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與集體共成長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七年級下第八課第二框《我與集體共成長》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七年級下第八課第二框《我與集體共成長》遼寧省優課
《我與集體共成長》教學設計
一、 課標依據
本課主要包含課程標準中 “二、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 “(二)在集體中成長”,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主動參與班級和學校活動,并發揮積極作用。有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感受學校生活的幸福,體會團結的力量。部分落實:“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與寬容,尊重、幫助他人,與人為善。” 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中的第八課《美好集體有我在》中的第二框題,本單元主要內容圍繞如何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問題,集體需要不斷發展,集體生活需要個體不斷建構,集體的不斷進步與個人的鍛煉成長休戚相關;引導學生對美好集體的憧憬,培養學生在集體共建中盡職盡責、勇于擔當的觀念與能力。本框題重點探討個人對集體發展的作用,以及集體發展對個人成長的作用。不僅要了解個人如何依靠和運用集體的力量獲得成長,也要認識到良好的集體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從而使學生樂于共建共享美好集體,在集體中共成長。 三、 學情分析
從初中學生成長階段看,由于青春發展期讓學生對推動事物發展有熱情,有積極性,但又由于個人能力積累的制約,其在推動事物發
展中承擔責任的能力也有所限制,因此,部分學生會表現出對一些事情有心盡責,而無力盡責,責任認知強過責任行為的現象,其責任感強過其責任能力。不少學生可以判斷負責與不負責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確選擇付之行動。在個人奮斗目標上,學生表現為個人意識較強,國家、社會意識較弱。在利益關系上表現為以“我”為中心,凡事從“我”出發,崇尚“追求自我實現、完善自我價值。” 四、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團隊意識,激發集體榮譽感。 形成主人翁意識,感受盡責擔當的快樂。 2.能力目標
形成對復雜事物進行合理性分析的能力,能夠分辨是非善惡。 形成團隊合作能力。 3.知識目標
知道可以在哪些方面、如何為集體建設承擔責任。 理解自己在承擔責任中會有付出,也會獲得成長。
五、 教學重點:基于學生表現出對一些事情有心盡責,而無力盡責,
其責任感強過其責任能力的特點,本課將引導學生知道可以在哪些方面、如何為集體建設承擔責任作為重點。
六、 教學難點:基于學生表現為個人意識較強。在利益關系上表現
為崇尚“追求自我實現、完善自我價值。”這一特點。本課將理
解自己在集體活動中承擔責任會有付出,也會獲得成長作為難點。
七、 教學方法:情景體驗法、討論探究法 八、 教學流程 欄目名稱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運用你的
經驗
【教師】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大大小小的集體中,集體生活帶給我們很多歡樂,一起來看看我們參與過的集體活動吧 尋找照片中的自己,看看你參與了哪些活動? 【教學情境】
展示上課班級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微課視頻 【教師提問】
談一談在這些活動中你承擔哪些任務?你在這個活動中有哪些收獲? 【學生預設】
學生為集體做的事主要集中在參加集體活動,付出時間精力,承擔主要展示任務;擔任干部承擔領導組織設計意圖: 教學情境的選擇來源于
學生生活實際,電子相冊視頻創造氛圍,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集體生活經歷,從而運用學生自身經驗導入課堂。 讓學生回想自己為集體建設做過的事情,反思
自己和集體的關系。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對比,檢視自己為集
體所做的事情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引發學生應如何為集體建設做
責任;在團隊遇到困難挺身而出;幫助關心團隊成員。
團隊成員會認可為集體付出的人給予好評,為集體付出會鍛煉能力、磨練意志、收獲友情和他人認可。 【教師引導】
教師要能抓住學生發言中的亮點加以評價,引發學生對經驗現象背后的思考;學生的發言不夠多元化,要追問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學生發言中不符合正確價值觀的做法,要及時引導,糾正錯誤的觀點和行為,給學生傳遞正能量。
【教師】
集體因為你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美好,同學們也在集體活動中收獲成長和他人的尊重。那么你們知道建設一個優秀的集體需要哪些元素,我們又該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些什么?現在讓我們嘗試組建小組,完成活動任務,體驗在共建集體中盡責。
出努力和做出怎樣的努力的思考。
設計意圖: 學生普遍存在個人意識強于集體意識的特點,
通過分享經歷讓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教師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感悟自己可以承擔的集體責任很多,個人的付出對集體、對個人都是有意義的,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為接下來的課堂活動提供生活經驗素材。
探究與
分享
一、在共建中盡責
【教學情境】 活動一:暢想美好集體
1、選擇小組活動任務:共同目標、 集體規則、良好氛圍
2、設計小徽章:設計內容要體現以上內容
3、時間要求:限時七分鐘
4、展示成果:介紹小組成長目標、小徽章內涵以及小組成員在活動中負責的內容
【教師引導】
教師可以走下去參與各個小組的活動,一方面聆聽學生的討論,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建議拓寬思考方向,當討論偏題或者沒按要求做時,及時糾偏;另一方面教師要觀察各個小組的進度,掌握哪些小組生成有創新、有深度的內容,在后面的展示環節重點展示這些亮點。
設計意圖:
通過設計徽章讓小組這個小集體找到集體
奮斗目標和共同愿景,每個人都參與制訂小組活動規則,體驗民主制
訂規則能夠體現集體成員的意愿,這是遵守規則“自治”的前提,活動過程中友好的交流協商合作也會促進良好集
體氛圍的產生,都讓學生感同身受。同時參與活動的過程就會產生分工,間接強調了人人都要承擔集體責任,只有盡責才能讓集體任務圓滿完成,自己也會有收獲。
教師點評要重點表揚完成度高、創新強的小組,肯定在活動中承擔責任的同學,引導學生認識到為集體付出有利于個人成長。 【教師】 總結小組活動:
小組目標的設計都很有現實意義,如果同學們能努力完成它,對于個人、和小組都是一種進步,那么執行過程中的規則就變得格外重要,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如果每個集體成員都能發揮“自治精神”,自覺遵守規則做好自己的事,即使遇到困難,我們的集體也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大家也都提到要營造團結友善的氛圍,可見我們班同學的團隊意識很強。 承上啟下:
小集體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的班集體,我們和班級的關系就像水手和大船,船上的生活依舊需要共同目選擇小組的形式可
以以小見大,小集體的建立尚且需要共同目標、集體規則和良好的氛圍,需要集體成員盡責參與。班集體更是如此,而且更需要每個人
的努力和團隊凝聚力。 在體驗組建小組的過程中意識到承擔責任的重要,為下個環節自主承擔集體責任鋪墊。
標、規則和良好氛圍,我們的成長發展和班級大船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只有發揮主人翁意識同舟共濟揚帆起,才能真正乘風破浪萬里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可以為班級做些什么?
【教學情境】 活動二:我們的船
出示一艘代表班級的大輪船圖
案,船身上寫有衛生清掃、遵守紀律、板報宣傳、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團結互助、學習榜樣、班級管理。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長,談一談自己能為班級大船做什么?
【學生預設】
學習榜樣:努力提升學習成績,提高班級平均分
團結互助:友好幫助同學、助人為樂 班級管理:班委協助老師自習課管理、同學們承擔開教室門等日常工作 文藝表演:代表班級參加文藝演出
設計意圖:
讓學生發現自我的
價值,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能力找到自己能為班級做的事,班集體是大
家的集體,人人都要關心集體,貢獻個人智慧,主動分擔。培養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
主動性。幫助學生建立我要為集體負責的主人
翁意識,維護集體榮譽感。讓學生不要空有盡職盡責的心,還要找到班級當中具體的事情真
探究與
分享 二、在擔當中成長
體育競賽:運動會等比賽積極參加 遵守紀律:遵守紀律不影響班級榮譽 板報宣傳:畫板報、做宣傳欄 衛生清掃:值日生打掃,不亂扔垃圾 【教師】
為班集體做貢獻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集體生活中舉手之勞的小事也是為集體做貢獻,做好該做的事,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集體建設中來。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情境創設和追問: 承擔集體責任時遇到困難怎么辦?
選擇參加集體活動就要怎樣承擔責任?為什么?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怎么辦?
沒人看見時,及時撿起掉在地上的垃圾;自習課不隨便講話;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等等“生活瑣事”算不算為集體做貢獻? 【學生預設】
要克服困難,勇于承擔責任,努力做正做到盡責。
在班級管理共同體中,
學生就像在船上一樣,
彼此幫助,互相關心,
交流并相互分享,共同
承擔失敗的責任并共享成功的喜悅,通過情感交流大家連結在一條船上,從身份認同逐漸找到各自的歸屬感。
設計意圖:
本環節處理的問題
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發
到最好,不僅僅是為集體榮譽也是為個人榮譽,與個人利益沖突,要盡量配合集體,因為集體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教師】
集體的榮辱與個人的榮辱休戚相
關,為集體榮譽而戰也是為自己的榮譽奮斗。為集體付出甚至犧牲一些個人利益,我們會收獲心智的成熟,技能的提升,同學的認同和老師的欣賞,有舍才有得,甚至我們會得到的更多 承上啟下:
如果人人都能參與集體活動,并且盡職盡責,我們的班級一定會越來越好。而在集體中有些同學可能承擔了更多的職責,為集體付出的更多,你們有沒有觀察到他們的美好品質?現在讓我們進行慧眼識人的頒獎活動
【教學情境】 活動三:慧眼識人
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提出要求,組織掘學生已有經驗的做法符合課程性質要求的實踐性和課程基本理念——把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基礎。
通過教師追問,探
討承擔責任既是集體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取得成就的基礎,引導學生全面辯證看待問題,教師創設的情景和追問會幫助學生關注真實生活
中的矛盾和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引發更深刻的思考,通過平等雙向交流得到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
從學生談集體中領悟承
擔責任帶來的成長,感
小組活動進行展示評價。 出示“最有責任心、最努力上進、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最寬容、最有毅力、最禮貌”等關鍵詞。小組合作選出本組具備以上任一品格的一名同學。寫獎狀、討論獲獎理由。最后集體頒獎并分享獲獎理由,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 【學生預設】
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擁有更多的好朋友,在活動中獲獎,展示自己的才華,發現自己的潛能,嘗試自己以前不敢做的事實現自我突破, 【教師】
承擔責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現,是自強不息的選擇,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這些同學選擇和集體共同成長,實現個人和集體的雙贏,希望我們的同學都可以像他們一樣,勇于承擔責任,讓我們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張明信片
受到集體生活可以磨練
意志,鍛煉做事情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為自己贏得更多的信任,從而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榜樣,被選出來的同學也會感受到為集體付出是可以得到認可
和贊揚的,也給其他同學一個啟發,為集體承擔責任,會讓集體更美好,讓集體成員更團結,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
人。
總結與收獲
【教學情境】 活動四:致未來的自己
在明信片上寫出你有能力為班級做的事,在期末的時候打開看看你是否完成自己的目標,在實現過程中又有哪些成長。 【教師結束語】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成長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集體就是心靈成長的樂土,它幫助我們磨練意志、提升能力、涵養品格,愿同學們的青春之樹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在每一次的集體活動中突破自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而那時我們的班級也一定是更優秀的集體,真正實現我們與集體共成長! 設計意圖:活動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承擔責
任,而且鼓勵學生將承擔責任落到實處。在集
體生活中積極實踐,有利于學生體驗我與集體共成長的主題,從而內
化于心、導之以行。 九、 教學反思
教學環節的素材都來源于學生實際生活,來源于他們自身的體驗,得到的啟發也都非常真誠,感同身受。課堂氛圍好、生成多。課堂情境創設到位,學生有感而發對話題感興趣;及時挖掘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閃光點進行追問引起學生思考,抓住學生回答不清楚的地方追問進行拓展,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個活動的形式比較傳統,少了一點新穎的創意和信息技術,在呈現方式上還可以再有些變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