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春萌動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青春萌動》-鄭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青春萌動 -鄭州一中國際航空港實驗學校
第二課第二框《青春萌動》教學設計
鄭州一中國際航空港實驗學校 牛錚錚
一、教學基本信息:
二、學情分析:
中學階段,學生逐漸進入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青春期,對異性的欣賞與關注逐漸開始并日趨強烈。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受于傳統觀念或者輿論壓力的影響,可能會誤解誤讀青春期出現的正常情感,因而在內心產生壓力甚至自責等消極否定的情緒。積極、準確的引導至關重要。
三、學習目標:
1、掌握與異性交往的原則和尺度,建立與異性之間的友誼;
2、知道對異性的欣賞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愛情,學會恰當處理異性之間的朦朧情感; 3、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四、重難點及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野餐中的故事》
鏡頭一:初中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生分席,男孩子你爭我搶,狼吞虎咽。女孩子嘻笑打鬧,杯盤狼藉。面對這個結局,老師眉頭緊鎖,計上心來……
鏡頭二:再次聚餐時,老師采取了男女生合席的方式,意想不到的情景發生了……在就餐過程中,男孩子你謙我讓,大有君子風度,女孩子溫文爾雅,大有淑女風范。 思考:為什么兩次聚餐男女生表現不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節《青春萌動》,面對青春期可能出現的異性交往情況,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 二、講授新課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第二課 《青春的心弦》——第二框《青春萌動》
單元 第一單元 青春時光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學段
第一學段
年級
七年級
教材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教學重點】青春期異性情感萌動分析和處理 【教學難點】青春期異性情感萌動分析和處理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情景討論、引導學生用選擇的方法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學生思考回答《野餐中的故事》:
在異性面前,我們有自我表現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異性的肯定和接受。
既然我們希望得到異性的肯定與欣賞,那么,正常的異性交往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呢?正常的異性交往需要我們注意什么?
我能行!自主學習P18-19。 學生回答:
生一:與異性交往的重要性(好處/意義)?
與異性相處,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我們能從對方身上學到某些優秀品質。
生二:與異性交往需注意什么?
異性之間的友誼,可能讓人敏感、遭到質疑,只要我們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這份友誼就會成為我們青春美好的見證。
同學們答的很好!那么老師也給大家補充幾條《青春期異性交往小貼士》 1、與異性交往要注意場合、時間、分寸等。遵循自然適度的原則:
自然原則:在交往過程中,言語、表情、行為舉止、情感表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順暢,既不過分夸張,也不閃爍其辭,既不盲目沖動,也不矯揉造作。既認識到性別差異,尊重對方,也要想與同性交往那樣自然坦誠。
適度原則:既不過多的參與與異性間的“單獨行動”,也不在異性面前如臨大敵,拒不接納。
2、要從思想上和行為上分清友誼與愛情的界限。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對異性的情感大多為欣賞、崇拜、羨慕或者是認同,這和真正意義上的愛情是不一樣的。如果在交往中引起對方或別人誤解的時候,要及時、冷靜、機智地加以澄清。
3、應多在集體活動中交往,更廣泛的人際關系會讓我們了解各種稟賦、氣質的異性同學,這會讓我們有更多受益。長時間的單獨交流,難免會讓人誤會,這也是人之常情。
聽了這些小貼士,我們同學們對正常的青春期男女交往,應該已經有了自己的正確主見了。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本節課的第二部分內容,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異性情感》 不少同學應該對這部分內容比較感興趣的,有很多學生家長、老師都把這樣的狀況稱之為“早戀”。我們今天依托課本、卻又不依賴于課本來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我會給大家安排很多的選擇題,我們一起來進行選擇,最后得出我們的結論。
首先,當你對一個異性同學產生特殊情感時,我們會做和選擇呢? 環節一:我喜歡
不知不覺,小明悄悄地喜歡上了鄰班的小可,小可的一切都吸引著他。一想起小可,他既甜蜜又自責。拿著自己剛寫好的信,小明猶豫了……
同學們:1、小明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正常嗎? 學生回答。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我們開始關注異性,渴望接觸、了解異性,甚至可能萌發一些異性朦朧的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的正常現象。
那么小明應該不應該把信拿給小可呢? A、 拿給她 B、 不拿給她
大家覺得該選什么?
(學生情緒高漲,有選擇A的,有選擇B 的)
同學們,喜歡一個人但永遠不讓她知道,你們覺得這種可能性大嗎? 學生齊答:大! 好,那么我們先一起來選擇B,如果小明決定永遠不讓小可知道,那么,此事到此為止。然后我們回頭來再選擇A,看看后續的發展,好嗎 ?(學生:好!)
選擇B:
小明經過慎重的考慮1、他們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嗎? 2、他們有能力承擔相應的責任嗎? 3、他們在經濟上能夠獨立嗎?
4、進一步發展感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嗎? 5、老師、父母對此事持什么態度? 6、同學們會如何評價? ……
他決定把密碼埋在心底。 選擇A。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明決定把信交給小可,現在小明還能做什么嗎?(學生:等待!)現在的主動權在誰手里?(學生:小可!)
很好,那么我們現在進入第二個環節: 環節二:被喜歡
現在輪到小可為難了。小可也面臨做選擇題,面對這樣的情感,她是接受還是拒絕呢? 和剛才小明進行選擇一樣,我們也來做選擇! 先從拒絕開始。 小可選擇:拒絕
那么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小可選擇拒絕,她有集中拒絕方式呢? 小可的拒絕方式:
(1)將紙條交給老師,讓老師批評小明。(2)當眾找到小明,嚴詞拒絕他。(3)把這件事告訴同學,鬧得滿城風雨。(4)把這件事告訴父母,讓他們來學校找小明和老師說。(5)找恰當的時機,委婉的表明自己的態度,拒絕小明。
以上那種方式最為合適? 學生選擇方式(5)。
很好,在拒絕的同時,也要注意同學的自尊心,用最好的方式委婉拒絕。 同時小可還需要考慮,如果我覺得自己也有點喜歡對方呢?那么我是不是進入了“中學生談戀愛的幾個誤區”?
一、誤解型。
二、尋求替代滿足型 三、尋求地位型 四、沖動或報復型。
如果小可認為以上幾種誤區都不是自己的真實狀態,她真的很喜歡小明,那么,同學們最想選擇的那個答案來了:小可選擇,接受。
看到同學們都很興奮啊,小明終于要和小可開始所謂的“戀愛”啦!我們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了,大家現在分組討論一下,如果小明和小可現在開始“戀愛”,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什么影響? 學生開始討論
結論:中學生談“戀愛”還是弊大于利的,也許對某些學生可以產生激勵作用,但大多數孩子因為自制力差,弊端遠比好處要大。
總結中學生“戀愛”可能的危害: 1、 短暫、基本無成功率。
2、 分散精力,影響學習和生活。 3、 不能廣交朋友融進更多美德。 4、 4、渙散意志,影響風氣。。 5、 容易使人受到心理傷害。
同學們,經過這一系列的選擇題,我們能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了呢?如果你還有一些不太明白,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故事:
有一個初三男生喜歡上了班里的一個女生,了解到這個女生也對自己有好感后兩人很快就談上了“戀愛”。這個男生有一個可以無話不談的父親,因此,男孩將這件事告訴了父親。
父親聽后,對兒子說:“爸爸最討厭朝三暮四的人,你如果真愛這個女孩,你就要對她一輩子負責。但你說今后你還要讀大學、考研究生,如果你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比她更好更優秀的女孩,怎么辦?”
男孩說:“可是要讓我離開她,我會感到很痛苦。” 父親說:“初一時我給你買的MP3呢?”
男孩回答說:“你不是給我買了一個更高級的嗎?我早把它送給別人了。” 聰明的同學,你理解這個父親的話了嗎?
學生思考。
展示陶行知的話:每個人,無論男女,到了一定年齡,是要談戀愛、要過家庭生活的。但是,正如樹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還是生的好吃?人也像果子,要長得成熟,有了學問,會做工作,又有養活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時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否則,要是書沒有讀好,工作能力沒有培養好,就談戀愛,會有好處嗎?
總結:世間萬物皆有時節,過早的成熟,會過早地凋謝。青蘋果看上去雖美,吃起來卻酸澀,我們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
萌動的青春,需要理性的駕馭和意志的控制。
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朦朧的情愫,我們應該慎重對待,理智處理。 最后,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
學生思考后找到課本答案:愛情需要具有愛他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包含自我的成熟、
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對家庭的責任。愛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強烈、穩定、專一的感情。真正的愛情包含尊重、責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本課小結: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家庭和睦,組成家庭與維系家庭的是愛情。愛情并不
僅僅是兩情相悅,她的真諦是責任、信任、理解和忠誠。當你認為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為他(她)的一生幸福負責任。那么,你就要掂量掂量,你有沒有這個能力給他(她)幸福。如果沒有而奢談愛情,那就是游戲,最后受傷的只能是自己。友誼與愛情有共同點,但并不是一回事,其中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有很大差別。我們中學時代的青少年還承擔不了婚戀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還缺乏這樣的責任能力,過早考慮這個問題,過早地成熟,就會過早地凋謝。
早戀是枚青蘋果,誰采摘了,誰就只會品嘗生活的酸澀,而嘗不到熟果的甜蜜。早
戀讓我們不再快樂,讓我們青春的臉上寫滿憂傷。錯過今天所謂的愛情,還會有明天的“芳草”,如果錯過了青春——這段學習的最佳充電時間,我們將抱憾終身。
課后練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