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贈劉景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部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4古詩三首贈劉景文_廣東省 - 中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4、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盡,擎,殘”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和背誦古詩。
②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4、教學重、難點:
①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利用畫面再現,從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②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課前準備:夏季荷花盛開、深秋荷葉衰敗干枯、殘菊等圖片。 教學過程:
一、 簡介詩人,理解詩題
1、同學們,我們來一個實話實說好嗎?一年四個季節里,你最喜歡哪個季節? 2、今天我們來學習第4課《古詩三首》,這三首古詩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我們先來學習《贈劉景文》(指導書寫“贈”“劉”,“贈”字左窄右寬,“曾”上大下小。“劉”字左邊的“文”,捺變成點。) 3、介紹詩人:
(1)說說你對蘇軾的了解。
(2)補充資料: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澈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有個好朋友叫劉景文,有一次,蘇軾特地寫了一首詩送給他,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4、古詩三首》之教學設計
這首詩的題目是贈劉景文。贈的意思是送給。 二、初讀詩文,讀通讀順
出示自學導航:自由讀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指名讀詩,正音,引出生字教學:菊殘君橙橘(注意強調菊殘君橙橘 )再次指名讀。 3、讀得不錯,如果再注意讀出停頓就更好了。 指導讀:出示: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設計意圖:“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是詩歌教學之魂。初讀詩文時,給學生設置一個訓練坡度:讀準,字正腔圓;讀流暢,表現韻律。] 三、品讀詩句,領悟詩情
1、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會讀詩的同學能把詩讀出一幅畫來。請同學們邊讀邊想,對照插圖,看看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請拿起筆來圈一圈。圈完后和同桌說說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交流圈畫的詞語,結合詞語理解詩意。
(1)看看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荷盡無葉 殘菊傲霜 橙黃橘綠
(2)荷盡已無擎雨蓋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荷盡
① 出示:“夏季荷花盛開”圖,“深秋荷葉衰敗干枯”圖,這兩幅圖哪一幅跟“荷盡已無擎雨蓋”相吻合?(理解“盡、擎雨蓋”)“荷盡”是什么意思?就是荷花謝了。引導一個“擎”字。怎么樣的動作可以說是擎?用手比劃比劃。 ② 你能說說“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意思嗎?
小結:我們可以借助圖片 借助注釋 想象畫面來的理解詩意。
③ 荷花凋謝了,連那荷葉也枯萎了,再也不能擎雨了,你能讀出這種可惜嗎?(個別讀——女生讀——齊讀。) 菊殘、傲霜枝
① 剛才我們通過借助圖片 借助注釋 想象畫面來的理解“荷盡已無擎雨蓋”。那“殘菊猶
東鳳鎮永益小學語文精品課程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4、古詩三首》之教學設計
有傲霜枝”又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② 出示“殘菊”圖片,學生說圖意,理解“菊殘”“傲霜枝"。 ③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菊殘猶有傲霜枝的意思嗎?
④ 冷的時候我們都會縮成一團,秋風中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⑤ 讓我們來贊美這傲霜枝的菊花吧!指名讀,齊讀。 橙黃橘綠
① 秋風中菊花的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多么頑強!我們跟著詩人一路走一路看,你會發現秋天還有更美的景色呢。你們看,出示“橙黃橘綠”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你明白這兩句詩的意思嗎?運用前面所學到的方法說說詩句的意思。 ② 讀詩句,想畫面。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發揮你的想象,說說詩人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學生交流。出示圖片:一起觀賞這些美景——學生說感受:秋天真是一個( )的季節!
小結:看來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怪不得詩人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設計意圖:想象是理解詩意的翅膀,通過再現詩歌畫面,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意思的理解,充實詩歌的內涵,使學生易學、樂學。同時教給學生借助圖片 借助注釋 想象畫面來理解詩句的方法。]
3、詩題是“贈劉景文”,讀到這里,你覺得蘇軾是想送給好友劉景文什么呢? (1)補充資料:
蘇軾在杭州當知府的時候,認識了劉景文,因為他很有才華所以受到了蘇軾的賞識,兩人的交情很深。蘇軾寫這首詩給劉景文的時候是元佑五年,此時的劉景文已經50多歲了,可是還是沒有受到朝廷重用,他的才華沒有地方施展。所以整天悶悶不樂。 (2)交流:蘇軾為什么要寫這首詩給劉景文。
(3)孩子們,學到這里,我們體會到作者寫這首詩送給一個朋友,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贊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賞秋天的橙黃橘綠,體會收獲喜悅的同時,更通過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樂觀向上。(板書:樂觀向上) 四、吟誦古詩,背誦積累
1、劉景文受到了鼓勵,終于嶄露頭角,后來他還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把這首勉勵的詩送給我們自己吧。我們可以先聽聽別人是怎么讀的?聽錄音讀,練習,齊讀。 2、熟讀古詩,嘗試背誦。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
東鳳鎮永益小學語文精品課程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4、古詩三首》之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誦讀,再現畫面,既深化了主題,又領略詩詞的音律美、意境美、情感美。]
五、拓展延伸,編寫故事 1、編寫故事。
(1)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讀了詩,還背誦了下來。那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指名說。
(2)指導編寫。我們可以把這首詩變成一個故事。可以加上時間,地點,人物,把細節描述得更具體一些就是一個故事了。在小組說,指名說。 2、布置作業:編寫故事。
[設計意圖:讀和寫是一對孿生兄弟,是相輔相成的。合理地古詩故事編寫進行可以在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詩文,同時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于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4、古詩三首
荷盡無葉 想象畫面
贈劉景文 殘菊傲霜 樂觀向上 借助圖片
橙黃橘綠 借助注釋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明了,抓住了文章主旨,重點突出。副板書揭示了學習方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