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云南省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二氧化碳的性質》《水的凈化》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質》《水的凈化》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賽教師說課:李穎+陳艷
《水的凈化》教學第1課時說課稿
7號參賽選手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水的凈化》第一課時的內容(如何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思路是從社會和生活的角度認識水,以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化學實驗方法和明礬、活性炭等化學物質的使用轉入化學學科的學習。課題主要介紹分離混合物的一些化學實驗操作方法,并引入純水、軟水、硬水等概念知識。特別是過濾是初中化學重要的實驗技能,也是本課題中要重點學習的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水的種類有一定的認識,如知道天然水含有不溶性雜質和細菌,但不太清楚水中含有可溶性雜質,知道天然水要經過凈化處理才能飲用,但不了解自來水廠的具體生產過程,學生了解生活中一些簡單過濾,但他們不知道過濾的基本要領和注意事項。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吸附、沉淀、過濾等方法可以凈化水。
2、會做沉淀、過濾和吸附實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運用觀察、實驗、討論等方法了解水凈化的幾種方法;
(三)、情感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對水凈化過程的參與,樹立惜水意識 。
2、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水的凈化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吸附、沉淀、過濾等凈水方法。
2、教學難點:過濾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四、教學學法
1、教學方法:采用滾動式提出問題,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式和討論,師生共同總結的授課方法。
2、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
①用多媒體展示自來水廠凈化的流程。
②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教師的參與指導、答疑,使學生從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通過情景設置→問題引入→凈水方法分析→生產生活凈水裝置介紹→實驗探究→課堂小結→練習反饋七個環節來完成教學。
(一)情景設置(設計的目的: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創設學習化學的情境)
展示八里河東山“八十年代上甘嶺”圖片,(介紹圖片八里河東山圖片為什么被稱為八十年代上甘嶺,是因為缺水)。
(二)問題引入(設計的目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展示八里河東山地面雨水水樣,提出問題:這樣的水能喝嗎?怎么才能變成可以喝的水?引入課題水的凈化,
(三)凈水方法分析(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
學生分組思考集八里河東山雨水的組成,提出問題:水中含有哪些雜質,怎樣除去?
(四)生產生活凈水裝置介紹(設計的目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74頁自來水廠凈水過程,完成課本討論問題。
2、觀看家用凈水器凈水過程,讓學生了解凈水方法和凈水步驟。
3、提出問題:水的凈化要解決那些問題?(三個主要問題是: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可溶性雜質、有害物質和細菌。)
(五)實驗探究—除不溶性雜質的方法(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學生實驗1:觀察靜置后的 “八里河東山渾濁的水”,得出靜置沉淀方法。
2、學生實驗2:學生動手完成實驗4-1,向小燒杯中倒入半杯通過靜置沉淀后的水,再加明礬攪拌靜置后觀察現象。
3、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完成實驗4-2)
教師:演示過濾實驗,學生觀察,邊演示變給學生講解,
學生:分小組完成過濾實驗,每個小組實驗完成后總結過濾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
師生合作:總結出操作要領 “一貼、二低、三靠”等。
4、小組討論:①如果通過過濾得到的濾液仍然渾濁,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②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物品代替實驗室中的過濾器來過濾,得到澄清的水?
5、師生共同完成實驗:在有異味的水中滴入紅墨水,再加入活性炭振蕩,靜置一段時間觀察顏色。
(六)練習反饋 (設計的目的:檢查學生掌握本節課情況)。
多媒體展示練習題
(七)課堂小結(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一、自來水廠凈水過程:取水-沉淀-過濾-吸附-消毒-配水。
二、水的凈化常用方法
1、靜置沉淀法:簡單除去水中沉淀。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懸浮物及沉淀。
3、過濾法:較好除去水中不溶雜質。(一帖二低三靠)
4、吸附法: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六、板書設計
課題3:水的凈化
一、自來水廠凈水過程:取水-沉淀-過濾-吸附-消毒-配水
二、水的凈化常用方法
1、沉淀(靜置沉淀和吸附沉淀):沉淀水中大顆粒和懸浮物。
2、過濾法:(一帖二低三靠)較好除去水中不溶雜質。
3、吸附法: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