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地理必修二3.3《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河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一地理必修二3.3《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河南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舉例說明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時,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農業區位因素包括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交通、科技、勞動力、市場等社會經濟因素,澳大利亞混合農業、中國季風水田農業、和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這位學好本節課奠定了基礎。但本校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學生對種植業比較熟悉,對畜牧業非常陌生。因此本節課對學生的認知是一個挑戰。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兩種農業地域類型及其分布。
2.通過學習大牧場放牧業,學會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場放牧業在經營方式、商品化、專業化、經濟效益等方面的特點。 4.掌握西歐乳畜業的形成因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分析,歸納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2.把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作比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自然條件是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條件,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條件也越來越大地影響到農業的區位選擇,事物是發展的,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
1.理解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兩類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因素。 2.利用圖表資料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能力。
【教學難點】
西歐乳畜業與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的比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認為,也讓我們感受到人和自然綿延千年的交流。是的,我們熟悉的蘭州拉面,它的食材可能就來自于遙遠的麥田和草原。小麥,種植業的主要成員,在不同地區演繹不同的精彩。今天,我們轉換視角,看看這片牛肉,學習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
環節一:[自學尋疑]
2
觀察在天貓搜索欄輸入“進口牛肉”、“進口奶粉”得到的搜索結果,觀察結果的商品產地,閱讀教材內容,限時3三分鐘,嘗試解釋你的發現。并對比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的不同之處?完成導學案一。 大牧場放牧業 乳畜業 生產對象 牛羊 奶牛 產品 牛肉、羊肉、皮毛
牛奶及其制品 特征
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生產規模
大、專業化程度高
商品化、集約化
主要分布 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北美洲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
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
(大牧場放牧業:干旱、半干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于放牧業。美國、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養羊占重要地位。乳畜業多緊鄰消費市場,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貯藏,且運輸不便,目前,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有奶牛農場分布于市郊。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
環節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探究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條件。
播放視頻:走進南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51頁“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放牧業”,結合南美洲氣候圖、地形圖、探究下列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例子,歸納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
(有利的區位條件──氣候溫和,草類茂盛,是世界上優良的天然草場之一;地廣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為牧場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區位優勢,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讀圖要求:在世界地圖上,熟悉以上國家及地區、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與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相比,我國內蒙古、新疆等牧區存在哪些問題?我們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我們可以借鑒阿根廷發展牧業的哪些經驗?
(我國內蒙古、新疆地區地廣人稀、草場質量好,如果能夠加強科技應用,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合作探究二:分析西歐乳畜業的形成因素。
1.觀看圖片:我國知名的乳畜品牌,通過新聞了解我國知名乳畜企業的對外合作戰略,思考,中國的乳業真的是“崇洋媚外”嗎?
2.結合教材活動,西歐的地形圖和氣候圖、西歐四國的城市化水平和德國人的早餐桌等資料,小組合作,探究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條件。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3
(提示:從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分析飼料因素,西歐的地形圖和氣候圖反映出西歐具有廣闊的平原和涼爽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反映了西歐城市化水平高,說明市場因素對乳畜業的重要影響。德國人的早餐桌說明了西歐飲食習慣對乳畜業形成的影響)
3.生活探秘,通過觀看我們身邊乳制品的生產地,發現乳畜業要臨近城市,靠近市場。
環節三:[思維建模]
以小組為單位歸納下列問題: 1.農業地域類型的判斷思路。
(生產對象→生產目的→生產規模→商品率 →投入勞動力多少進行分析) 2.農業區位條件分析的一般思路。 (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 【學以致用】
(2012·江蘇地理)閱讀材料,回答下題。 下圖是我國第28次南極科考航線和P大陸自然帶分布示意圖。P大陸熱帶草原帶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
試分析其有利條件。 (答案: 大牧場放牧業 草場廣闊,氣候適宜;技術水平高; 交通便利,地廣人稀)
【課堂小結】 大牧場放牧業 乳畜業 生產對象 牛羊 奶牛 產品 牛肉、羊肉、皮毛
牛奶及其制品 特征
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生產規模
大、專業化程度高
商品化、集約化
主要分布 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北美洲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
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
區位條件 草場、地租、交通、市場
飼料、市場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導學案
平頂山市實驗高中 葉俊楠
【學習目標定位】
課程標準:舉例說明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學習目標:1.了解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兩種農業地域類型及其分布。
2.掌握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的特點、形成的區位條件。
【自學尋疑】
大牧場放牧業:
1.特點:面向市場,生產規模 ,專業化程度 。
2.分布:干旱、 氣候區。
(1)牧牛國家: 、 。
(2)牧羊國家: 、新西蘭、 。
3.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放牧業:
(1)區位優勢:氣候 、草類 ; ,土地租金低; 。
(2)發展措施:一方面采取 、 ,種植飼料,打機井;另一方面飼養良種牛,加強良種牛的培育,以及對牛群 的研究。
(3)特點: 、專業化、地域化程度高。
二、乳畜業:
1.概念:隨著城市發展而形成的面向 的商品化、集約化畜牧業地域類型。
2.生產對象主要是 ;產品是 及其制成品。
3.主要分布區:北美洲 地區、西歐、中歐,以及 、新西蘭等地。
我的問題是:
【合作探究】
探究活動一:閱讀教材51頁“案例4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放牧業”,探究下列問題。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例子,歸納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
2.與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相比,我國內蒙古、新疆等牧區存在哪些問題?我們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我們可以借鑒阿根廷發展牧業的哪些經驗?
探究活動二:閱讀教材52頁文字材料,結合材料,小組合作,探究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條件。
【思維建!
歸納總結:
1.農業地域類型的判斷思路。
2.農業區位條件分析的一般思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