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小徐的一生》四川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小徐的一生》四川省優課
【教學設計】 從《小徐的一生》看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我的說課一共分為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饋共6個部分進行。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1)本課選自人教版(新)七年級下冊第16課,主要內容:從科技、建筑與文學三方面總
結明朝鼎盛輝煌的時代特色。作用:為清朝的衰落奠基,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2)本課是舊人教版兩課內容的總和,內容淺顯易懂,但極為龐雜。 2.根據課標確立重難點
(1)重點:雄偉的北京城與明長城,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明代小說的文學成就。 (2)難點:明朝成就所反映的時代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3部科技巨著,知曉明長城與北京城的基本知識,感受明代小說的思想藝
術特點。 【What】
2.能力目標:學會設計一張明代三大科技著作表,掌握紫禁城與明長城的建筑特色,感受小
說戲劇反封建的時代特色。【How】
3.情感目標:感受明朝的輝煌燦爛,增加民族自豪感,培養實現中國夢的責任感 。【Why】 【教法學法】
1.學習情況:學生已經學過明朝的政治與經濟狀況。
2.學生情況:七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且具備一定歸納比較史實的能力。 3.教法學法:主要采用故事情境創設與角色扮演來激發興趣,合作探究以升華情感。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以學生為主體,做好課前調查,深知十九中小學的學生綜合素質較好,故導學案的設計具有針對性。 (二)新課教學
1.課前導入:播放自制視頻《一座城墻,一座宮殿》,用明代建筑的雄偉莊嚴渲染氣氛,引起
興趣。約1分鐘。
2.新課教學
(1) 學生自主預習,完成導學案——故事《小徐的一生》
(2) 將科技、建筑與文學三方面加以串聯,內容分為人生4部曲:一家人的喜怒哀樂+一
個人的求知旅途 + 一家人的生死別離 +一個人的詩和遠方。
[以拍攝4集電視劇《小徐的一生》為由,將學生按角色分為4組:小徐、老徐、徐夫人與
監制(主要負責糾錯)。教師則為導演,即只發揮主導作用]
3.第一集 :一家人的喜怒哀樂
小徐的憂愁——生病——《本草綱目》——藥物插圖 母親的憂愁——衣服——《天工開物》——花機插圖 父親的憂愁——地租——《農政全書》——種植棉花 學生分角色分組填空: 科技巨著
4.第二集:一個人的求知旅途
#長城足跡# 父子相爭 —— 長城終點——臨洮 or 嘉峪關 ,后親自實踐檢驗。 采用3張圖片展示明長城風采,并講述小徐的所見所聞,將長城起始點,修建目的與意義等內容涵蓋其中。
小徐與父親分角色填寫爭辯結果,完成家書:區別秦長城與明長城
#夢游故宮# 夢游故宮—— 紫禁城——北京城——醒后繪圖 播放紀錄片《故宮100》第1集《至大無外》,還原夢境,約2分鐘。
作 品
時 代 作 者
類 別
影 響
明 朝
藥物學著作
明 朝
手工業與農業著作
明 朝
農業科學巨著
秦 長 城
明 長 城
目 的 起 止 材 料
作 用 象 征
展示故宮與北京城的平面圖,講解建筑特點:中軸對稱、“凸”字型、核心建筑等。 小徐一組總結: 北 京 城
5.第三集:一家人的生死別離
#小說# 父親病危—— 途中無眠——三大名著
(由于學生極為熟悉,故不多講,只強調古代四大名著,明代即有三,可見其文學燦爛) #戲劇# 母親未哭—— 戲班演唱——《牡丹亭》——湯顯祖 6.第四集:一個人的詩和遠方
守孝三年——詩和遠方——《徐霞客游記》 (知識拓展) (三)知識總結
問:請用一種動物來描述明朝科技、建筑與文學的成就 答:牛
[古為今用,再創輝煌] 外國拍攝三大名著,游故宮長城——創意產業 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中醫被世界認可 【板書設計】
1.由于內容龐雜,時間有限,故教師的主板書較少。
2.由于學生容易在書名、人名與地名上書寫錯誤,學生可在副板作答,如:嘉峪關 【教學反思】
1.課后練習:練一練 +選一選+改一改 (與考試題型相結合)
2.本課屬于課前備課,準備充分,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富有趣味性,不足的請批評指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