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二框第2課時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甘肅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二框第2課時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甘肅省 - 武威
《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課程依據標準:
本節內容選自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二課時。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人民代表大會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關系;憲法規范權力運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組織國家機構,明確了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國家機構中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知道了憲法規范權力運行的原因和做法,從而提高了對憲法的認識,進一步懂得了憲法是治國安邦總章程的道理。
(二)內容解析:
本課時從組織國家機構和規范權力運行兩個方面來闡述憲法授予并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從而體現憲法的核心價值。
本站安排兩目的內容:
第一目“組織國家機構”。本目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的國家機構及其貫徹的原則,從三個方面來闡明憲法組織國家機構,授予國家機構相應職權。其一,國家機構組織辦法,依據憲法第三條的規定展開探討,這部分教材給出了結構圖,能夠使學生更形象的理解記憶;其二,憲法組織國家機構及其意義;其三,我國國家機構貫徹的原則。
第二目“規范權力運行”。本目的意義在于闡明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的權力。主要從“權力”概念的探討以及“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如何正確行使職權”兩個方面進行展開。其一,通過對權力概念的解釋,明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的必要性;其二,國家機關在行使權力時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有責任擔當意識,按照程序行使權力,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初步樹立起法制意識。但由于年齡較小以及受生活經驗所限,對于憲法的地位、作用等的認識仍舊匱乏。本節課將基于情
境,探究問題,生成觀點。讓學生明白憲法在組織國家機構與規范權力運行方面的作用,從而形成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的認識。
三、教學模式分析: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情感預熱,讓學生達到適度的興奮狀態,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希望參與體驗,在合作互動中潤物無聲,實現知行合一的導行內化效果。
四、教學思路分析:
1.通過活動交流,讓學生知道人民代表大會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關系;憲法規范權力運行。
2.借助多媒體播放的視頻資料,引發學生關注和好奇,主動求索,帶入預設情境。
3.結合案例探究,從而自然滲透:人民代表大會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關系;憲法規范權力運行。
五、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白憲法在組織國家機構和規范權力運行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清楚人民代表大會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關系并明確權力如何規范運行。
2.能力目標:充分認識權力的運行過程,能夠結合具體案例分析說明權力規范運行的原因和意義并會發揮自己監督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國家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學習,提高對憲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憲法意識,自覺熱愛憲法、擁護憲法。
教學重點:人民代表大會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關系;憲法規范權力運行。
教學難點: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
六、教學方法:圖文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組交流討論法。 七、課前準備:
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憲法的基本原則。人民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樣的國家權力機關,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進一步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家機構的關系:
設計意圖:以活動的形式引發學生的思考,自發總結憲法是如何組織國家機構的,使得學生自己深入探究,更易掌握。
問題:“一府兩院”為什么要向全國人大作報告?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其他中央國家機關都是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設計意圖:進一步明確全國人大與其他中央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 活動二:“探究與分享” 教師PPT給出文字材料:
195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進一步確認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憲法依據。憲法通過后,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
教師提問:新中國成立后,是通過哪部法律來組織國家機構的? 學生回答。
教師追問:那么憲法組織國家機構有什么樣的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給出提前準備的課件內容,歸納答案。
憲法通過組織國家機構,授予國家機構特定職權,明確國家機構的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內容,使得國家權力的運行穩定有序。國家機構依據憲法行使權力,守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活動三:“探究與分享” 教師給出一幅圖片。
教師提問:請你結合教材和老師所出示的圖片,回答“我國國家機構實行什么原則?”
學生回答。引出“民主集中制原則”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民主集中制”。進入名字解釋:
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和組織建設中的運用。
教師提問: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教師結合圖片與學生回答內容,歸納整合答案。
1.在國家機構與人民的關系方面,國家權力來自人民,由人民選舉產生國家權力機關,國家權力機關在國家機構中居于主導地位;
2.在中央與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方面,中央和地方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3.在國家機關內部,做出決策、決定時,實行民主集中制。 直擊社會現象:
播放視頻“有權不可任性”,觀看故事,分析故事,回答問題。 1.怎樣認識這種現象?2.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權力是把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如果被濫用,則會滋生腐敗,貽害無窮。會造成貪腐問題,會侵犯人民的利益,破壞社會的公平正義。依靠憲法和法律規范權力,把權利力進制度的籠子。 (四)引出第二目“規范權力運行”
活動四:“探究與分享”
給出漫畫,請同學們交流你對這幅漫畫寓意的理解。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答案:在這幅漫畫中,公章表示:權力;籠子表示:制度;陽光表示:公開透明和接受監督。這幅漫畫意在表明,權力不能濫用,必須對權力的行使進行制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教師追問:請同學們想一想,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蘊含怎樣的含義? 學生回答。
教師PPT給出答案:
權力要靠制度而約束,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這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
活動五:“案例分析”
給出案例:王某在審批辦理房屋所有權屬登記過程中,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明知房屋權屬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全,且未足額繳納相關稅費,卻授意下屬違法出具審查意見,并親自簽批辦理意見,違法給房屋權屬申請人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等,致使稅費流失近百萬元。王某終因受賄罪和濫用職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被依法追繳違法所得。
我們想一想,“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如何正確行使職權?”“該如何遠離犯罪?”
學生回答。
教師結合教材歸納答案:
國家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國家機關行使權力應當有法
律依據,不能超越權限行使權力,也不能濫用權力。否則就是違法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
活動六:教師給出兩幅圖片。
教師提問:上面兩幅圖片中的部門應該怎樣做?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人民通過憲法和法律將國家權力授予國家機關。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得懈怠、推諉。
活動七:分析材料:某小區經常發生偷盜行為,當地派出所入戶排查。派出所人員來到中學生小雨的家中,要求入室檢查。小雨要求對方出示搜查令等相關證件,在對方出示了有關證件之后,小雨接受了對方的檢查。
教師提問:小雨的要求合理嗎?國家機關行駛職權時,應符合什么要求?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國家機關行使權力時,應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憲法和法律規定了國家權力行駛的程序,國家權力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途徑和方式行使,否則就是違法行為。
活動八:材料分析:近年來,“暴力執法”現象屢屢引起人們的爭議。個別執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態度惡劣,甚至動用暴力和侮辱性的語言。
教師提問:請評析一下“暴力執法”這一現象,思考國家機關應怎樣依法行政?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只有依法規范權力運行,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設計意圖:通過對圖片,案例,材料的分析,讓學生不斷地自我思考,更好的理解規范權力運行的原因以及對公職人員的要求,與此同時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組織國家機構,明確了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國家機構中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知道了憲法規范權力運行的
原因和做法,從而提高了對憲法的認識,進一步懂得了憲法是治國安邦總章程的道理。下面請大家和老師一起總結本課的知識點。(板書)
【課后反思】
在上課過程中,還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做老師的通病——講述的內容過多:什么都想給學生補充,疑問學生不會、不懂、不理解、不知道的知識點都想給孩子們補充一下,諸如民主集中制的表現;人民和人大代表以及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關系;全國人大和國家機構之間的關系等等。那么,如此一來,就使得課堂教學時間在計劃上出現了紊亂。到了下課的時間,沒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的講述任務,自然課堂練習部分也無法進行下去,本節課只好重新增加時間。現在看來,課堂教學在備課環節要么給學生在預習環節設計的任務不夠明確和具體,使得學生的課前預習流于形式;要么就是低估了學生的理解知識的能力,只是認為八年級學生就知道玩手機游戲而不會其他,發了以偏概全的邏輯性錯誤。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只是引領者,而不能做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家長,如此,只會束縛了孩子們進取的動力,不利于其健康進步和成長。我們一定要敢于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去實踐、去感悟知識的真諦,從而,讓孩子們更好的進步、成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