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飛天,凌空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甘肅省 - 嘉峪關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
教學設計
科目 語文
年 級 八年級上冊
版本 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
授課教師
王海雯
工作單位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四中學
課題名稱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
一、課標解讀
1.通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享受審美樂趣,受到情感熏陶,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欣賞的能力。
2.閱讀新聞,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 3.在閱讀中了解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及其作用。
二、教材分析
《“飛天”凌空》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的課文。該單元所選的四篇新聞,都是典范的新聞作品,都秉持“用事實說話”的原則,不僅能體現消息、新聞特寫和通訊在結構、寫法、語言等方面的不同特點,且自身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和鮮明的風格特征。這些新聞作品內容涵蓋了軍事、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體現出新聞反映社會的廣泛性。就其所寫事件發生的時間來看,既有百年之前的歷史陳跡,也有近些年發生的鮮活事實,彰顯了新聞既報道當下,也記錄歷史的雙重價值。從整體寫法角度看,教材所選的新聞作品所采用的多為經典寫法,學習本單元課文有助于學生把握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
本單元是個活動探究單元,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理解新聞“用事實說話”的基本原則,總體思路是“以新聞的方式學習新聞”。新聞閱讀是本單元三大任務中的第一個任務,也是基礎任務。
《“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記者別具匠心地
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在昨天一樣,現場動態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學習本課應讓學生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理解新聞“用事實說話”的基本原則及新聞特寫的價值;了解課文內容,欣賞作品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初步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養成關注新聞、關心時事的好習慣。教學本課我們既要重視單元任務的整體性,也要重視其階段性,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新聞并不陌生,但在課本中沒有系統地、集中地學習過新聞,要真正區別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還比較困難,教學時可以采用品味賞析法、對比閱讀法加以認識、區分。 鑒于《“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新聞特寫有什么特點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還有,文中情節的記敘、人物動作的描寫和文本的現實意義,學生要深入體會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語言的品味和情感的體驗方面還需要教師積極耐心的引導。
四、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遵照“語文課程標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根據教材、學情的特點,秉承“以新聞的方式學習新聞”的單元總體思路而設計,以掌握新聞特寫的寫法特點為核心而展開。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聞特寫有關知識。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聞特寫的內容。
3.品味文章優美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品味文中的精彩描寫,欣賞作品描繪的畫
面,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
2.比較消息與新聞特寫的異同,學習新聞特寫的寫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
教學難點 1.學習新聞特寫的寫法。
2.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圖片激趣, 導入新課
出示美猴王的flash遠景圖片并點擊播放flash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圖,讓學生觀察圖片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觀察圖片的變化,并交流觀察的結果。
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知遠景、中景、近景與
特寫的不同,加深學生對特
寫特點的直觀印象,既自然
導入本課學習內容新聞特寫《 “飛天”凌空》,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教學環節——理解新聞特寫做鋪墊。
(二)簡介體裁, 檢查預習
1.教師引領學生復習新聞的文體知識,簡介新聞特寫及其特點。
2.ppt出示重點字詞,抽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1.復習鞏固新聞的相關知識。初步了解新聞特寫
及其特點。
2.復習并積累生字詞。
1.復習、鞏固學過的新聞的相關知識,初步了解新聞特
寫及其特點,為后面的教學
環節——掌握、學習新聞特寫做鋪墊。(滲透知識與能力目標1和教學難點1) 2.檢查字詞,反饋學生預習效果,并鞏固、積累字詞知識,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
(三)解析題目, 體會妙處
引導學生關注新聞的標題,明確主標題和副標題,解釋題目中“飛天”“凌空”的含義,引導學生感受新聞標題的作用。 學生明確主標題和副標
題,理解標題的含義,體會標題的好處。 1.引導學生關注新聞的標題,明確主標題和副標題,
理解標題的含義,體會新聞
標題的作用。
2.教給學生閱讀新聞的一
種方法——讀標題法。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播放視頻朗讀,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文意。
2. 讓學生再次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朗讀的停頓、語氣、語調,讀出情感),概括文章內容,說說呂偉跳水的過程包括哪幾部分?梳理課文結構。
1.學生欣賞視頻朗讀。
2.齊讀課文,概括文章內
容,梳理并交流呂偉跳水
過程中的四個步驟。 1.通過視頻、音頻朗讀課文,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視覺、聽覺沖擊,讓學生初步
感知文章內容,為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情感做鋪墊。(滲
透知識與能力目標2)
2.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語言、情感等,為后面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寫法,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做鋪墊。(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2)
3.學生概括文章內容,梳理文中的特寫片段結構,提高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五)精讀課文,品味賞析
1.給學生配樂、配圖,讓朗讀描寫呂偉跳水的段落。
2.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賞析四個特寫鏡頭,感受“飛天”之美。
思考:作者在描寫呂偉跳水瞬間時運用了哪些寫法、修辭手法和具有表現力的動詞?
3.讓學生分組討論:作者在描寫呂偉跳水瞬間時運用的寫法、修辭手法和
1.學生朗讀描寫呂偉跳水的段落。
2.學生品味
語言,賞析四個特寫鏡頭。 3. 討論并交
流教師提出的問題。 精讀課文,讓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特寫式的鏡頭語言、巧妙的修辭和極具表現力的動詞的妙
處,既能夠提高學生理解能力、賞析語言能力,鍛煉學
生的表達能力,又有助于學生體會“飛天”凌空之美、體育運動之美,感受新聞特寫的寫法特點。還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新聞特寫落筆集中,以形象化的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描寫細致生
具有表現力的動詞有什么表達效果?
動,現場感強的特點。另外,分組討論,還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3、過程與方法目標1,突破并落實教學重難點。)
(六)體悟情感,歸納總結
1.引導學生感受文中側面描寫及其作用。
提問:作者除了描寫呂偉跳水的過程還寫了什么內容?(寫外國記者的贊嘆和觀眾的掌聲、歡呼聲、評委的評分等。)有什么作用?(側面烘托,有力地突出了呂偉跳水動作的完美,突出了呂偉跳水技術的高超。
2.出示鏈接材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這篇新聞特寫表現的情感態度。
資料鏈接:第9屆亞運會于1982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來自亞洲33個國家和地區的33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本屆亞運會的爭奪。這是“文革”之后,中國參加的第一個體育盛會。在本次亞
1.學生思考
并回答問題。
2.閱讀鏈接
材料,交流體悟到的思想
情感。
3. 學生聽教
師總結,鞏固課堂知識,升華情感。 1. 讓學生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理解新聞特寫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突出呂偉跳水的完
美和跳水技術的高超。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讓學生了解呂偉奪冠的
背景,理解其奪冠的意義及
作者表達的感情態度,懂得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3.梳理課堂知識,對本課知識進行總結鞏固,讓學生再次明確作品主旨,體會作者情感,增強學生民族自豪
感。(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運會上中國共奪得61枚金牌、51枚銀牌和41枚銅牌,在金牌總數上超過了歷屆亞運會第一名的日本隊,首次登上了亞洲體壇盟主的寶座。 3.教師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
(七)拓展延伸,對比檢測
1. PPT出示消息:《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讓學生閱讀,并將本文與這篇消息進行對比,說說兩篇文章有何異同?
2.教師通過游戲檢測學生對新聞特寫與消息寫法、特點等掌握的情況。
1.對比閱讀并交流兩篇
文章的異同。 2.學生參加
新聞特寫與
消息對比的
游戲檢測。 1.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消息與新聞特寫
的異同,掌握新聞特寫的特點(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2)。
2.通過游戲的方式既檢測了學生對新聞特寫與消息文體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活躍了課題氣氛,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落實重點目標1)
(八)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布置課下作業: 1.學習新聞特寫的寫法,仿寫一篇新聞特寫。
2.閱讀當天的報紙,了解國內外重大新聞。
課后完成作
業。 1.結合本課所學知識,課外練筆,學以致用,鞏固新聞特寫的知識,掌握新聞特寫的寫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2.課外拓展,開拓視野,養成關注新聞、關注時事的好習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