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云南省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賽教師說課:王容+黃兆婕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水的凈化》《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賽教師說課:王容+黃兆婕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上)
第四單元 課題2《水的凈化》課前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 《水的凈化》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展開。
一、 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水的凈化》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的第2課題。水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質,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水。在了解了水資源的相關知識后,再學習有關水的凈化的知識,讓學生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并將凈化水的方法用于日常生活,體現化學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本節課學習的沉淀、過濾、吸附三種凈水方法為下節課學習的過濾法及硬水和軟水的學習做下鋪墊。同時,過濾操作的學習也為第十一單元粗鹽的提純打下了基礎。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緊扣課程標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① 了解沉淀、過濾、吸附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②掌握過濾的基本實驗操作;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過濾的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通過自制凈水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進一步樹立節約用水、愛護水資源的觀念;
②通過對水的凈化實驗探究,感受化學對生活、對社會的積極意義,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
重點是凈化水的常用方法——過濾。
難點是過濾的實驗操作技巧。
二、 學情分析
通過課題1的學習,學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雜質和細菌,但不太清楚水中有可溶性雜質;學生聽說過過濾,接觸過生活中的過濾,但不太清楚過濾能去除水中難溶性雜質以及過濾的具體操作和注意事項;通過第一、二單元的學習,雖然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技能,但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還處于啟蒙階段。由于本課緊密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學生的情緒和心理應出于興奮和好奇的狀態。因此確定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如下:
三、 教法與學法
教法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我主要采用的是科學探究式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指導,通過小組合作,在實驗中學習凈水的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
四、 教學過程
為了有效實施教學,我準備了學生實驗(過濾操作的相關儀器、改裝后的簡易凈水器)、多媒體課件、明礬凈水視頻。讓學生提前預習,自制簡易凈水器。
基于以上準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有凈水的三種方法——沉淀、過濾、吸附。
我是怎么教的呢?
首先展示一瓶農夫山泉及農夫山泉的圖片,再展示一杯自然界中的水,由農夫山泉廣告語“我們從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引入本科內容——水的凈化。學生對這些熟悉的廣告和圖片有很直接的感觸,因此可以激發起他們學習的欲望。這杯渾濁的水怎樣才能變成農夫山泉一樣的水?這就需要咋們來當一回搬運工。由剛才的圖片,來說明自然界中的水含有不溶性雜質,可溶性雜質和微生物等,我們應如何對它進行凈化呢?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靜置沉淀是凈化水的一種常用方法。為了使雜質得到更好的沉降,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凈水劑,如明礬,考慮到明礬凈水的實驗,存在時間較長、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我播放明礬凈水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觀察了明礬吸附沉淀的效果。這樣做的目的是,視頻教學直觀易懂,節省時間。
根據上面實驗得到的水,以及生活中水壺里的水倒到最后有雜質的事實,提出怎樣使雜質與水分離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桌上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將雜質與水分離。面對這個問題,同學們表現出了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小組間團結合作,進行過濾的實驗探究,并要求學生用課前自制的凈水裝置來做對比試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檢查預習情況,根據過濾效果得出自制過濾器的不足,啟發學生加以改進。完成實驗后,我及時的請成功的小組演示實驗并介紹經驗,做得不好的小組分析失敗的可能原因,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過濾的操作要領:一貼二低三靠,以及過濾失敗的原因。再出示一道練習讓學生鞏固過濾的知識,突出重點。
接著我展示了剛才學生凈化后的水,提問:我們如何將水中的顏色和異味除去呢?問題一出便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繼而進入活動探究二,教師將用改裝的簡易凈水器來做演示實驗,通過現象得出活性炭的吸附性。設計這一實驗的目的是驗證活性炭的吸附性。(改裝說明:選用大號注射器,網注射器針筒內加入一層脫脂棉,再加入活性炭,最后再加入一層脫脂棉,吸取污水,再在水流出的地方接上小燒杯,為節約時間可推注射器。)
探討了三種凈水方法后,本節課也已接近了尾聲,對這節課課來個簡單小結,重點強調過濾操作中的一貼二低三靠和實驗失敗的可能原因。最后讓學生看一張內壁附有水垢的茶壺的圖片,應發學生思考,課后讓學生查閱資料,找出其中的原因。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下一節課的內容做好鋪墊。課后讓學生對自制的凈水器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學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五、板書設計
最后來說說板書,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采用了提綱式板書,這樣的板書調理清楚,能突出重點,便于學生抓住要領。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