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解原理應用,微粒行為分析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三化學電解原理應用中的微粒行為分析-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電解原理應用中的微粒行為分析
一、本節學習內容分析
《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了解電解池的工作原理,認識電解在實現物質轉化和儲存能量中的具體應用。《高考考試說明》要求了解電解池在實際中的應用。結合近三年的高考題和模擬題分析,考查內容從直接的原理考查越來越向工業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轉變,布置宏觀的任務:物質的制備,試劑的再生,污染物的處理等問題,要求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下,從微觀入手,結合電解原理來完成任務,并且具備能夠完整表述的能力。從而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學科素養。考試中的相關題目并不屬于難題,但學生得分率不高,需要共同找到這類題的分析和解答模式,本節課就是幫助學生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高三的一輪復習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所提高,對于電化學部分基本能夠明確原理,會書寫電極方程式。但學生在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真實情景中的問題的能力有待于提高,能夠學會對反應和過程的分析從單一、靜態到全面、動態的轉變。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建立利用電解原理從微觀分析解決宏觀物質轉化的思維模式,并能夠完整表述。 2.提高學生學科思想方法,深化對知識能力方法的解決。 教學重點: 微觀分析宏觀現象的思維方法
難點: 在實際工業流程中裝置及環境要求的綜合考慮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發現問題
【學生活動】完成2012年北京高考27題(限時訓練10分鐘);交流分享自己的讀題審題書寫答案的大概過程,訂正答案。
【教師活動】協助學生完成討論交流,整理學生反饋的問題;預測:問題(4)②可能是本題相對困難點,引出本節教學目標;展示(4)②的分析過程,初步建立模型,為學生提供樣本。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題目;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互相借鑒解題思路,鍛煉表達能力;師生共同歸納出電解原理實現物質轉化的為例行為分析模型。 【環節二】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完成專項練習中的4道題目,討論交流,實際應用之前建構的分析模型。 【教師活動】與學生共同完成討論交流,總結方法,完成板書 。
【設計意圖】專項練習中選擇的4個題目分別代表此類題的四種情況,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總結分析方法。 【環節三】鞏固提升
【設計意圖】檢驗學習成果,樹立高考信心。 【板書設計】
電解原理應用中的微粒行為分析 宏觀任務 微觀分析
例: 吸收液SO32-再生 HSO3- → SO32-
H+
放電(還原---陰極) Na+移動方向(陽向陰) 1. FeCl3溶液再生 Fe2+ → Fe3+(氧化---陽極) OH- 移動方向
2. K2MnO4制KMnO4 MnO42- → MnO4-(氧化---陽極) K+移動方向(陽向陰) 3. I2可以轉化為IO3- I- → I2(氧化---陽極) OH- 移動方向 4. 分離NaHSO3與Na2SO3混合物 b室 Na2SO3 → NaHSO3
c室NaHSO3 → Na2SO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