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物態變化,汽化和液化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物態變化二汽化和液化-江蘇省 - 揚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物態變化二汽化和液化-江蘇省 - 揚州
§2.2 汽化和液化(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互為逆過程。 (2)了解使氣體液體的方法。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覺的一些液化現象。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通過實驗通過對比得出氣體液化的條件,通過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液化的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探索物態變化的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態變化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知道液化放放熱,知道液化現象和液化的方法。
【難點】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覺的一些液化現象。
【實驗器材】
燒杯、冰塊、熱水、冷水、酒精燈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師:清晨的霧給瘦西湖帶來朦朧的美!這此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 信息快遞:霧,“白氣”實質是液體小顆粒 水蒸氣的來源:
1.空氣中有大量江河湖海蒸發出的水蒸氣 2.容器中,水的汽化產生水蒸氣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一)液化定義 【做一做】
活動1體驗:將手捂住熱水杯口 【看一看】
現象:手上有水珠出現。
總結: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液化 【做一做】
活動2:使氣體液化的方法
三個裝有熱水、冷水、冰塊的燒杯,按照如下圖的六種方法疊加在一起, 摸一摸放在上面杯子的底部是否有水珠? 你還有什么其他發現?
教學札記
【看一看】上面杯子的底部是否有水珠?對比沒有水珠的情況,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交流后回答:水蒸氣只有遇到比它溫度低的會變成水珠,遇到比它溫度高的不會變成水珠。遇到溫度更低的變成的水珠更多。 【小結歸納】(板書)
(1)熱的水蒸氣遇冷液化,遇熱不液化 (2)液化的方法(一):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 【想一想】1)冰棒為什么“冒”白氣 2)開水鍋蓋子上的小水滴
3) 想一想生活中的霧和露是怎么形成的?對比有什么不同?
4)壺口的“白氣”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靠近壺口沒什么“白氣”? 5) 請比較冬天賣包子的蒸籠冒出的“白氣”與打開冰箱門時出現的“白
氣”都是怎么產生的?有什么不同?
6)請比較夏天和冬天小汽車里開空調,為什么車窗戶上有水滴?冬天開
空調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做一做】課本圖2-20,用注射器吸進一些乙醚,用橡皮 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動活塞,當看不見針筒內的乙醚 液體時,再推壓活塞,觀察注射器中是否出現了液態乙醚。
【議一議】這個實驗中采用的液體方法是什么?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哪些? 【小結歸納】(板書)
(3)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氣是怎樣液化的?
答案:石油天然氣在常溫下是處于氣態,通過不斷向鋼瓶充入石油天然氣,增大了鋼瓶內的壓強(相當于壓縮了石油氣的體積),使之在常溫下液化。
教學札記
【做一做】做一做如圖,你有什么發現,說明了什么?
總結:氣體遇冷液化,液化放熱
三、應用遷移 鞏固提高
1、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比被100℃的水燙傷傷得更厲害, 這是為什么?
2、向手背吹氣和向手心哈氣有什么不同?
3、觀察蒸氣熨斗,燙平衣服的過程,并指出其原理及優點 4、汽化和液化是兩個相反過程,汽化時吸熱那么液化時要放熱
5、醫生給病人檢察口腔時,常拿一把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燒一燒,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四、總結反思 拓展升華
【總結】
(1)熱的水蒸氣遇冷液化,遇熱不液化 (2)液化的方法(一):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
(3)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反思:
使氣體液化方法活動中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得出液化的條件,小組學生通過合作,將六種組合中,將上面杯子的底部出現水珠的三種組合找出來,再與另外三種不出現水珠的經行比較,學生很容易會得出:熱的水蒸氣在遇冷的情況下會液化。
這是一次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探究活動,我認為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不在這,而在最后一項不經意的一句話“還有什么其他發現?”。
在活動最后加上“還有什么其他發現?”的教學本來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底部有水珠的三種情況經行比較,學生會發現底部水珠的多少是不同的,尤其是上面是冰水,下面是熱水(如右圖)。這種情況水珠最多,讓學生體會到熱的水蒸氣遇冷液化,遇到更冷的液化更多、更迅速。這個知識點也是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在活動中也能發現這一點,但是讓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有意外收獲,其中一個小組學生展示在黑板上的是:“我們
發現:熱水和冰水的杯壁上也會出現水珠,熱水杯壁上的水珠出現在杯壁的內表面,冰水的杯壁上的水珠出現在外表面。”對于這個小組的發現用一句話來概括“柳暗花明又一村”!筆者略思考,加以運用。
五、作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