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共價鍵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滬科版化學高一上冊3.3共價鍵(第一課時)上海大學附屬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3.3共價鍵(第一課時)
班級:高一(6)班
設計思路
(1)化學基礎理論是物質變化的基本規律,同時也是研究物質變化的思維方法和重要手段,是進行化學學習和化學研究的重要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學習的一般過程為:感知事實提出問題——應用化學思維方法和概念形成理論假設——假設論證——理論整合——理論應用。物質結構理論是化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包含原子結構、化學鍵與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本節課所學的“共價鍵”是化學鍵的重要內容。
(2)滬教版教材編寫原則中提到:教材的呈現方式應該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有利于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有利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高中化學第二章《開發海水中的鹵素資源》重點學習內容:氯氣具有強氧化性、鹵素單質活潑性依次減弱、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得失或偏移”等內容的教學大多數是通過實驗驗證或資料介紹,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時進行第三章《探索原子構建物質的奧秘》 “化學鍵、分子結構和部分晶體結構”等內容教學不但很有必要,而且應該結合學生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讓學生感受“物質組成和結構之間的關系”、“物質的性質和結構的關系”,初步構建出“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學習品質,對前面所學知識做到“知其所以然”。存在于絕大多數物質中的“共價鍵”既是構成物質的主要作用形式,更是這一教學的重要載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共價鍵的概念,認識共價鍵是原子間形成共用電子對而產生的強烈的相互作用。 2、學會書寫簡單的共價分子的電子式和結構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氯化氫分子中氫原子和氯原子形成共價鍵的過程,初步建構學習基礎理論的一般過程:感知事實提出問題——應用化學思維方法和概念形成理論假設——假設論證——理論整合等,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氨、甲烷的化學式為什么是NH3、CH4”,進一步理解“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與物質的組成、結構的關系”形成科學的學習思維,建構科學的知識體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構建“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共價鍵形成→H2、HCl、H2O、NH3、CH4分子構成” 等學習過程,養成嚴謹的化學思維,形成優良的學習品質。
2、通過“共價鍵的形成、簡單共價分子電子式書寫”等學習,領略合作共贏的意義,體會化學知識的正能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
教學重點
1、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共價鍵的定義。 2、常見共價分子的構成。 教學難點
1、共價鍵的形成過程。
2、常見共價分子的構成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的關系。 教學流程
流程圖說明:
1、 通過工業上用氫氣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氫引入新課。
2、 通過分析氯化氫分子中氫原子和氯原子形成共價鍵的過程,得出共價鍵的定義; 3、 提出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等化學用語,書寫H2、Cl2、HCl的電子式和結構式; 4、 根據共價鍵相關知識,探究“氨、甲烷的化學式為什么是NH3、CH4”; 5、拓展視野:共價鍵理論的重要發展階段和化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科學方法; 6、總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