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狐貍與葡萄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7 伊索寓言三則《狐貍與葡萄》云南省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伊索寓言三則》(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徐 瑩
一、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三則》,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篇課文所選的三則寓言《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蟬和狐貍》均選自《伊索寓言》,故事情節(jié)緊湊,意蘊豐富。課文的寓意,直接由最后一自然段揭示,有利于學生把故事與寓意聯(lián)系起來,與關鍵詞句對應起來理解,具有畫龍點睛之效。三則寓言在內容上都與“謊”有關,在結構和人物設置上也有共同點。 二、年段課標簡析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在本課的教學中落實這一要求,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并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孩子引導孩子閱讀《伊索寓言》打開一道窗。 三、課文育人價值
1、主動閱讀的愿望加深,閱讀量增加。
2、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故事的寓意,明辨是非,促成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通過概括故事主要內容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興趣,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量的閱讀積累,初步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自身閱讀掌握課文大體內容,并能體會詞語用意及其表達效果。 五、設計理念
《伊索寓言》是世界最早的寓言集。其中的故事短小,多以比喻、夸張性的故事情節(jié)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讀者可以通過寓言這座獨特的橋梁,閱讀五光十色的生活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生活的內在意義。因此,教學中既要指導學生學習寓言的文學知識,更需要導學生通過“這座橋”去觀察生活現(xiàn)象,品悟道理,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六、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比較閱讀三則伊索寓言,學會篩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進行品鑒。從而能在異中求同,尋找文本的共同點。
3.通過學習三則伊索寓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七、教學重難點
通過比較閱讀三則伊索寓言,學會篩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進行品鑒。從而能在異中求同,尋找文本的共同點。 八、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搜集資料:一是伊索和他的寓言故事。二是什么是寓言?二選一即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2.教師制作課件,錄制蟬鳴聲。
7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問題激趣
1.我們已經學過不少的寓言故事,你還記得有哪些? 2.說說什么是寓言? 3.揭題:《伊索寓言三則》 強調“伊”的寫法
4.出示三則伊索寓言:《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蟬和狐貍》,并提出教學目標:一起尋找它們的共同之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讀詞語
(1)出示: 狐貍 葡萄 說謊 喉嚨 驚慌 詐騙 糞便 摻雜 設圈套
強調“摻雜”的“摻”是翹舌音 (2)尋找詞語的共同點
出示:狐貍 葡萄 喉嚨 驚慌 說謊 你還能找出像這樣的詞語嗎? 3.指生分別朗讀三則寓言 4.練習概括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寓言,異中求同 (一)尋找內容的關聯(lián)性
1.回憶故事主人公,讀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話
出示:葡萄架下的狐貍:“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牧羊的孩子:“狼來了,狼來了!”
大樹下的狐貍:“您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 2.尋找三句話的共同點:謊言 3.相機教學“謊”出示:謊 (1)怎么記住它? (2)怎么寫好它? (二)異中求同,辨謊言 1.學習《狐貍和葡萄》
(1)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狐貍說葡萄酸,是謊言?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
8
(2)學道理
出示寓意: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 (3)總結學法 2.學習《牧童和狼》
(1)對比朗讀牧童的說的兩句話 出示: “狼來了!狼來了!”
“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2)再追兩句話朗讀的口氣為何有差別? (3)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第一句是謊言? (4) 學道理
出示寓意: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 3.學習《蟬和狐貍》 (1) 讀狐貍的贊美 (2)對比現(xiàn)實中的蟬鳴
(3)你還能從文中的哪些詞句,看出狐貍的贊美是謊言? (4) 學道理
出示寓意: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三)異中求同,總結提升 1.總結三則寓言的內容
2.出示表格,總結三則寓言的共同點 (1)內容上: (2)結構上: (3)人物設置上: 四、作業(yè)布置
推薦閱讀《伊索寓言集》 五、板書
7.伊索寓言三則
想吃葡萄的狐貍
牧 童 蟬
謊
做不成事
沒人相信 吸取教訓
9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理念,我沒有分三課時,分別教學三篇文本,而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探討方式。因為群文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方面有天然優(yōu)勢,能提供豐富的素材,這種探究性的教學是學生高階思維生成的保證。整個教學設計,遵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基本步驟,大致是概括——系統(tǒng)——遷移。為此,我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中,首先通過找詞語的共同點,觸發(fā)學生目標化系統(tǒng)思維,再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三個文本中,學會在篩選自己需要的內容后進行品鑒:尋求三個文本在內容上的共同點。最后學生能在學習后自己尋找文本的其他共同點。這樣的思維訓練嘗試,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實實在在的幫助,也為第二課時,在同中求異,打下基礎。
在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時理解文本內容時,學生在對描寫手法的表述,不夠準確,我將在寫作訓練中,以此為素材,遷移到寫作技巧的指導中,讓學生享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另外在訓練學生理解概括主要內容時,我發(fā)現(xiàn)雖然故事內容學生比較熟悉,但語言不夠簡潔,在今后的教學中,尤其是對概括故事類文章,我要加大訓練的力度。
此次嘗試不同的教學設計,加強了我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會關注引導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更會關注對學生閱讀思維的訓練。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