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畜牧業為主,農業地域類型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地理必修二3.3《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一地理必修二3.3《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北京市日壇中學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3.3(2)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乳畜業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地理
學段: 高中
年級
高二
相關 領域 人文地理學
教材 書名:《地理必修2》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年6 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章圍繞“農業”第一次引入“區位”這一抽象的地理概念,“區位的選擇”是體現地理學科“區域性”和“綜合性”等學科特點的重要內容。其中,“農業的區位選擇”又是能夠很好地實施 “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發展”等地理學科素養培養的較好載體。同時,本節課為本章的最后一種農業地域類型介紹,學生之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和農業區位條件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在此基礎上,本節教學設計依據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知識必須由主體自我建構”,通過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在自行分析與思考中,使學生認識并理解“區域性和綜合性”的含義,以及人類活動要遵循“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發展”等思想。此外,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的精神支柱,具體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地理學習的興趣,就無從談起地理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本節教學設計中,將學生身邊的熱點問題引入地理課堂,并設計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有梯度的問題,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培養地理學習動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中最后一節的教學內容: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乳畜業。課標要求是,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形成條件。作為本章中最后一種農業地域類型, 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承前——“農業的區位選擇”“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大牧場放牧業”為本節的學習提供了必備的基礎知識、學法指導和案例分析方法;啟后——“舉例說明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和發展特點”,為學習工業區位奠定基礎。 學生情況:
授課班級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較扎實,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屬于中上等,部分學生知識較豐富,敢于表達,能夠帶動周圍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同時班級組織紀律性較強,在此基礎上,能夠很好的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 教學方式:
案例分析、合作探究、歸納分析 教學手段:
Ppt多媒體、幻燈投影、制作學案 技術準備:
Ppt制作、學案制作
3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 結合三元乳業第一牧場的生產情況,歸納乳畜業的基本特點。
2. 從區位 因素的角度,分析三元乳業第一牧場基本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分析三元乳業能夠在內蒙古地區建設牧場奶源基地的主要原因。
4.比較三元乳業第一牧場乳畜業和英國乳畜業的發展差異,提出中國乳畜業的發展策略。
教學重點
1.乳畜業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 2.乳畜業的區位條件。
教學難點
針對乳畜業的特點分析乳畜業的區位條件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階段
教師 活動
學生 活動 設置 意圖
時間
創設
情境
由中國媽媽海外搶購奶粉新聞事件和中國媽媽最喜歡的
奶粉品牌,提出思考:西歐的洋奶真的比中國的好嗎?我
們今天就一起來探究一下乳畜業那點事兒。 觀看ppt 閱讀思考 創設情景激
發學習興趣 2分鐘
探究活動
一: 乳畜1.展示案例:三元乳業第一牧場 材料一: 三元第一牧場
小散戶
通過案例材料結合已有學習思路和方法,自主
8分鐘
4
業的特點
占地面積 340畝 約20平方米 奶牛數量 2500頭 3頭以下 日產奶量 約3萬公斤 55斤 擠奶方式 全程機械化 人工 管理和技術
采用高科技管理分析軟件隨時監測奶牛生長、抗生素殘留等情況;每周體檢,定期防疫。 單一結構粗飼料喂養,普通圈養 投資金額 4000萬 約4萬 年收益
過億元
約8000元
2.提出探究問題:根據材料概括乳畜業的基本特點。 3.小組展示分析結果 4.教師評析并總結分析思路:
從部門-產品、投入-產出、規模-方式三個維度考慮: 部門-產品 以乳制品為主要產品的畜牧業 投入-產出 資金、技術投入大,商品率高 規模-方式
較大規模,企業化經營, 集約化經營
閱讀教材 分析思考 小組合作 分析討論 小組展示 歸納總結 整理歸納
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乳畜業的特點,設計三元牧場和小散戶的對比材料,使學生更易概括和理解乳畜業的特點
探究活動二:乳畜業的區位條件
1.出示三元乳業主要牧場的位置圖,請根據圖示,歸納乳畜業的分布特點。
分布特點:大城市周圍
2.提出探究問題:乳畜業為什么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圍?請以三元第一牧場為例,從區位條件的角度,分析三元乳業第一牧場乳畜業特點的形成原因。
讀圖分析
回答問題
閱讀圖文材料
通過三元乳業牧場的分布圖概括出乳畜業的一般分布特點。
在總結出分布特點的基礎上追問,“為什么”
15分鐘
5
材料展示:
材料一: 下圖分別是三元第一牧場位置圖和北京市
地形圖,牧場距離國貿45公里,最短用時48分鐘。
材料二: 材
料三: 通州區位于北京市東南部,全區共有耕地 53 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等,一直是首都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材料四:
人均牛奶消費量(千/) 城鎮 25.0 農村 12.3 精飼料和牧草喂養 比例
4:6
精飼料來源 玉米、大豆等谷物 牧草 麥草、稻草配青干草、花生秧、苜蓿草等
讀圖分析
閱讀材料
讀圖分析
閱讀材料
小組合作
分析討論
閱讀材料
分析思考
小組討論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不同地圖的展示,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6
1)提出探究問題:
結合資料,從區位條件的角度,分析三元乳業第一牧場乳畜業特點的形成原因。
2)小組展示分析結果 3)教師評析并總結分析思路:農業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從區位條件角度) 乳制品、資金技術投入大、商品率高:靠近大城市和交通便利 企業化較大規模經營:平原為主地勢平坦開闊;溫帶氣候水熱條件好;土壤肥沃;農業基礎好,飼料豐富。
閱讀材料
分析思考
歸納整理
結合特點和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根據材料分析出三元乳畜業特點的形成原因。鞏固區位條件分析思路和方法。
探究
活動三: 區位條件
的變化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前幾年,北京通州地區農村土地承包1000元/畝/年,近幾年土地價格上漲至1500/年/畝。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地18元/年/畝
材料二: 2015年,我國乳產品冷鏈流通率達到36%以上,冷藏運輸率提高到65%左右。條條最高時速120公里/時的高速公路縱橫灑落在內蒙大地上。 2.提出問題:根據材料說出三元乳業在內蒙古建設奶源基地的主要原因。
3.教師評析并總結:隨著保險冷藏技術和交通條件
的不斷發展,乳畜業的區位條件不斷發展變化,區位選擇也要發生變化。
閱讀材料 觀看圖片
思考分析
回答問題
歸納總結
通過材料和圖片使學生理解區位條件的發展變
化及區位選擇的及時調整,體會因地因時布局農業的思想
5分鐘 探究活動四:
中國
和西
歐乳
畜業差異分析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乳畜業占農業比重
乳制品人均消費量 中國 <20%
<20千克/人 西歐各國 >70%
>100千克/人
材料二: 養殖規模 平均單產
材料閱讀 分析思考 通過中國和西歐乳畜業的對比分析,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思考,和開篇創設情景相呼應,理解西歐奶業發展較好的主
10分鐘
7
中國
50頭以下的散戶約占
72%其中5頭以下約占33%
4.6噸
西歐各國
以300-500頭為主 約12噸
2.提出問題:
以三元乳業為例,比較中國和英國乳畜業發展的差異,并提出中國乳畜業今后發展的策略。
3.教師引導分析
小組合作 分析討論
要原因。 通過國內外對比分析使學生看到本國內的優勢與不足,同時為本國的發展獻計獻策,體會地理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課堂價值。
8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過程性評價:通過探究活動相關題目的設計,從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知識點重現鞏固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
課后習題測驗:通過有效的典型的試題進行課后小測。 評價量規
過程性評價:思維能力20%,基礎知識重現鞏固能力:15%,語言組織能力15% 習題測驗:50%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本節教學設計突破傳統的基本上以“教材內容”為主的教學方式,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案例,而不是一上去就引用遙遠的西歐案例;從有趣的“中國媽媽搶購國外奶粉”事件引入,將新聞熱點和看似枯燥的知識點相結合;同時又將身邊親民案例和西歐典型乳畜業案例對比分析,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又具有深度的思考題,使整節課既有趣又有深度,在輕松與緊湊的節湊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本節教學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在真實案例中體會到地理課堂的樂趣,同時又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本國產業發展,提升了學習的高度。最重要的是通過一層層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分析,既培養了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區域差異性和綜合性”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進行農業生產應該因地因時制宜,人地協調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