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口遷移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二節《人口遷移》海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二節《人口遷移》海南
《人口遷移》教學設計
1. 課標要求與解讀:結合實例,描述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結合實例”為行為條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真實的情景以供學生探究分析,或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實例中發現地理原理和規律,對地理實踐力提出了要求。“描述”為行為要求,在布魯姆“認知教育目標”的目標分層中,屬于“領會”這一層次,層次較低,要求學生能對事物或原理進行初步的轉化、解釋、推斷。“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為教學內容,人口遷移的特點包括遷移方向、遷移規模等,在不同的時空尺度下,人口遷移呈現不同的特點;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體現在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因素在人口遷移中的影響逐漸減小,而社會經濟因素則日益成為人們遷移主要考慮的對象。人口遷移受自然環境、社會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同樣的,人口遷移也會影響著遷入地和遷出地的自然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教學內容體現了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
2. 考向分析:針對該內容,高考考向有:人口遷移的特點及表現分析、人口遷移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人口遷移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人口遷移對遷出地和遷入地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建立人口遷移相關內容的思維模型。
3. 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 水平1
水平2
區域認知
結合身邊的例子,從時-空角度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學會判斷某種
人口的空間變化是否屬于人口遷移;根據人口遷移的范圍差異,了解其類型
在分析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中,說出人口遷移中遷入地和遷出地的
地理環境差異 綜合思維
根據某一段海南移民史,說出一至兩個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回顧海南移民史,理解人口遷移是社會、經濟和自然方面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建立思維模型;從多方面理解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
人地協調觀
借助海南移民史材料,分析人口遷移中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
分析人口遷移對海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理實踐力
采訪身邊居住地發生過變化的人,了解并記錄其基本信息、變化方向和原因
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處理,找到目前影響海南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4.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人口遷移的原因 (2)難點:人口遷移的影響 5.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海南移民史資料和海南留守兒童相關視頻、確定教學流程及活動、制作學案及課件。
學生:自主預習本節課內容;采訪身邊居住地發生過變化的人,記錄其基本信息、遷移方向和原因,完成調查問卷。 6.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提問】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
做一個小調查,從出生到現在都在父母身邊的同學,請舉手。 【過渡】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有些年幼的肩膀還需扛起照顧別人的重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留守兒童。
【提問】他們的爸媽為什么要離開他們,又去了哪里?他們多久才能和爸媽見面?
【過渡】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觀看一個短片。
【播放視頻】海南省儋州市筆架小學留守兒童視頻。
【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反應】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用心感受留守兒童的處境】
聯系學生自身情
況,引發共情;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熱點社會問題背后的地理原理和規律。
學習目標展示
【提問】視頻看完了,想必大家心里對這三個問題也有了答案。哪個學生來回答?
【過渡】這位同學的回答體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地理概念:人口遷移。人口遷移是什么?人為什么要遷移?人口遷移又帶來什么影響?這是本節課要探究的內容。
【PPT展示】學習目標: 1. 借助實例,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和類型。
2. 結合海南移民資料,說出人口遷移的原因。
3.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人口遷移的影響。
重點: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難點:人口遷移的影響。
【回答】他們的父母去打工了,到三亞,一年才能見自己的父母一次。
【觀看PPT及學案內容,明確學習任務】
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并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人口遷移的概念和類型
【提問】視頻中留守兒童的爸媽的居住地發生了什么改變? 【追問】這種改變,是否跨越了行政界限?
【追問】居住地的改變持續了多長時間?
【總結】滿足這三個條件,稱這種人口空間變化為人口遷移。其中,根據居住地的變化將原居住地稱為遷出地,現居住地為遷入地。
【回答】從儋州變成了三亞。 【回答】是。
【回答】一年。
落實對人口遷移
概念和類型的掌握,實現區域認知水平一和地理實踐力水平一的教學目標。
【PPT展示】
1.居住地改變。 2.跨越行政界限。 3.持續一段時間,通常為1年及以上。
【提問】根據以上條件,判斷你們采訪結果中的這幾種情形是
否屬于人口遷移,以及為什么? (1)某退役軍人多年之前從廣東省到海南省就業。 (2)對門的一家人春節時從哈爾濱到海南過冬。
(3)某會計一年之前離開海口到新加坡工作。。
(4)鄰居一家從街頭搬到了街尾。
【觀看PPT,理解吸收、做筆記】
【回答】1、3是,2、4不是。1、3都發生了居住地的改變,
而且跨過了行政邊界,持續時間長。2的持續時間不長;4沒有跨過行政界限。
【追問】在以上人口遷移中,遷移范圍有什么不同?
【總結】根據人口遷移的范圍,可將人口遷移分成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移。
【回答1】2的范圍比1的范圍更大。
【回答2】1在國內遷移,3跨國遷移。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提問】同學們還記得視頻中留守兒童的爸媽因為什么而離開他們嗎?
【過渡】人口遷移的原因只有掙錢打工嗎?我們不妨進行一趟時間的旅行,從古今發生在海南的人口遷移故事中,探尋人口遷移的原因。
【活動1】請同學們閱讀學案活動1的材料,分析材料中所反映出來的人口遷移原因是什
【回答】打工掙錢。
分析人口遷
移的原因并找出影響目前海南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發展水平二的區域認知、水平一
么?
材料一:5000年前,海南島美好的自然環境和豐足隨處可見的生活資源留下的黎族先民。
材料二:在兩晉近130年的綿年戰亂中,大陸不少士民渡海避難到幾乎毫無戰事的海南島定居謀生。
材料三:隋朝開始向海南流放罪臣,唐、宋相沿,把發配貶官、罪臣到“天涯海角”當作一種令人生畏的重罰。
材料四:美籍丹麥傳教士冶基善是基督教最早到海南的傳教者。他于1881年來到?趥鹘,后至那大,建立起早期的那大教會,下圖為那大基督教堂。
材料五:1893年,清政府明令允許華僑出國回國經辦實業。加上當時新加坡、馬來西亞地區正在大量開墾荒地,發展橡膠種植;馬來西亞半島也大量開采錫礦,當地勞力供不應求,需要大量外來勞工,由此形成了清代海南向海外移民的一次高潮。
材料六:建國之初,為了取得橡膠、礦石等重要戰略物資,中央決定投資到地處熱帶亞熱帶又有大量荒地的海南島創辦農墾,發展橡膠和其他熱帶作物,由此引發了以軍人為主的大陸向海南移民熱潮。
材料七: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大特區,有
【閱讀材料,分析遷移原因】
【回答】材料一:自然環境、自然資源;材料二:戰爭;材料三:政策;材料四:宗教;材料五:政策、經濟;材料六:氣候、礦產資源等自然因素和政策;材料七:經濟; 材料八:經濟、文化。
和二的綜合思維、水平一的人地協調觀和水平二的地理實踐力
良好的就業創業條件,吸引了全國各地人才和民眾紛紛涌向海南,呈現出號稱“十萬人才過海峽”之壯舉。
材料八:2010年海南人口凈遷入的省級行政區。
地區
廣東 上海 北京
天 津 凈遷入人數(人) 83873
7887 5551
777
【提問】哪位同學來說一說你的看法。 【提問】除了以上因素,人口遷移還有哪些
原因?你能否從你的采訪中舉出例子說明? 【總結】可見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方面的。
【過渡】在諸多因素中,影響目前海南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活動2】以小組為單位,以采訪問卷中的原因為橫軸,出現頻率為縱軸,制作條形統計圖。據此說明影響目前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回答】
1. 從廣西到海南上學,遷移原因為求學。
2. 姐姐隨嫁到廣東,遷移原因是婚姻家庭。
【制圖分析】 【回答】經濟因素。
人口遷移的影響
【過渡】人口遷移,對海南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活動3】小型辯論:全班分成兩個大組,第
一組為正方,支持利大于弊;第二組為反方,支持弊大于利。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5分鐘后進入6分鐘的自由辯論環節。論據最多的組獲勝。
【小組討論】 【參與辯論】
探究人口遷移的影響,完成人地協調觀和綜合思維水平二的教學任務。
【總結】可見,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經濟、社會、自然各方面都會帶來或好或壞的影響。
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過渡】隨著勞動人口大量從農村遷往城市,難以避免地產生大量的留守兒童。離開了父母的庇護,他們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在觀看短片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這個問題:試從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分析如何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播放】留守兒童公益短片。
【過渡】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但這還不夠。這道思考題就作為你們的課后作業。
【總結】人口遷移承載著人們的喜樂悲歡,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留守兒童的悲傷,轉化為笑臉。
【思考、回答問題】
總結升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社會責任感;從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入手,分析減少留守兒童數量的方法,學以致用,落實綜合思維水平二的教學目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