲主題及5次變奏;為樂曲不同變奏編配多種聲勢律動。
教學準備
木琴、課件、小彩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境
(一)聽《小松樹》伴奏進教室
1、第一遍跟老師一起做律動,學習簡單舞蹈動作 2、第二遍聽老師木琴演奏主題旋律 (二)猜一猜
師:剛才伴著你們走進教室的歌曲是什么?(小松樹)
師:看來你們都聽過。那誰知道老師剛剛演奏了什么樂器?(木琴) 師:你真棒,那你們了解木琴嗎?誰來說一說? (三)介紹木琴
生:木琴是打擊樂器。
師:那和我們之前接觸到的打擊樂器一樣嗎?(出示響板、鼓) 生:不一樣,有音高。
師:對,木琴可以發出不同的音高是源于音條,它像鋼琴鍵盤一樣排列,當琴棰敲擊不 同音條時,它會發出不同音高,所以木琴具有旋律性。
師:誰想來敲一敲木琴呢?我們來聽一聽木琴的聲音有什么樣的特點? 生:它的聲音清脆。
師:是長音的還是短音的?木琴還具有超高的模仿力。 (四)那我們再隨著木琴的唱一唱旋律吧。
1、出示曲譜,隨木琴視唱。 2、隨伴奏唱。
(一遍伴奏,出示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演唱歌曲和聆聽木琴的演奏,熟悉《小松樹》的主題旋律,為以后的
完整聆聽做鋪墊。
二、講授:欣賞樂曲
(一)完整欣賞
1、初聽樂曲,聆聽主題
師:老師和同學配合演奏的這部分只是《小松樹》的主題部分,那么接下來我們完整欣 賞樂曲,并思考:這段主題旋律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播放原曲,伸出手指)
生:6次、7次、5次 2、再次聆聽,驗證答案
師:(6次)
師:那你們能不能聽出來這首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生:木琴。
師:非常好,有老師演奏的木琴,那還有一個是什么?是不是這個?(出示手風琴)聽聽他的音色(教師演奏手風琴:小松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木琴獨奏、手風琴伴奏的《小松樹》。
師:那剛才同學們分辨出來了主題出現了六次,那這六次是不是一樣?他們有沒有變化,來,我們一段一段的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兩次的完整聆聽,讓學生可以分辨主題和變奏。
(二)分段欣賞
1、引子部分——放飛想象
師:首先來欣賞樂曲的引子,老師說木琴具有模仿性,那么就請你們來聽一聽,木琴在這段音樂中模仿了那些聲音?
生:鳥叫、流水聲。
師:那聲音是在什么地方呢? 生:森林、樹林、小溪邊„„ 師:是一天中的什么時間呢? 生:早晨
師:非常好,剛才小朋友們說,早上在森林里聽到了鳥叫聲、流水聲、雨滴聲„„現在老師放音樂,老師想象老師是小鳥,你們想象你們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去表現吧。
師:這一次老師要做太陽公公,來欣賞你們的表演。(請同學們隨著引子音樂自由表現) 【設計意圖】聆聽引子部分,能夠引導和啟發學生產生音樂的想象和聯想,讓他們感受樂曲
情緒和意境。
2、主題部分——載歌載舞
師:老師在你們的帶動下,感覺太陽出來啦,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鳥都蘇醒啦,聽一聽小松樹是怎樣唱歌的?(播放音樂)
師:那老師想聽聽我們的小松樹清脆的歌聲。來,加入歌詞,我們隨著木琴慢速唱一遍。 師:小松樹應該是什么樣的精神狀態?精神抖擻的對吧?那我們用清脆的歌聲隨著伴奏演唱。
師:加入動作(兩遍) 3、第一次變奏——聲勢伴奏
運用聲勢律動為第一次變奏伴奏
師:主題進行了第一次變奏,你聽一聽,這段音樂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節奏更加緊湊了,很多的上波音出現。 師:仔細聽仔細看老師怎樣伴奏的?
X 0︱X 0︱X X︱X 0︱ X 0︱X 0︱X X︱X 0︱ X 0︱X 0︱X X︱X 0︱ XX︱XX︱X X︱X 0︱
(老師慢速演奏,學生加入聲勢)
師:我們跟著音樂來一遍,注意要加速嘍!(播放B段音樂,學生做聲勢) 4、第二次變奏——音樂對話
師:主題又進行了第二次變奏,聽聽看,木琴和手風琴之間發生了什么變化?(好像對話一樣)
師:那我們分成兩組——木琴組和手風琴組,老師分別為手風琴組木琴組編配了聲勢伴奏,(出示PPT)那在練習前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一個小疑問。聽一聽,在這個問號的地方木琴是怎樣演奏的?你們自己想一個符合的動作。(放音樂)
木琴:00 ︱X︱0 0 ︱0 0 ︱ 肢體律動:在滑音處做肢體動作
手風琴:0 0 ︱0 0︱X X︱XXX︱
肢體律動:跺腳
5、第三次變奏——旋律線條
師:這一次變奏,樂曲的情緒發生了變化。木琴也變換了演奏方式,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你聽出來了嗎?木琴怎么演奏的?(同學模仿)其實木琴是用了滾奏,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的慢速演奏,學習并模仿滾奏部分。
師:那老師還想用旋律線來演繹這段音樂,我想到了四種旋律線,這就給我出了難題,你會用哪兩種組合方式呢?(給選項波浪線、直線、大曲線、點、)
師: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來畫一畫吧。
6、第四次變奏——手指蹦跳
師: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顆粒的)你會用什么動作表示呢? 師:老師聽到這段音樂的時候呀,就想到了操場上玩耍的你們,歡快的奔跑和蹦蹦跳跳。那在教室里我們沒辦法蹦蹦跳跳,怎么辦呢?用我們的手指代替雙腳,胳膊代替操場,一個樂句一換方向。那請隨著歌曲伴奏愉快的跳起來吧!
(用手指在胳膊上做動作,一個樂句一換胳膊)
7、第五次變奏——彩帶飛舞
師:最后一次奏變奏音符變得(多/少)?節奏更加(舒展/緊湊)了?
師:那你覺得這段旋律的音符是怎樣進行的?(圓圈式)那你想一個符合的動作吧! 師:音符像旋轉的彩帶一樣盤旋著跳著舞,那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小道具,讓我們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一起旋轉起彩帶吧!
師:請注意最后結尾處,揚起彩帶華麗的收尾。這一樂段我們就叫他彩帶飛舞。
【設計意圖】通過分段欣賞,五次變奏做五次不同肢體律動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把內心積累的感受化作肢體動作,身心愉悅的同時使認知更加深入。
(三)完整聆聽表現
1、師:整首樂曲我們分析完了,他是由引子、主題以及五次主題變奏構成的。五次變奏,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那我們再來回憶一下。
引子:放飛想象 主題:載歌載舞
第一次變奏:聲勢伴奏 第二次變奏:音樂對話 第三次變奏:旋律線條 第四次變奏:手指蹦跳 第五次變奏:彩帶飛舞
2、我們再來完整聆聽一遍,做對應的聲勢律動。
【設計意圖】通過完整欣賞,學生積極參與表現,讓學生對全曲的了解更加深刻,體驗樂曲變化中豐富的情感。
三、小結
《小松樹》是選自于電影《雷鋒》的插曲,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的兒童歌曲。 小松樹在陽光和雨露的哺育下,茁壯成長,。同學們,也像小松樹一樣,在黨的溫暖懷抱中快樂長大。我們要學習小松樹積極、善良、堅定向上的勁頭。
【設計意圖】了解樂曲背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操及學習小松樹的精神。
《小松樹》教學反思
大連市沙河口區李家街小學 王雪
本課的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設計科學、合理、層層深入,教學目標實現,整堂課充分體現了“以音樂聆聽為主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引導學生聆聽、體驗來表現音樂,體驗音樂風格。聆聽音樂進入教室,通過《小松樹》的舞蹈律動和聆聽木琴的演奏,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熟悉樂曲主題旋律,為養成健康的心態、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樂觀的生活態度起了積極的作用。
樂曲的引子、主題及五次變奏,運用了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活動自主參與性,學生的思維活躍、情緒積極。注重對行為習慣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音樂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舞蹈基本步的感受和體驗增強了學生身體協調性的美感,教師的評價具體到位。
這一課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體現在每一環節中,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極具親和力。在知識點方面恰到好處地使學生掌握了音樂的基本要素:情緒、音色、力度、速度方面的音樂術語。但是語言方面應更為嚴謹,語速放慢、斟酌每一句每一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小松樹”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小學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松樹》遼寧省 - 大連”,所屬分類為“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小學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松樹》遼寧省 - 大連”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